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證治裁》~ 卷之八 (2)
卷之八 (2)
1. 舌色辨(芝本著)
更難得效矣。至若傷寒溫症外,舌色,並無古書言及。香岩先生溫症舌論,引而不發,便可觸類旁通。如疫症,舌白厚,必須大黃利下,不爽,亦須承氣,黃苔不必再言,此吳又可所以專主急下。至瘧痢,舌白厚,必須枳、樸,或白而兼黃,必須枳、樸加芩連。若寒飲停泊,嘔吐,唇淡,舌灰有津,必須桂、附,肥人舌灰,有津亦然。
霍亂手足冷,煩躁,舌灰亦然。又有痢疾,舌灰而不甚干,亦屬熱邪,不得用桂、附者,或其人素吃鴉片,最易灰黑,乃用芩、連。有久痢已虛,反生厚苔,而舌邊糜爛,陰火上衝,水來剋火,或白或黃,終成不治。有舌唇淡白無華,必須溫理。有舌色深絳無苔,定屬營虛傷血,宜養血,不宜寒涼,以症非外感也。
有雜症,舌中心絳干,須清營熱。有雜症,舌中心灰色,有津,須引火歸原。有雜症舌黃,味苦味酸,皆脾經有熱,宜芩、連、知母。亦有脾虛,口甜舌淡,宜四君、六君。大抵無苔而淡白者寒,無苔而紅絳者熱。淡白而口乾者,以桂、附補命火,則津液熏蒸,上朝於肺,不得以口乾燥;而用寒涼,以其干與溫症之舌乾有別,不過病人自覺干,而視舌者,不知其干也。凡有苔而退者,由舌尖退至中,由中退至根,若舌本乾燥,服藥後有津,則苔必退。
亦有舌尖中根漸薄,而一齊退者。舌灰薄者易消。陰症舌灰必薄,熱邪舌灰薄者邪輕,舌黑厚者邪重;舌苔漸退者,邪亦退;舌苔漸進者,邪亦進。婦人胎死腹中,則舌灰舌青,而舌青皆厥陰之病,凡病舌青者不治。又有重舌、木舌、舌衄,此非舌症,非舌之色也。舌尖主心,主上焦,舌中主胃,主中焦,舌根主下焦。
而舌為心之苗,心為君主,皆宜細細辨明,用藥方合病症。非深心領會,烏足入神聖之門哉。
白話文:
舌色辨(芝本著)
這篇論述舌色診斷的方法,其效用很難得。除了傷寒溫病外,古書很少提及舌色的診斷。香岩先生的溫病舌論雖未詳盡闡述,但可以觸類旁通,加以推論。
例如疫症,舌苔白厚,必須用大黃瀉下,若效果不佳,則需使用承氣湯;舌苔黃厚更不用說,這是吳又可專治急症瀉下的方法。瘧疾痢疾,舌苔白厚,必須用枳實、厚樸;若舌苔白中帶黃,則需在枳實、厚樸的基礎上加入黃芩、黃連。若寒飲停滯,導致嘔吐,嘴唇淡白,舌苔灰暗但有津液,必須使用桂枝、附子;肥胖的人即使舌苔灰暗但有津液,也同樣需要使用桂枝、附子。
霍亂患者手腳冰冷,煩躁不安,舌苔也呈現灰暗。此外,痢疾患者舌苔灰暗但不乾燥,也屬於熱邪,但不能使用桂枝、附子;如果病人平時有服用鴉片,則更容易出現舌苔灰黑,此時應該使用黃芩、黃連。久痢導致身體虛弱,反而出現厚苔,且舌邊糜爛,這是陰火上衝,水火失衡的表現,舌苔可能發白或發黃,最終可能無法治愈。舌頭和嘴唇淡白無光澤,必須溫補調理。舌頭顏色深絳而無苔,一定是營氣虛弱,損傷血液,應當養血,不宜使用寒涼藥物,因為這並非外感疾病。
其他雜症,舌頭中間顏色深絳且乾燥,需要清瀉營分熱邪;舌頭中間顏色灰暗但有津液,需要引導火氣歸於臟腑。其他雜症,舌苔發黃,且伴有苦味或酸味,都是脾經有熱的表現,應該使用黃芩、黃連、知母。也有脾虛的患者,會出現口甜舌淡的症狀,這就需要服用四君子湯或六君子湯。總之,舌苔缺乏而顏色淡白的屬於寒症,舌苔缺乏而顏色紅絳的屬於熱症。舌苔淡白但口乾的,應該用桂枝、附子溫補命門之火,這樣津液才能蒸騰,上達肺部,就不會口乾;而使用寒涼藥物,是因為寒症的舌苔乾燥與溫病的舌苔乾燥不同,只是病人自覺口乾,而醫生觀察舌苔卻不知道它乾燥。凡是有舌苔,而舌苔逐漸消退的,是從舌尖退到舌中,再從舌中退到舌根;如果舌根乾燥,服藥後出現津液,則舌苔必然消退。
也有舌尖、舌中、舌根的舌苔逐漸變薄,同時消退的情況。舌苔灰暗而薄的容易消退。陰虛的舌苔灰暗一定很薄,熱邪的舌苔灰暗則邪氣較輕;舌苔黑厚則邪氣較重;舌苔逐漸消退,則邪氣也消退;舌苔逐漸增厚,則邪氣也加重。婦女胎死腹中,舌苔會呈現灰暗或青色,舌苔青色都是厥陰病的表現,凡是舌苔青色的疾病都不能治愈。重舌、木舌、舌衄等,都不是舌頭本身的疾病,也不是舌色的問題。舌尖主心臟,主管上焦;舌中主胃,主管中焦;舌根主下焦。
舌頭是心臟的苗芽,心臟是君主之官,都應該仔細辨明,用藥必須符合病症。如果不是深入領悟,怎能進入精妙的醫學境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