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柔五書》~ 卷四 (4)
卷四 (4)
1. 熱勞
(此津液不足而血滯於經脈之間也,血盛則熱。亦有風暑內灼者,其證兼見昏厥。)
熱勞由心肺壅熱,傷於氣血,以致心神煩躁,頰赤頭疼,眼澀唇乾,口舌生瘡,神思困倦,四肢壯熱,飲食無味,肢體痠痛,怔忡盜汗,肌膚作疼,或寒熱往來,當審其所因,調補氣血其症自減。
立齋云:前症乃壯火食氣,煎熬真陰所致也。王太僕云:如大寒而甚,熱之不熱,是無火也,當治其心;大熱而甚,寒之不寒,是無水也,當助其腎。心盛則生熱,腎盛則生寒。然心虛則熱收於內,腎虛則虛寒動於中。竊謂前症,若肝脾血虛,四物、參、術;肝脾鬱熱,小柴胡合四物,脾胃氣虛,補中益氣湯;肝經血虛,加味逍遙散;肝經風熱,小柴胡湯;心經血虛,加味四物湯。午前熱,屬氣分,清心蓮子飲;午後熱,屬血分,四物、參、朮、丹皮。
熱從左邊起,肝火也,實則四物、龍膽、山梔,虛則四物、參、朮、黃耆;熱從臍下起,陰火也,四物、參、朮、酒拌炒黑黃柏、知母、五味、麥冬、肉桂,如不應,急用加減八味丸。不時面熱,或無定處,或從腳心起,此無根虛火也,用加減八味丸及十全大補加麥冬、五味子主之。以上多出自立齋《婦人良方》帙中,但男女五臟相同,間有少異,其為勞則一也。
白話文:
這種熱勞,是因為體內津液不足,導致血液在經脈之間阻塞不暢,血液過盛就會發熱。也有些是風邪暑熱從內部侵襲,導致病情加重,會出現昏厥的症狀。
熱勞的成因是心肺積熱,損傷了氣血,導致心神煩躁,臉頰發紅,頭痛,眼睛乾澀,嘴唇乾燥,口舌生瘡,精神疲倦,四肢發熱,吃東西沒味道,肢體痠痛,心悸,盜汗,肌肉疼痛,有時還會出現忽冷忽熱的現象。應該仔細檢查病因,調養氣血,這些症狀自然就會減輕。
李東垣說:前面描述的症狀,是因為過旺的火熱消耗了體內的氣,煎熬損耗了真陰所導致的。王太僕說:如果極度寒冷,但感覺不到寒冷,反而是熱,表示體內沒有火,應該調理心臟;如果極度發熱,但感覺不到發熱,反而是寒冷,表示體內缺乏水分,應該補益腎臟。心臟功能旺盛會產生熱,腎臟功能旺盛會產生寒。然而,心氣虛弱會導致熱氣鬱積在體內,腎氣虛弱會導致虛寒在體內發動。我認為前面說的症狀,如果是肝脾血虛,可以用四物湯加人參、白朮來治療;如果是肝脾有鬱熱,可以用小柴胡湯合四物湯來治療;如果是脾胃氣虛,可以用補中益氣湯來治療;如果是肝經血虛,可以用加味逍遙散來治療;如果是肝經風熱,可以用小柴胡湯來治療;如果是心經血虛,可以用加味四物湯來治療。如果是上午發熱,屬於氣分的問題,可以用清心蓮子飲來治療;如果是下午發熱,屬於血分的問題,可以用四物湯加人參、白朮、丹皮來治療。
如果發熱從左邊開始,是肝火引起的,屬於實證,可以用四物湯加龍膽草、山梔子來治療;屬於虛證,可以用四物湯加人參、白朮、黃耆來治療。如果發熱從肚臍以下開始,是陰火引起的,可以用四物湯加人參、白朮、用酒拌炒過的黑黃柏、知母、五味子、麥冬、肉桂來治療。如果效果不明顯,要趕緊用加減八味丸來治療。如果時常臉部發熱,或者發熱部位不固定,或者從腳心開始發熱,這是沒有根源的虛火,可以用加減八味丸以及十全大補湯加麥冬、五味子來治療。以上這些內容大多出自李東垣的《婦人良方》這本書中,雖然是針對婦女,但男女五臟的生理功能是相同的,只是有些許差異,但都是屬於勞損的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