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證治裁》~ 卷之一 (2)
卷之一 (2)
1. 附方
〔氣實〕,梔萸丸,山梔(一兩半),吳萸,香附(各二錢五分),生薑湯下。
〔心癰〕,涼血飲,荊,芷,地,麥冬,芍,梔,翹,草,木通,瞿麥,薄荷,花粉,車前子(各八分),燈心(十條),竹葉(二十片)
〔溺澀〕,清心散,地,芍,麥冬,草,遠志,赤苓,知母(各一錢),姜(三片),棗(二枚),加黃連尤妙。
〔便澀〕,涼膈散,見一卷中風。
〔便秘〕,內固清心散,白蔻,人參,硃砂,赤苓,雄黃,綠豆,朴硝,甘草,皂角(各一錢),冰片,麝香(各一分),每服一錢。
〔心胃痛〕,倉猝散,山梔(連皮炒,四十九枚),大附子(一個,炮去皮臍),為末,每三錢水一盞,酒半盞煎七分,入鹽少許服,加川芎尤妙。
〔心痛〕,愈痛散,五靈脂,延胡,蓬朮,良薑,當歸,等分為末,每二錢,醋湯調下。
〔通治〕,心頭痛方,烏梅(三個),元棗(三個),杏仁(七個),麝香(一字)搗如泥,黃酒一杯煎,溫服。
白話文:
[附方]
氣實:用梔萸丸治療。配方:山梔子(一兩半),吳茱萸、香附(各二錢五分),用生薑湯送服。
心癰:用涼血飲治療。配方:荊芥、芷草、生地黃、麥冬、芍藥、梔子、翹搖、旱蓮草、木通、瞿麥、薄荷、花粉、車前子(各八分),燈心草(十條),竹葉(二十片)。
溺澀:用清心散治療。配方:生地黃、芍藥、麥冬、旱蓮草、遠志、赤苓、知母(各一錢),生薑(三片),大棗(二枚),加黃連效果更好。
便澀:用涼膈散治療,詳見一卷中風篇。
便秘:用內固清心散治療。配方:白蔻仁、人參、硃砂、赤苓、雄黃、綠豆、朴硝、甘草、皂角(各一錢),冰片、麝香(各一分),每次服用一錢。
心胃痛:用倉猝散治療。配方:山梔子(連皮炒,四十九枚)、大附子(一個,炮製去皮臍),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水和半杯酒煎煮至七分,加少許鹽服用,加川芎效果更好。
心痛:用愈痛散治療。配方:五靈脂、延胡索、蓬萊朮、良薑、當歸(等量),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醋湯送服。
通治心頭痛:用此方治療。配方:烏梅(三個)、元棗(三個)、杏仁(七個)、麝香(少許),搗成泥狀,用一杯黃酒煎煮,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