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門補要》~ 卷中 (17)
卷中 (17)
1. 應用諸方
涼血清燥湯,治乾腳氣。
熟地,阿膠,白芍,川柏(炒),當歸,丹皮,茵陳,鹿銜草,元武板,女貞子
補腎湯,治腰痛成龜背症。
當歸,熟地,菟絲子,杜仲,破故紙,巴戟天,山萸,杞子,山藥,淡蓯蓉,淮牛膝,葡萄肉
清熱內消散,治痔瘡初起。
生地,銀花,槐花,澤瀉,胡黃連,地榆,苦參,川柏,丹皮
平肝散,治上格。
當歸,佩蘭,鬱金,桔梗,香附,玫瑰化,白芍,木香,陳皮,柴胡,枇杷葉(炙)
犀角地黃湯,治牙根出血不止。
生地,丹皮,犀角,白芍,麥冬
決明消翳散,治目生翳。
荊芥,蟬衣,桑葉,蕤仁,木賊草,石決明,穀精草,白菊花,青葙子
羚羊片散
羚羊角,夜明砂,草決明,木賊草,桑皮,木通,丹皮,赤芍,歸尾
益氣固陰湯,治小兒頭軟塊。
黨參,玉竹,白朮,熟地,川續斷,沙苑子,杞子,黃耆(炙),當歸,白芍,
蔥白丸,治肝氣筋梗。
歸尾,枳殼,厚朴,青木香,三稜,蘇梗,玄胡索,香附,青皮,沉香
清疳散,治下疳。
青黛(三錢),掃盆(二錢),川柏末(五錢),柏油(八錢),麻油(一兩)
燉溫,和勻入藥末,攪勻搽之。
益氣湯,治肛門下墜。
當歸,黨參,白朮,陳皮,柴胡,黃耆(炙),升麻,甘草(炙),紅棗
熏洗痔瘡脫肛方
蛇床子,明礬,烏梅,槐花,地榆,防風,青蔥
煎滾先熏後洗。
柔肝宣肺湯,治肝火沖肺咳。
石決明,羚羊角,丹皮,白菊花,白前,杏仁,蘇子,桑葉,象貝,枇杷葉
通陽湯,治寒濕鼓脹。
茯苓,附子,乾薑,草果,陳皮,厚朴,車前子,椒目
金水八物湯,治喉啞因傷氣。
北沙參,玉竹,山藥,白朮,黃耆,百合,桂元肉,燕窩
白話文:
涼血清燥湯,治療腳氣乾裂。
配方:熟地黃、阿膠、白芍藥、炒過的黃柏、當歸、牡丹皮、茵陳、鹿銜草、元武板、女貞子。
補腎湯,治療腰痛導致駝背。
配方:當歸、熟地黃、菟絲子、杜仲、補骨脂、巴戟天、山茱萸、枸杞子、山藥、淡蓯蓉、淮牛膝、葡萄乾。
清熱內消散,治療剛開始發作的痔瘡。
配方:生地黃、銀花、槐花、澤瀉、胡黃連、地榆、苦參、黃柏、牡丹皮。
平肝散,治療氣逆上衝。
配方:當歸、佩蘭、鬱金、桔梗、香附、玫瑰花、白芍藥、木香、陳皮、柴胡、炙枇杷葉。
犀角地黃湯,治療牙齦出血不止。
配方:生地黃、牡丹皮、犀角、白芍藥、麥冬。
決明消翳散,治療眼睛長翳。
配方:荊芥、蟬蛻、桑葉、蕤仁、木賊草、石決明、穀精草、白菊花、青葙子。
羚羊片散
配方:羚羊角、夜明砂、草決明、木賊草、桑白皮、木通、牡丹皮、赤芍藥、當歸尾。
益氣固陰湯,治療小兒頭部軟塊。
配方:黨參、玉竹、白朮、熟地黃、川續斷、沙苑子、枸杞子、炙黃耆、當歸、白芍藥。
蔥白丸,治療肝氣不順導致的筋脈僵硬。
配方:當歸尾、枳殼、厚朴、青木香、三稜、蘇梗、延胡索、香附、青皮、沉香。
清疳散,治療下疳。
配方:青黛(九克)、掃盆(六克)、黃柏末(十五克)、柏油(二十四克)、麻油(六十克)。將柏油加熱至溫熱,與其他藥末混合均勻後塗抹。
益氣湯,治療肛門下墜。
配方:當歸、黨參、白朮、陳皮、柴胡、炙黃耆、升麻、炙甘草、紅棗。
熏洗痔瘡脫肛方
配方:蛇床子、明礬、烏梅、槐花、地榆、防風、青蔥。將藥材煎煮滾開後,先用蒸氣熏,再用藥液清洗。
柔肝宣肺湯,治療肝火上衝肺部引起的咳嗽。
配方:石決明、羚羊角、牡丹皮、白菊花、白前、杏仁、蘇子、桑葉、象貝母、枇杷葉。
通陽湯,治療寒濕引起的腹脹。
配方:茯苓、附子、乾薑、草果、陳皮、厚朴、車前子、椒目。
金水八物湯,治療因損傷氣機導致的聲音嘶啞。
配方:北沙參、玉竹、山藥、白朮、黃耆、百合、桂圓肉、燕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