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佩琴

《類證治裁》~ 卷之七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七 (1)

1. 卷之七

2. 腸鳴論治

腸虛則鳴,寒氣相搏,或火激其水,腸亦鳴。經曰:中氣不足,腸為之苦鳴。宜六君子湯加炙耆,或補中益氣湯。又曰:脾虛則腹滿腸鳴,飧泄食不化。香砂六君子湯加神麯。又曰:腸中雷鳴,上衝胸,邪在大腸。半夏瀉心湯。又曰:土鬱之發,腸鳴而為數後。平胃散加茯苓、半夏、木香。

又曰:熱淫所勝,病腹中腸鳴,氣上衝胸。葶藶木香散。如臟寒有水,理中湯加桂、苓、車前。胃寒泄瀉,智半湯。下氣暫止復鳴,益中湯。火激動其水,二陳湯加芩、連、山梔。

白話文:

腸胃虛弱就會產生腸鳴,這是因為寒氣侵入與體內正氣互相搏鬥,或是體內火氣過盛擾動體內津液,腸道也會發出聲響。醫書說:「中氣不足,腸道就會發出痛苦的鳴叫聲。」這時候應該用六君子湯加上炙黃耆,或是用補中益氣湯來治療。醫書又說:「脾胃虛弱就會腹脹、腸鳴、消化不良,大便中帶有未消化的食物。」這時適合用香砂六君子湯加上神麯。醫書又說:「腸道發出雷鳴般的聲響,聲音往上衝到胸口,這是邪氣在大腸的表現。」這時候適合用半夏瀉心湯來治療。醫書又說:「這是脾胃鬱悶的表現,會出現腸鳴而且排便次數增加。」這時適合用平胃散加上茯苓、半夏、木香。

醫書又說:「這是熱邪過盛的表現,會出現肚子腸鳴,氣體向上衝到胸口。」這時適合用葶藶木香散。如果體內臟腑虛寒有水濕停滯,就適合用理中湯加上桂枝、茯苓、車前子。如果是胃寒導致的腹瀉,就適合用智半湯。如果腸鳴暫時停止又再次發生,就適合用益中湯。如果是火氣過盛擾動體內津液,就適合用二陳湯加上黃芩、黃連、山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