黃庭鏡草成此書
《目經大成》~ 卷之三 (61)
卷之三 (61)
1. 十神湯二十一
麻黃,葛根,芎藭,升麻,白芷,紫蘇,橘皮,香附,芍藥,甘草
此陽經外感通劑也。吳鶴皋曰:古人治風寒必分六經,見症用藥。然兩目暴病,發熱頭痛,而六經不甚顯明,總以疏風利氣之藥主之。是方除芍藥、甘草,余皆疏利。故可以解感冒氣塞之症。又必用斯二者,欲陰陽之氣無盡向汗中泄也。吳綬曰:此方用升麻、葛根,能解陽明時疫。
若太陽傷寒發熱,用之則引邪入胃,傳變發斑。此矛彼盾,正在司業者,細心審視耳。
詩曰:誰家葛地生甘草,何處芎香似紫蘇,芍藥欄前升遠眺,橘麻黃落芷扶疏。
白話文:
這個方劑是治療外感陽經的通用藥方。吳鶴皋說:古人治療風寒一定會區分六經,然後根據症狀用藥。但是當兩眼突然生病、發燒頭痛,而六經的症狀又不明顯時,通常會用疏散風邪、暢通氣機的藥物為主。這個方子除了芍藥、甘草以外,其他藥物都是疏散通利的。所以可以用來解除感冒氣機鬱塞的症狀。又必須使用芍藥、甘草這兩種藥,是為了避免身體的陰陽之氣都從汗液中過度散失。吳綬說:這個方子使用升麻、葛根,能夠解除陽明經的時疫。
如果太陽經受寒而發燒,使用這個方子會引導邪氣進入胃部,使病情轉變為發斑。這就像矛與盾一樣互相矛盾,正需要醫師仔細地診察判斷。
詩說:是誰家葛根生長的地方有甘草?哪裡芎藭的香氣像紫蘇?在芍藥花圃前可以遠眺升麻,橘子和麻黃凋落的地方,白芷生長得茂盛。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