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佩琴

《類證治裁》~ 卷之八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 (2)

1. 產後脈案

晚服熟地、杞子(俱炒)、牡蠣(醋煅)、棗仁、白芍、茯神、五味、蓮子、小麥煎服,攝陰斂陽。症減,背時凜寒,晨服方中再加鹿角膠,外以白胡椒末摻布膏藥貼背脊第三椎至第七節,仍照前分早晚各服五七劑乃安。

巢氏,初春小產,寒熱頭痛煩嘔,汗後復熱,血下如豆汁,篡間糜損,脈右洪大,左沉數。此溫邪化熱,乘虛襲入下焦也。以豆豉、山梔、蔞仁、鮮生地、石斛、知母、麥冬、丹參、阿膠,血稀熱減。去知母、阿膠,加丹皮,竹葉心,元參,汗透身涼而脈和。

鄒氏,冬寒當產,艱難損動元氣,嗣以月內便泄。交春寒熱往來,痰嗽汗泄,晡時火升,頰紅唇燥,食入嘔滿,小腹痛墜,瀉利稀白無度,支離委頓。所服丸劑,一味混補,不顧滋膩,豈胃弱火衰,食已不化,小腹重墜,氣更下陷,尚堪滑膩增瀉,浸至蓐勞莫挽矣。急用溫中運脾,痛利可減,嘔滿可除。

炮薑、小茴、益智仁、茯苓、白朮、半夏曲、穀芽(俱炒)、橘白,數劑利止,寒熱減,食亦知味。去炮薑、小茴、穀芽、半夏曲、白朮、橘白等,加砂仁、熟地(炭)、潞參、五味、丹皮、山藥、蓮子、釵斛,虛陽漸退,並去益智、茯苓,加甜杏仁、茯神、白芍、百合,嗽止調理而康。

白話文:

產後脈案

晚飯後服用熟地黃、枸杞子(都炒過)、牡蠣(醋炙過)、酸棗仁、白芍藥、茯神、五味子、蓮子、小麥,煎煮服用,以滋陰斂陽。症狀減輕,但背部仍然覺得寒冷,早上服用藥方時再加入鹿角膠,並在外敷以白胡椒粉末摻入藥膏貼在背脊第三椎骨到第七椎骨之間,持續早晚各服用五到七劑藥後便痊癒了。

巢氏,初春小產,出現寒熱頭痛、噁心嘔吐的症狀,出汗後又發熱,流出的血像豆漿一樣稀薄,陰道內有糜爛損傷,脈象右側洪大有力,左側沉細而快速。這是溫邪化熱,乘虛而入下焦導致的。於是服用豆豉、山梔子、蔞仁、鮮生地黃、石斛、知母、麥冬、丹參、阿膠,服用後血稀薄和發熱的症狀減輕。之後去除知母、阿膠,加入丹皮、竹葉心、元參,服用後汗出透體,身體涼爽,脈象也平和了。

鄒氏,冬天臨產,生產過程艱難,損傷元氣,產後一個月內經常腹瀉。春天交替時,寒熱往來,咳嗽、出汗、腹瀉,下午時分體內火氣上升,面頰紅、嘴唇乾燥,吃東西就嘔吐、肚子脹滿,小腹疼痛下墜,大便稀薄如水,沒有規律,身體虛弱無力。之前服用一些補益的丸藥,卻不考慮脾胃虛弱的問題,過度滋膩,導致脾胃虛弱,火衰,食物無法消化,小腹沉重下墜,氣機下陷,服用滑膩的藥物反而加重腹瀉,導致產後病症更加嚴重。於是急需溫中運脾,以減輕疼痛和腹瀉,消除嘔吐和脹滿。

服用炮薑、小茴香、益智仁、茯苓、白朮、炒半夏、炒穀芽、橘皮(都炒過),服用幾劑後腹瀉停止,寒熱減輕,也能嘗到食物的味道了。之後去除炮薑、小茴香、穀芽、炒半夏、白朮、橘皮等,加入砂仁、炭炙熟地黃、潞黨參、五味子、丹皮、山藥、蓮子、石斛,虛陽漸漸退去。之後又去除益智仁、茯苓,加入甜杏仁、茯神、白芍藥、百合,咳嗽停止,身體調理後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