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鏡草成此書
《目經大成》~ 卷之三 (25)
卷之三 (25)
1. 青州白丸子二十一
川烏(一兩),白附子(二兩),南星(三兩),半夏(七兩)
上四生物作一家,碾極細,絹袋盛,置瓷盆,泉水擺出粉,粉盡俟澄,則換水漂,相天寒熱,露曬三五七日,陰乾,糯米煮稀糊,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薑湯下,兼風薄荷酒,尤佳。
風盛則痰壅、痰壅則氣升,或寒或熱,發為嘔吐泄瀉口眼喎斜,手足癱瘓,小兒驚風。故用半夏、南星之辛,以散寒熯濕,川烏、白附之熱,以溫經逐風。浸而暴之,殺其毒也。喻嘉言曰:此治風痰之上藥,然熱痰迷竅者非宜。青州范公亭,井泉清冽,浣物迥潔白,擬以名方,蓋美之也。
詩曰:青州丸子,川烏白附,半夏南星,四合生做。
白話文:
將川烏(一兩)、白附子(二兩)、天南星(三兩)、半夏(七兩)這四種藥材放在一起,磨成極細的粉末,用絹布袋裝起來,放在瓷盆裡,用泉水不斷沖洗,將粉末中的有效成分洗出來,等到粉末完全洗淨後,就換水繼續漂洗。根據天氣的寒熱情況,將沉澱下來的粉末在陽光下曬三到七天,然後在陰涼處晾乾。接著用糯米煮成稀糊,將曬乾的粉末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丸,用薑湯送服,如果同時配上薄荷酒,效果會更好。
風邪盛就會導致痰液堆積,痰液堆積就會使氣逆上行,可能出現寒或熱的症狀,進而引發嘔吐、腹瀉、口眼歪斜、手腳癱瘓,甚至小兒驚風等疾病。因此,使用半夏、天南星的辛散之性,來驅散寒邪和乾燥濕氣;用川烏、白附子的溫熱之性,來溫通經絡和驅逐風邪。將藥材浸泡後再曝曬,是為了去除它們的毒性。喻嘉言說:這藥是治療風痰的良藥,但如果是熱痰阻礙心竅的情況,就不適合使用。青州范公亭的井水清澈甘甜,洗滌東西非常潔白,所以用這裡來命名這個藥方,是為了稱讚它的美好。
詩歌說:青州丸子,用到川烏、白附子、半夏、天南星,這四種藥材合在一起製成。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