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佩琴

《類證治裁》~ 卷之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2)

1. 附方

〔滲熱〕,四苓散,見一卷暑。

〔澀痛〕,龍膽瀉肝湯,見三卷諸氣。

〔餘瀝〕,茯菟丸,制菟絲子(五兩),茯苓(三兩),石蓮肉(二兩),為末,酒糊丸。鹽湯或米湯下三五十丸。

〔咳遺〕,茯苓甘草湯,茯苓,桂枝(各二兩),甘草(一兩),生薑(三兩),

〔妊婦〕,加味逍遙散,見一卷火。

〔產後〕,八珍湯,見一卷中風。

〔產婦〕,補脬飲,生黃絲絹(一尺剪碎),白牡丹根皮,白芨(各一兩),為末,水煮必絹爛如餳。空心服,不得作聲,作聲即不效。

〔濕痹〕,腎著湯,見一卷濕。

〔熱痹〕,葵子丸,冬葵子,赤茯,豬苓,枳實,瞿麥,滑石,木通,黃芩,甘草,車前子(各一錢),姜(五片)

〔濕熱〕,腎瀝湯,見本卷淋濁。

〔虛痹〕,巴戟丸,巴戟(一兩半),桑螵蛸,遠志,生地,山藥,附子,川斷,蓯蓉(各一兩),杜仲,石斛,鹿茸,龍骨,菟絲子,五味子,山萸,官桂(各三錢),蜜丸。

〔腎虧〕,地黃飲子,見一卷中風。

白話文:

[附方]

滲熱:用四苓散,詳見第一卷暑症篇。

澀痛:用龍膽瀉肝湯,詳見第三卷諸氣篇。

餘瀝:用茯菟丸,藥方為:菟絲子五兩、茯苓三兩、石蓮肉二兩,磨成粉末,用酒糊做成丸藥。用鹽湯或米湯送服,每次三五十丸。

咳遺:用茯苓甘草湯,藥方為:茯苓、桂枝各二兩,甘草一兩,生薑三兩。

孕婦:用加味逍遙散,詳見第一卷火症篇。

產後:用八珍湯,詳見第一卷中風篇。

產婦:用補脬飲,藥方為:生黃絲絹一尺(剪碎)、白牡丹根皮、白芨各一兩,磨成粉末,加水煮至絲絹爛如飴糖。空腹服用,服藥時不得說話,說話則藥效不佳。

濕痹:用腎著湯,詳見第一卷濕症篇。

熱痹:用葵子丸,藥方為:冬葵子、赤茯苓、豬苓、枳實、瞿麥、滑石、木通、黃芩、甘草、車前子各一錢,生薑五片。

濕熱:用腎瀝湯,詳見本卷淋濁篇。

虛痹:用巴戟丸,藥方為:巴戟一兩半,桑螵蛸、遠志、生地黃、山藥、附子、川斷、蓯蓉各一兩,杜仲、石斛、鹿茸、龍骨、菟絲子、五味子、山茱萸、官桂各三錢,蜜丸。

腎虧:用地黃飲子,詳見第一卷中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