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成博先生遺留穴道秘書
《楊成博先生遺留穴道秘書》,這部冠以清朝醫學家楊成博之名的著作,從書名本身便透露著一股神秘而深邃的氣息。「遺留」、「秘書」等詞彙,暗示了其非一般的公開流傳之作,很可能是一部集作者畢生經驗,乃至師承口訣於大成的「不傳之秘」。根據書籍介紹,此書是一部系統性的穴位學專著,涵蓋總論、經絡穴位、特殊穴位及臨床應用,旨在弘揚中醫文化並為臨床提供參考。然而,從實際提供的書本內容來看,其核心與重點似乎遠超一般定義的穴位學範疇,而更深入地觸及了「點脈」或「點穴」這門與人體生死要害緊密相關的技藝,以及隨之而來的診斷、急救與治療方法,並且貫穿著極為嚴苛的道德倫理規範。
首先,書本內容開篇即是「先師秘訣生死血道訣。楊成博遺傳點脈秘書」,這直接點明了書的性質——它是一部關於「生死血道」(即與生命和死亡密切相關的關鍵穴位或血脈路徑)的秘傳口訣和「點脈」(透過點擊或攻擊特定穴位/血脈產生效果的技術)的秘書。作者(或整理者)開宗明義地指出,要掌握這門技術,必須首先明曉「春夏秋冬四季、十二時辰」,因為「時血行道」,不同時間點,人體特定經絡或穴位的氣血運行狀態不同,受傷後的影響和預後也不同。這種將穴位與時間、季節結合考量的觀點,在傳統中醫理論中並不罕見(如子午流注),但在專門針對穴位攻擊與治療的秘籍中被強調至關重要的地位,顯示了其在實際應用中的精微性與複雜性。
緊隨其後的,是對這門技術使用的嚴厲限制和道德誡命。作者強調「傷心之事不可用之」、「無此比惡何必傷人之命」、「切不可亂出手傷人之命也」、「現看句不明,再看四圍圖式便能明曉,須言叮囑之語而亦自己良心」、「此書若傳好人,固可按部醫人,如歹人得之則禍害不淺,切不可亂人矣」。這些反覆出現的警告,遠比任何醫學理論來得醒目,強烈地提示讀者,這部書所包含的知識具有巨大的殺傷力,絕非可以輕率使用的醫學技術,而是必須在極端情況下,甚至僅限於自衛反擊、制止窮凶極惡之人時才能動用。同時,作者也強調了「按部醫人」的可能性,說明這門知識的另一面是可以用於救治因點穴或類似傷害造成的損傷。道德良心被置於極高的位置,甚至比技術本身更為重要,這反映了傳統武術和醫學傳承中「武德」或「醫德」的嚴謹要求。書中提到的「三尖之法」(虎尖、掌尖、肩尖)可能是指用於點脈或攻擊的具體手法或部位,暗示了這門技藝與身體的特定發力部位有關。
關於人體的穴位系統,書中提出了「人有一十八穴大,五十四穴小,天地人和四大穴,此比方乃傷人之命也」,並將「手足四肢」列為小穴,總共「內外筋骨共成七十二穴」。這個分類體系不同於標準十四經穴或三百六十五穴的說法,而似乎是針對「點脈」或「生死血道」應用所建立的特殊穴位體系,將穴位按其重要性或危險程度進行區分。雖然書中並未詳細列出這七十二個穴位的具體位置和名稱(除了四季口訣中提到的少數幾個),但這種分類本身就極具研究價值,它揭示了楊成博先生(或其師承)在實踐中對人體要害部位的獨特認識。有趣的是,書中提到「藥有七十二方,習煉成功矣。妙藥可以活之」,將七十二個要害穴位與七十二種藥方相對應,進一步印證了這部書的雙重屬性:既有攻擊傷害之法,更有解救治療之道。
「看症口訣」是書中極具實用價值的部分,詳細描述了如何通過觀察傷者的瞳孔、人中、面色、脈搏跳動(太陰太陽、心中)、甚至通過按壓特定部位(頭部一二三四關)來判斷傷勢的輕重和預後。這部分內容結合了中醫傳統的望聞問切診法,但更偏重於對點穴或重創後狀態的特殊診斷。例如,通過觀察瞳孔是否活動、人中血道顏色、脈搏跳動情況來判斷生機,以及列舉了多種「不治」的危重症狀(如七吼、大小便長流、腰斷、瞳人破裂、咽喉見管、傷及心臟要害等),這些都是臨床急救和預後判斷的重要依據。特別是其中描述的「看假死者」的診斷和急救方法(如吹「吹關散」入鼻),體現了作者在危急情況下對生命的寶貴經驗。書中關於「折壽三年」的警告,則再次強化了救人一命的巨大功德和未能救治的沉重責任。
「四季口訣」和其後的藥方部分(大寒小寒、七香跌打丸、跌打總方、回生丹、跌打吊瘀煎水洗方)構成了本書治療學的核心內容。四季口訣部分將一天中的十二個時辰與氣血運行的特定穴位相關聯,並指出在特定時辰傷及特定穴位可能導致死亡的時間(如仙鵝穴傷者七十二日死,盤元穴傷者三七九日死等),同時提供了相應的解救藥方。這部分內容結合了時辰、穴位、損傷預後和藥物治療,體現了其治療的高度針對性和時間性。隨後列出的多個跌打損傷藥方,成分複雜,用藥大膽(如虎骨、麝香、地龍、土鱉子、珍珠等動物藥和多種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續筋接骨、開竅醒神的藥物),顯示了這些方劑是針對嚴重跌打損傷、氣滯血瘀、筋骨斷裂、甚至內臟受損等危重情況所設計。特別是「回生丹」的鼻內吹藥法,類似於現代的芳香開竅急救法,用於治療昏厥假死。這些藥方的存在,有力地證明了這部書不僅是一部關於如何攻擊的「秘訣」,更是一部關於如何治療嚴重外傷的實用醫書。作者在提供藥方的同時,依然不忘叮囑讀者要結合「看傷神色變動,亦要談他生死之醫治」,再次強調了診斷、預後判斷與治療的結合,以及醫者的責任心。
最後的「終身結脈法,仍系穴脈之出一二,明白要習,師出身教,習此法倘不知此,雖勇如猛虎無濟也」這句話,可視為作者對學習者的總結和勉勵。它揭示了「點脈」技藝與「穴脈」理論(即穴位和經脈的知識)以及「結脈法」(可能是某種診斷、治療或發力的手法)是緊密相連的。僅有身體力量(「勇如猛虎」)而缺乏對人體穴位經脈系統的深入理解和師傅的親身教導(「師出身教」),是無法真正掌握這門技藝的。這再次證實了這部書的知識體系是理論(穴脈、時辰)與實踐(點脈手法、診斷、藥方)相結合,且高度依賴於師徒傳承的。
對比書本內容與書籍介紹,可以看出兩者存在一定的差異。書籍介紹將其描述為一部涵蓋穴位總論、經絡穴位、特殊穴位及臨床應用的「系統全面」的穴位學專著,結構上更偏向於標準的教科書或圖譜。而實際提供的內容則更像是一部關於特定「生死血道」和「點脈」技術的秘籍,其重點在於要害穴位的認識、時辰的影響、傷害後的診斷判斷、極具針對性的藥物治療以及嚴格的道德約束。這種差異可能源於多種原因:提供的文本僅是原書的部分內容,或者書籍介紹是後人基於對全書(或不同版本)的理解進行的概括,未能完全反映「秘書」部分的真實面貌。然而,無論如何,提供的文本內容本身構成了一個相對獨立且主題明確的知識體系。
總而言之,《楊成博先生遺留穴道秘書》從提供的文本內容來看,並非一部僅僅羅列穴位、經絡的入門讀物,而是一部層次更深、更具實戰意味的著作。它集中闡述了人體的「生死血道」,即那些與生命安危息息相關的關鍵穴位,並將其與時間、季節的變化相聯繫。書中詳細描述了如何通過觀察和觸診來判斷傷勢的嚴重程度和預後,尤其是針對可能由點穴或其他重創引起的損傷。更為突出的是,書中提供了大量用於治療這些嚴重跌打損傷、甚至起死回生的藥方,顯示了其在創傷醫學上的重要價值。然而,這部書最具特色和價值的部分,或許在於其對「點脈」技術所施加的極其嚴格的道德約束。作者反覆強調使用者必須心存善念,謹慎用之,絕不可濫用傷人。這使得這部書超越了單純的技術手冊,而成為一部融合了醫學、武術(或點穴技藝)和倫理道德的獨特文本。
《楊成博先生遺留穴道秘書》是研究清代醫學、武術與醫術結合、以及特定穴位學流派的重要文獻。它揭示了在傳統醫學實踐中,對人體要害部位的認識可能遠比標準經絡穴位圖譜更為複雜和專精。同時,書中體現的強烈道德意識,也為我們理解古代醫者和武術家對自身技藝的態度、以及知識傳承中的倫理考量提供了寶貴的視角。雖然提供的文本未能完全對應書籍介紹中描述的標準四篇結構,但其展現的關於生死穴道、點脈應用的診斷、治療與道德規範等內容,本身就構成了極具研究價值的秘密傳承體系,對於探索傳統醫學中較少公開討論的領域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其醫藥方劑,更在於其所承載的獨特人體觀、生死觀以及嚴謹的道德訓誡。它是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值得深入研究和闡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