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證治裁》~ 卷之一 (1)
卷之一 (1)
1. 附方
〔泄熱〕,龍膽瀉肝湯,見三卷諸氣。
〔除蒸〕,加味逍遙散,見一卷火。
〔泄濕〕,大分清飲,見四卷泄瀉。
〔升補〕,補中益氣湯,見一卷中風。
〔涼血〕,加味四物湯,見本卷調經。
〔補虛〕,十全大補湯,見一卷中風。
〔調補〕,歸脾湯,見二卷勞瘵。
〔和血〕,芎歸湯,芎,歸,芷,草,龍膽草,煎湯熏洗。
〔敷藥〕,海螵蛸散,海螵蛸,人中白,等分為末,先以百草湯煎洗,再以此藥摻之,如干以麻油調,或加冰片敷之,治陰腫癢及下疳皆效。
〔和解〕,加味小柴胡湯,見本卷產後。
〔滋陰〕,加味歸脾湯,見本卷胎前。
〔滋陰〕,六味丸,見一卷中風。
〔降火〕,滋腎丸,見一卷火。
〔散寒〕,五加皮酒,五加皮,乾薑,丹參,蛇床子,熟地,杜仲(各三兩),杞子(一兩),鍾乳粉(四兩),以酒十五斤浸,溫服。
〔燥痰〕,二術二陳湯,見二卷痰飲。
〔補脾〕,加味四君子湯,參,苓,術,草,耆,扁豆(各一錢),加薑、棗、煎。
〔溫補〕,八味丸,見一卷中風。
〔止脫〕,固陰煎,見二卷脫。
〔攝陰〕,秘元煎,見四卷三消。
〔暖肝〕,一捏金,見七卷疝氣。
〔補元〕,大補元煎,見一卷中風。
〔清火〕,保陰煎,見五卷痙。
〔通利〕,來復丹,一名養正丹,見三卷嘔吐。
白話文:
[附方]
[清瀉熱邪],使用龍膽瀉肝湯,具體內容可參考第三卷的「諸氣」篇。
[消除虛熱],使用加味逍遙散,具體內容可參考第一卷的「火」篇。
[排除濕邪],使用大分清飲,具體內容可參考第四卷的「泄瀉」篇。
[提升補氣],使用補中益氣湯,具體內容可參考第一卷的「中風」篇。
[涼血],使用加味四物湯,具體內容可參考本卷的「調經」篇。
[補養虛損],使用十全大補湯,具體內容可參考第一卷的「中風」篇。
[調和補益],使用歸脾湯,具體內容可參考第二卷的「勞瘵」篇。
[調和氣血],使用芎歸湯,配方為:川芎、當歸、白芷、甘草、龍膽草,煎湯後熏洗患處。
[外敷藥],使用海螵蛸散,配方為:海螵蛸和人中白,研磨成等量的細末,先用百草湯煎水清洗患處,再將藥末撒在患處,如果藥末太乾,可以加入麻油調和,或者加入少量冰片敷在患處,對於治療陰部腫癢和下疳都有效果。
[調和表裡],使用加味小柴胡湯,具體內容可參考本卷的「產後」篇。
[滋養陰液],使用加味歸脾湯,具體內容可參考本卷的「胎前」篇。
[滋養陰液],使用六味丸,具體內容可參考第一卷的「中風」篇。
[降低火氣],使用滋腎丸,具體內容可參考第一卷的「火」篇。
[驅散寒邪],使用五加皮酒,配方為:五加皮、乾薑、丹參、蛇床子、熟地黃、杜仲(各三兩)、枸杞子(一兩)、鍾乳粉(四兩),用十五斤酒浸泡,溫熱後服用。
[消除痰濕],使用二術二陳湯,具體內容可參考第二卷的「痰飲」篇。
[補益脾胃],使用加味四君子湯,配方為:人參、茯苓、白朮、甘草、黃耆、白扁豆(各一錢),加入薑、棗一同煎煮。
[溫補陽氣],使用八味丸,具體內容可參考第一卷的「中風」篇。
[制止脫髮],使用固陰煎,具體內容可參考第二卷的「脫」篇。
[收攝陰液],使用秘元煎,具體內容可參考第四卷的「三消」篇。
[溫暖肝臟],使用一捏金,具體內容可參考第七卷的「疝氣」篇。
[補益元氣],使用大補元煎,具體內容可參考第一卷的「中風」篇。
[清除火熱],使用保陰煎,具體內容可參考第五卷的「痙」篇。
[疏通利尿],使用來復丹,也叫養正丹,具體內容可參考第三卷的「嘔吐」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