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經大成》~ 卷之三 (43)
卷之三 (43)
1. 八物回生飲七
人參,黃耆,白朮,鹿茸,當歸,附子,乾薑,肉桂
陰陽兩虛,寒邪直中,眩僕欲絕,喉無痰聲,身不浮熱,此方主之。
陰陽之在人身,互為其根,不可須臾離也。陰盡則陽無所附而飛越,故眩僕。陽消則陰無所資而寒逆,乃欲絕。過不在痰,焉有痰聲。病不因感,那得體熱。回陽須人參、黃耆,還陰必當歸、鹿茸。安胃散寒,不外朮、附,溫經攝血,豈違薑、桂。
此症俗呼脫陽,一名陰厥,責以房勞致病。用附子理中不效,則術窮。不知即謂房勞,固其精血敗壞方見是狀,徒益其陽,寒雖能去,則陰不愈銷爍爾?不塵主此八物,雅有神契,故謬曰回生。本方除歸茸名黃耆湯,治肺勞氣虛,陰湊為寒亦佳。
詩曰:回生八物,薑桂黃耆,鹿茸參朮,附子當歸。
白話文:
這個方劑「八物回生飲」,主要用於治療陰陽兩虛、寒邪直入體內導致的嚴重虛脫症狀。病人會感到頭暈目眩、快要昏倒,喉嚨沒有痰聲,身體也沒有發熱的跡象。
人體的陰陽是相互依存的,片刻都不能分離。陰氣耗盡,陽氣就會失去依附而上浮,所以會頭暈昏倒。陽氣消散,陰氣就會失去滋養而逆行,就會虛脫。這種病症不是因為痰,所以喉嚨不會有痰聲。也不是因為外感風寒,所以身體不會發熱。要恢復陽氣,需要人參和黃耆;要補養陰氣,必須用當歸和鹿茸。用白朮和附子可以安穩腸胃、驅散寒氣,用乾薑和肉桂可以溫暖經絡、收攝血液。
這種病症俗稱「脫陽」,也叫「陰厥」,通常認為是房事過度導致的。如果用附子理中湯沒有效果,就說明方法不對。要知道,即使病因是房事過度,也只不過是精血虧損導致的虛弱狀態,如果只是增補陽氣,雖然能驅散寒邪,陰液還是會持續耗損。所以用這八味藥組成「回生飲」,非常契合病機,因此被誇稱為「回生」。這個方劑如果去掉當歸和鹿茸,就叫做黃耆湯,也適用於治療肺勞病導致的氣虛、陰氣聚集而成的寒症。
總結來說,回生飲由八味藥組成,分別是乾薑、肉桂、黃耆、鹿茸、人參、白朮、附子和當歸。
2. 人參復脈湯八
人參,麥冬,阿膠,黑芝麻,肉桂,地黃,甘草,薑棗和煎。
氣血虛衰,真元不能繼續。脈止,心悸,目昏,不自安。用參、草、大棗者,補可去弱。用生薑、肉桂者,溫則生陽。阿膠、黑麻,所以滋陰續絕;地黃、麥冬,所以寧神正視。
詩曰:人參復脈湯,交桂懷地黃,麻麥阿膠草,煎還佐棗姜。
白話文:
這個人參復脈湯的組成是:人參、麥冬、阿膠、黑芝麻、肉桂、地黃、甘草、生薑和紅棗,一起煎煮。
這個方子是用於治療氣血極度虛弱,導致身體的根本元氣無法持續運作的狀況。主要症狀有脈搏停止、心悸、視力模糊、感到不安。使用人參、甘草、大棗,是為了補益身體,去除虛弱的狀態。使用生薑、肉桂,是為了溫養身體,產生陽氣。加入阿膠、黑芝麻,是為了滋養陰液,接續身體斷絕的能量。加入地黃、麥冬,是為了安定心神,使視力恢復正常。
有個詩說:人參復脈湯,加入了肉桂和懷地黃,還有黑芝麻、麥冬、阿膠和甘草,煎煮時還佐以紅棗和生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