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證治裁》~ 卷之六 (1)
卷之六 (1)
1. 胸痹脈案
趙,有年,胸痹食阻,由舉重傷氣所致。脈小弱是陽結欲閉之候,述數月前膈痛,飲糜粥輒阻,自謂膈噎已成。今作胸痹治,通其脘中欲閉之陽。參《金匱》法,栝蔞、薤白、桔梗、杏仁、橘白、丁香,用辛滑溫通,胸脘俱爽,食入不拒,竟進粥飯,然病初愈,恣意粉團乾飯,非高年祝噎所宜。
馬,病後脈弦胸痛,金不制木,當節勞戒怒。栝蔞、橘白、白芍、茯神、杏仁、炙草、煨姜,二服愈。
糜氏,中年脘痞,食減不飢,吐沫,漸成胸痹。乃上焦氣阻,腑失通降。治者以為噎膈,專用朮、附、蔻、樸,燥脾破氣劫津,漸致陰傷液涸,大便不通,下焦壅則上焦益加脹滿,恐延關格重症矣。宜辛通苦降法。蔞仁、杏仁、郁李仁、貝母、枳殼、蘇梗、鬱金汁、薤白汁,五七服胸膈舒,大便潤而食進。
金氏,諸陽受氣於胸中,喻氏謂胸中陽氣所經,如離照當空,曠然無外,設地氣一上,則晦塞有加。今脘閉食脹,清陽不旋,濁氣失降,午後足腫,陽益下陷矣。用升清降濁。桔梗、半夏、橘白、升麻、砂仁殼、枳殼、茯苓,加薑棗煎。服愈。
趙,脈緩胸痹,陽氣不舒。用苓桂朮甘湯加砂仁殼,數服效。
蔣,胸右偏痛,呼號欲絕,日夕不能臥。醫初疑胃氣,疏香燥破氣方,不應,改用乳香、當歸、延胡、靈脂,由氣分兼入血分,乃益痛,更謂心痛徹背。予問曾嘔吐否,曰未也。予謂痛不在心胃,乃胸痹耳。症由胸中陽微,濁陰上干。仲景治胸痹喘息短氣,用栝蔞薤白白酒湯通陽豁痰,復加半夏,正合斯症,仍加橘紅,一啜遂定。
白話文:
趙先生,年紀大了,因為舉重傷了氣,導致胸部悶痛,吃東西也覺得難以消化。他的脈象微弱,是陽氣鬱結快要閉塞的徵兆。他說幾個月前就感到胸膈疼痛,喝稀粥也難以順利吞嚥,自己覺得已經形成了食道阻塞的毛病。現在我把他當作胸痹來治療,用藥來疏通他胸腹之間快要閉塞的陽氣。我參考《金匱要略》的治療方法,用了栝樓、薤白、桔梗、杏仁、橘白、丁香這些藥材,以辛辣滑潤溫通的藥性,使得他胸部和腹部都感到舒暢,吃東西也不再覺得難以吞嚥,最後可以順利進食粥飯。然而,他病剛好,就放縱自己吃粉團和乾飯,這對於年紀大又曾有食道阻塞病史的人來說是不適合的。
馬先生,病後脈象呈現弦狀,並且胸痛,這是因為肝木過旺而沒有被金氣制約的緣故,應該節制勞累,戒除怒氣。我用了栝樓、橘白、白芍、茯神、杏仁、炙甘草、煨生薑,吃了兩服藥就痊癒了。
糜女士,中年,感到腹部痞塞不適,食慾減退而且不覺得餓,常常吐口水,逐漸發展成胸痹。這是因為上焦的氣機阻滯,導致腸胃的通降功能失調。之前的醫生誤以為是食道阻塞,專用白朮、附子、肉豆蔻、厚朴等藥,這些藥燥濕健脾,破氣耗傷津液,導致陰液損傷,大便不通。下焦阻塞不通,反而使得上焦更加脹滿,恐怕會發展成關格重症。應該用辛辣通利、苦寒降泄的方法來治療。我用了栝樓仁、杏仁、郁李仁、貝母、枳殼、紫蘇梗、鬱金汁、薤白汁,吃了五七服藥後,胸膈感到舒暢,大便也通暢了,而且食慾也改善了。
金先生,人體的陽氣都是從胸部吸收的,喻嘉言說胸中的陽氣就好比太陽在空中照耀一樣,廣闊無邊,沒有任何遮擋,如果地氣上來侵擾,就會導致氣機閉塞。現在他感到腹部堵塞、腹脹,清陽之氣無法上升,濁陰之氣無法下降,下午還會出現腳腫,這是陽氣向下陷落的表現。應該用升清降濁的方法來治療。我用了桔梗、半夏、橘白、升麻、砂仁殼、枳殼、茯苓,加上生薑和紅棗一起煎服,病就好了。
趙先生,脈象遲緩,感到胸悶,是陽氣無法舒展的表現。我用了苓桂朮甘湯再加入砂仁殼,吃了幾服藥就有效了。
蔣先生,胸部右側疼痛,痛到呼喊哀嚎,幾乎要昏厥過去,整天整夜都無法入睡。起初醫生懷疑是胃氣的問題,用了許多辛香燥熱、破氣的藥方,都沒有效果。後來改用乳香、當歸、延胡索、五靈脂,這些藥從氣分開始兼顧血分,結果反而更痛了,又說是心痛到背部。我問他有沒有嘔吐,他說沒有。我說他的疼痛不是心胃引起的,而是胸痹。病因是胸中陽氣虛弱,濁陰之氣上逆。張仲景治療胸痹,有氣喘、呼吸短促的症狀時,會用栝蔞薤白白酒湯來通陽化痰,再加入半夏,正適合他的病情,我再加入橘紅,他喝了一口藥,疼痛就立刻停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