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從眾錄》~ 卷五 (8)
卷五 (8)
1. 痢症
張石頑曰:血色鮮紫濃厚者,屬熱。若瘀晦稀淡如瑪瑙色者,為陽虛不能制陰而下,非溫理其氣,則血不清。理氣如爐冶分金,最為捷法。設不知此,概行疏利之法,使五液盡隨寒降而下,安望有寧止之日哉!
以伏龍肝二兩,取其溫暖土臟,煎湯代水。煮參、朮、苓、草、薑、桂等藥,多取奇效。
五色痢是精氣受傷、五液不守之患。宜益火消陰,實脾堤水,兼分理其精氣。即噤口不食者,亦不出此法。
又曰:丹溪治噤口痢,多用石蓮子。今此物真者絕無,余常用藕汁煮熟,稍加糖霜頻服。兼進多年陳米稀糜,調其胃氣取效,此即石蓮子之意也。
又曰:休息痢,服補中益氣數劑不應,反下鮮紫血塊者,此久風成飧泄。風氣通於肝,肝傷不能藏血也。三奇散倍防風,加羌、葛、升麻,其一切利水破氣藥,皆為切禁。
三奇散
治痢後下重。
枳殼(生),防風(各一兩),黃耆(二兩)
為散,每服二錢,米飲下。
伏龍肝湯丸
治胎前下痢,產後不止。
炮黑山楂肉(一兩),熬焦黑糖(二兩)
二味一半為丸,一半為末。用伏龍肝二兩,煎湯代水。煎末二錢,送前丸二錢。日三,夜二服,一晝夜令盡。氣虛加人參二三錢以駕馭之;虛熱加炮薑、肉桂、茯苓、甘草;兼感風寒加白蔥、香豉;膈氣不舒,磨沉香汁數匙調服。
羊脂煎(《千金》)
治久痢不痊。
羊脂(一棋子大),白蠟(二棋子大),黃連(末一升),醋(七合,煎,取稠),蜜(七合煎取五合),烏梅肉(二兩),亂髮(炭,洗去垢膩燒末,一升)
上七味,合內沙鍋中湯上煎之,攪可丸,飲服如桐子大三十丸,日三服。
張石頑曰:羊脂性滑利,《千金方》用治久痢不瘥,專取滑利,以通虛中留滯也。其後且有羊脂、阿膠、蜜、蠟、黍米作粥方,深得炎帝本經補中寓瀉之意。
白話文:
張石頑說:如果痢疾排出的是鮮紅或紫紅濃稠的血,屬於熱症。如果排出的是瘀暗、稀薄,像瑪瑙一樣的血,那是因為陽氣虛弱,不能控制陰氣下泄,必須用溫補的方法調理氣機,才能使血變清澈。調理氣機就像冶煉金屬一樣,是最快的方法。如果不懂這個道理,一概用疏導利下的方法,會使體內的津液隨著寒氣下流,那什麼時候才能停止呢?
可以用伏龍肝(灶心土)二兩,取它溫暖脾胃的作用,煎湯代替水。然後用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生薑、肉桂等藥材煮湯,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五色痢是因為精氣受損、體內津液不能固守的疾病。應該用溫補陽氣、消退陰氣的方法,加強脾的運化,控制水液的流失,同時調理精氣。即使是痢疾嚴重到無法進食的人,也應該用這個方法治療。
又說:朱丹溪治療無法進食的痢疾,大多使用石蓮子。但現在真正的石蓮子已經很少了,所以我經常會用藕汁煮熟,稍微加點糖霜頻繁服用。同時配合多年陳米煮的稀粥,來調理胃氣,這樣也能達到石蓮子的作用。
又說:如果休息痢,服用補中益氣的藥方好幾劑都沒效,反而排出鮮紅紫黑的血塊,這是因為長久受風邪侵襲導致的。風氣通於肝,肝臟受損就不能藏血。可以用三奇散加倍用防風,再加入羌活、葛根、升麻,但所有利水破氣的藥都絕對不能用。
三奇散
治療痢疾後裡急後重(想解大便但解不出來的感覺)。
枳殼(生的)、防風(各一兩),黃耆(二兩)
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用米湯送服。
伏龍肝湯丸
治療孕婦產前下痢,以及產後痢疾不止。
炮製過的黑山楂肉(一兩),熬製焦黑的糖(二兩)
將這兩味藥一半做成丸劑,一半磨成粉。用伏龍肝(灶心土)二兩,煎湯代替水。用伏龍肝湯送服藥粉二錢,再送服丸劑二錢。每天早、中、晚各服一次,晚上再服兩次,一天之內要全部服用完畢。氣虛的人可以加入人參二三錢來加強補氣;虛熱的人可以加入炮薑、肉桂、茯苓、甘草;兼有風寒的人可以加入白蔥、豆豉;如果胸膈不舒服,可以磨一點沉香汁幾匙來調服。
羊脂煎(出自《千金方》)
治療長久痢疾無法痊癒。
羊脂(一小塊,像一顆棋子大小),白蠟(二小塊,像兩顆棋子大小),黃連(粉末一升),醋(七合,煎煮至濃稠),蜂蜜(七合,煎煮至五合),烏梅肉(二兩),亂髮(燒成炭,洗淨污垢燒成末,一升)
將以上七味藥材一起放入砂鍋中,隔水煎煮,攪拌均勻,可以做成丸劑,每次服用像桐子般大小的三十丸,每天服用三次。
張石頑說:羊脂性質滑潤,古書《千金方》用它來治療久痢不癒,就是取其滑利的作用,來疏通虛弱身體內的淤積。之後還有用羊脂、阿膠、蜂蜜、白蠟、黍米做成粥的方子,深刻地理解了《神農本草經》補中寓瀉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