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鏡草成此書
《目經大成》~ 卷之三 (53)
卷之三 (53)
1. 分珠散十九
(四物湯調服)
槐花,蒲黃,丹皮,丹參,紅花,蘇木,紫草(各一兩),乳香,沒藥,血竭,硃砂,靈砂(各五錢)
瘀血赤脈貫睛,血障。肉包睛,此方主之。
血生於心,藏於肝,上騰於目系,故肉脹脈粗而色赤。痛則熱實,癢則風虛,脈弦而數,則熱盛生風。倘多眵與氣輪紅紫,此心火乘金。兩瞼赤勝爛,奇癢,此風木侮土,法當一體。血分之藥,且散且逐,載鎮載和,自爾血勢少沮,而障脈潛銷。或加刀烙外治,日久睛光熠耀,黑白分明,故曰分珠。
詩曰:從來血脈貫睛珠,沒藥朱靈竭力除,紫草蒲槐花木乳,丹參皮用亦相如。
白話文:
這個方子配合四物湯服用。
藥材包含:槐花、蒲黃、丹皮、丹參、紅花、蘇木、紫草各一兩,乳香、沒藥、血竭、硃砂、靈砂各五錢。
這個方子主要治療因瘀血導致眼睛出現紅色血絲,甚至蔓延到整個眼球,以及血造成的眼疾,如眼球被肉狀物包裹等情況。
中醫認為,血由心產生,儲藏在肝臟,然後向上輸送到眼睛的脈絡。因此,當眼睛出現肉狀物增生,脈絡粗大且顏色發紅時,就代表血脈出了問題。眼睛疼痛是實熱的表現,而發癢則是虛風的表現。如果脈象呈現弦而數,代表體內熱盛而生風。如果眼屎很多,且眼白部分呈現紅紫色,則是心火過旺,導致肺(五行中屬金)功能失調。如果眼皮紅腫潰爛,而且非常癢,則是肝木(風木)過盛,侵犯脾土(土),治療上應將這些因素視為一體。因此,藥物應同時具備活血散瘀、祛除瘀血、鎮靜安神、調和氣血的功效,這樣才能使血脈瘀滯的情況逐漸減少,眼部的血脈異常也會逐漸消失。如果再配合刀烙等外治法,長期下來眼睛就會變得明亮,黑白分明,這也是方名「分珠」的由來。
詩詞總結說:自古以來血脈貫穿眼珠,要用沒藥、硃砂、靈砂等藥材來盡力消除,紫草、蒲黃、槐花、蘇木、乳香等藥材,以及丹參、丹皮等藥材,也都要一起使用。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