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證治裁》~ 卷之八 (2)
卷之八 (2)
1. 崩漏脈案
製附子(三分)、益智仁(煨八分)、沙苑子、白芍、歸身、製半夏(各二錢)、破故紙、杞子(俱焙)、烏鰂骨(醋炙)、續斷(酒炒。各一錢半)、胡桃肉(二枚)、煨姜(三錢),三服漏止食進,去附子、故紙、半夏,加芡實、杜仲、菟絲子(俱炒),又數服乃固。
包氏,經閉疑胎,血下每謂胎漏,忽然崩注,雜下脂膜甚多,身熱頭暈,面赤心煩,咳嘔綠沫。上咳則下漏,嘔作暈頻,湯飲不納,急用煨薑汁止嘔,咳逆定,神漸蘇。脈虛小而數,沉候如無,兩尺空空,顯非胎象。良由起居不時,生冷失節,氣血阻滯,一時暴下陰虛,陽失依附,變化內風,眩冒嘔逆,如風翔浪翻,當知陰虛陽搏,崩漏乃成。
血海空乏,虛陽升逆,乃氣不攝血之咎,況陰從陽長,宜宗立齋、景岳兩先生治法,斂陽以攝陰。用洋參(焙)、茯神、白芍(炒。各三錢)、炮姜(一錢)、五味(五分)、製半夏、焦白朮、甘草(炙黑)、續斷、杜仲(鹽水炒各二錢),二服漏止熱退。稍惡寒,陽氣尚虛,前劑加制川附(五分),遂愈。
謝氏,天癸當斷之年屢患崩漏,近兼利血白帶,頭震耳鳴,項麻面赤。症由任帶兩虧,火升風煽,致心神浮越,怔悸不安。治以鎮陽攝陰,務使陽下交陰,陰上戀陽,震麻暫已。再血海存貯,陰絡不傷,下元重振,專在靜攝。勿以操持擾動厥陽,則宵寤汗泄漸安矣。熟地、山藥、五味(焙)、杞子(焙)、龜板、龍骨、阿膠、牡蠣(煅研)、杜仲(鹽水炒)、龍眼肉,數服甚適。
去龍骨、牡蠣、杜仲,加羚羊角、丹皮、白芍、茯神、蓮子、芡實、續斷等熬膏,即用阿膠收,小麥煎湯和服。漸愈。
王氏,崩漏成帶,至小溲如泔如涕,髀骨痛,腰膝酸。從未餌藥,勢必瀝枯髓液,延成不治。近又春溫氣泄,身熱食少,口渴頰紅,液涸陽升,脈右弦左弱,急攝陰固下。熟地(炒)、阿膠(烊)、石斛(各二錢)、洋參(三錢)、麥冬、茯神、赤石脂(各錢半)、白芍、杜仲(青鹽炒)、甘杞子、續斷(各三錢),加蓮、棗煎。數服症漸減,去石脂再服。
又去阿膠,加芡實、山藥(俱炒,各三錢),又數十服得效。
魏氏,經阻暴崩,疑為胎漏,按脈無孕象,乃聚瘀日久致患,曾經調治得安。今暑濕令行,頭暈嘔惡,晡後骨蒸,寤不成寐,忽又暴崩,脈虛疾。症屬內因,必由陽明脈虧,木火乘侮,是以貫膈犯巔,震及血海,血海一空,則骨骱生熱。治宜和陽安胃,佐以鎮絡。嫩桑葉、甘菊(炒)、天麻、白芍、釵斛、棗仁、茯神、牡蠣(煅研)、海螵蛸(醋炙)、橘紅、半夏曲(炒)、續斷,數服諸症悉平。惟左關尺芤弱,乃肝腎陰傷。
白話文:
崩漏脈案
第一個病例:患者崩漏,用附子、益智仁、沙苑子、白芍、熟地黃、半夏、破故紙、枸杞子、烏賊骨、續斷、胡桃肉、生薑等藥物三劑,崩漏停止,飲食恢復正常後,停用附子、破故紙、半夏,加入芡實、杜仲、菟絲子,服用數劑後症狀痊癒。
第二個病例:包氏,經閉疑似懷孕,出血以為是胎漏,突然大量出血,夾雜著脂膜,伴隨發熱、頭暈、面紅、心煩、咳嗽、嘔吐綠色泡沫。咳嗽時出血加重,嘔吐、暈眩頻繁,無法進食飲水。緊急用生薑汁止嘔,咳嗽逆氣平息,精神逐漸恢復。脈象虛弱細數,沉取如無,兩尺脈空虛,明顯不是懷孕的症狀。診斷為因起居不規律,飲食生冷失度,導致氣血阻滯,突然大量出血,陰虛陽亢,內風襲擾,出現眩暈、嘔吐等症狀。屬於陰虛陽亢導致的崩漏。血海不足,虛陽上逆,是氣無法攝血的結果。陰隨陽盛長,應遵循立齋、景岳二位先生的治療方法,收斂陽氣以攝納陰氣。使用洋參、茯神、白芍、炮薑、五味子、半夏、焦白朮、炙甘草、續斷、杜仲等藥物,兩劑後出血停止,發熱退去。稍感惡寒,說明陽氣仍然不足,在前方的基礎上加川附子,病症痊癒。
第三個病例:謝氏,更年期前後多次患崩漏,近期伴隨白帶增多,頭痛耳鳴,頸項麻木,面紅。病因是任脈和帶脈虧虛,虛火上升,風邪煽動,導致心神不安,心悸。治療以鎮靜陽氣、收斂陰氣為原則,使陽氣下降與陰氣相交,陰氣上升與陽氣相合,麻木症狀暫時緩解。再次治療目標是讓血海充盈,陰絡不受損傷,下元元氣恢復。應保持精神安定,避免勞累,以避免陽氣外泄,汗出不止。使用熟地黃、山藥、五味子、枸杞子、龜板、龍骨、阿膠、牡蠣、杜仲、龍眼肉等藥物,服用數劑後效果良好。去除龍骨、牡蠣、杜仲,加入羚羊角、丹皮、白芍、茯神、蓮子、芡實、續斷等熬膏,再用阿膠收膏,用小麥煎湯調服,逐漸痊癒。
第四個病例:王氏,崩漏導致白帶增多,小便如同淘米水,髖骨疼痛,腰膝酸軟。從未服用藥物,病情嚴重,恐傷及精髓,危及生命。近期又因春溫導致氣虛,發熱,食慾不振,口渴,面頰發紅,體液不足,陽氣上升,脈象右弦左弱。需緊急收斂陰氣,固攝下元。使用熟地黃、阿膠、石斛、洋參、麥冬、茯神、赤石脂、白芍、杜仲、枸杞子、續斷、蓮子、棗等藥物煎服。服用數劑後症狀減輕,去除赤石脂繼續服用。再去除阿膠,加入芡實、山藥,服用數十劑後痊癒。
第五個病例:魏氏,經期受阻突然大量出血,懷疑是胎漏,但脈象並無懷孕徵兆,而是瘀血積聚日久所致,曾治療後好轉。近期因暑濕盛行,頭暈嘔吐,午後骨蒸,睡眠不好,突然再次大量出血,脈象虛弱而快速。病症屬於內因,陽明脈氣虧虛,肝木火乘侮,導致氣逆犯胸,影響到血海,血海空虛,骨骼因此發熱。治療應以溫陽和胃,佐以鎮靜經絡為主。使用嫩桑葉、甘菊、天麻、白芍、石斛、棗仁、茯神、牡蠣、海螵蛸、橘紅、半夏曲、續斷等藥物,服用數劑後諸症均平復。唯左關、尺脈虛弱,說明肝腎陰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