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正倫

《脈症治方》~ 卷之四 (14)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14)

1. 寒門方(計方三十條)

上作一服。生薑五片。大棗三枚。水酒各一鍾。煎去渣服。

甘草附子湯治風濕。小便不利。大便反快。

甘草,白朮(各一錢五分),附子,桂枝(各三錢)

上作一服。水煎溫服。得微汗解。小便不利。加茯苓(一錢五分)。

蒼朮白虎湯即白虎湯。內加蒼朮六錢。

黃耆加桂湯治虛汗力弱。

黃耆(三錢),當歸(一錢五分),桂枝(一錢五分),甘草(一錢),上作一服。薑棗煎服。

人參附子湯理脾溫中。

人參,白朮(各一錢五分),甘草(一錢),附子(一片),桂枝(一錢五分)

上作一服。薑棗煎。溫服。

酸棗仁湯治汗下後。晝夜不得眠。

酸棗仁(二錢),苦草(五分),知母(一錢),麥冬(去心一錢),白茯苓(八分),川芎(七分),乾薑(七分)

上作一服。薑棗同煎。去渣服。

吳茱萸四逆湯治厥逆。

吳茱萸(三錢),附子(三錢),乾薑(一錢五分),甘草(一錢五分)

上作一服。水煎服。

當歸四逆湯治下後厥逆。

當歸(一錢五分),桂枝(一錢五分),芍藥(一錢五分),細辛(一錢五分),甘草,木通(各一錢)

上作一服。棗一枚。同煎。去渣服。

葛根解肌湯治發熱而渴。

葛根(二錢),黃芩(二錢),白芍藥(二錢),甘草(一錢五分),桂枝(一錢五分),麻黃(去根二錢)

上作一服。姜三片。棗二枚。煎溫服。如脈浮。再服取汗

十味芎蘇散治非時傷寒。頭痛。發熱。惡寒。

川芎(一錢五分),紫蘇,乾葛(各八分),桔梗(一錢),柴胡(一錢),茯苓(八分),甘草(五分),枳殼(八分),陳皮(八分),半夏(一錢二分)

上作一服。薑棗煎。溫服。取汗為佳。

人參羌活散治傷寒頭痛。骨節煩疼。惡風發熱。有汗無汗皆可用。此解利非時傷寒傷風。太陽陽明少陽三經之藥也。

人參,前胡,川芎,獨活(各一錢半),羌活,柴胡(各二錢),枳殼,桔梗,茯苓,甘草(各一錢)

上作一服。生薑三片。水煎熱服。

神朮散治四時傷寒瘟疫。頭疼身痛。惡寒發熱。鼻塞聲重。

蒼朮(五錢),川芎,白芷,藁本,羌活(各一錢五分),細辛,甘草(各一錢)

上作一服。姜三片。蔥白三根。同煎熱服。

茵陳五苓散治傷寒發黃。一服其黃從小便出也。

茵陳(五錢),白朮(一錢五分),茯苓,豬苓,澤瀉(各一錢),桂(五分)

上作一服。水煎服。或用五苓散為末。茵陳湯調下。

四逆散治少陰四逆。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痛。

柴胡,芍藥,枳殼,甘草(各一兩)。

或為細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咳者。加五味、乾薑、悸者。加桂、腹痛。加附子、瀉利重者。濃薤白湯調下。

正陽散治陰毒面青。四肢冷。

附子(一兩),乾薑,甘草(各二錢五分),麝香(一錢另研),皂莢(去皮弦子酥炙一錢五分)。

白話文:

寒門方(共三十個方劑)

方劑一

將生薑五片、大棗三枚,用水和酒各一杯一起煎煮,去渣後服用。

方劑二:甘草附子湯

治療風濕病,小便不順暢,大便反而變快。

藥材:甘草、白朮各五公克,附子、桂枝各九公克。

將以上藥材加水煎煮,溫熱服用。如果能稍微發汗,病就會好轉。如果小便不順暢,可以加茯苓五公克。

方劑三:蒼朮白虎湯

就是白虎湯,裡面再加入蒼朮十八公克。

方劑四:黃耆加桂湯

治療虛弱無力、容易出虛汗的情況。

藥材:黃耆九公克、當歸四點五公克、桂枝四點五公克、甘草三公克。

將以上藥材加薑、棗一起煎煮服用。

方劑五:人參附子湯

調理脾胃,使身體溫暖。

藥材:人參、白朮各四點五公克、甘草三公克、附子一片、桂枝四點五公克。

將以上藥材加薑、棗一起煎煮,溫熱服用。

方劑六:酸棗仁湯

治療發汗或瀉下後,白天晚上都無法入睡的情況。

藥材:酸棗仁六公克、苦草一點五公克、知母三公克、麥冬(去心)三公克、白茯苓二點四公克、川芎二點一公克、乾薑二點一公克。

將以上藥材加薑、棗一起煎煮,去渣後服用。

方劑七:吳茱萸四逆湯

治療手腳冰冷,身體發冷的厥逆症狀。

藥材:吳茱萸九公克、附子九公克、乾薑四點五公克、甘草四點五公克。

將以上藥材加水煎煮服用。

方劑八:當歸四逆湯

治療瀉下後,出現手腳冰冷的厥逆症狀。

藥材:當歸四點五公克、桂枝四點五公克、芍藥四點五公克、細辛四點五公克、甘草三公克、木通三公克。

將以上藥材加一枚棗子一起煎煮,去渣後服用。

方劑九:葛根解肌湯

治療發燒口渴的情況。

藥材:葛根六公克、黃芩六公克、白芍藥六公克、甘草四點五公克、桂枝四點五公克、麻黃(去根)六公克。

將以上藥材加三片薑、兩枚棗子一起煎煮,溫熱服用。如果脈象浮動,可以再服一次以幫助發汗。

方劑十:十味芎蘇散

治療非時節的感冒,出現頭痛、發燒、怕冷的情況。

藥材:川芎四點五公克、紫蘇、乾葛各二點四公克、桔梗三公克、柴胡三公克、茯苓二點四公克、甘草一點五公克、枳殼二點四公克、陳皮二點四公克、半夏三點六公克。

將以上藥材加薑、棗一起煎煮,溫熱服用。最好能發汗。

方劑十一:人參羌活散

治療感冒引起的頭痛、骨節痠痛、怕風發熱,有汗或無汗都可以使用。此方可以解除非時節的感冒,能治療太陽、陽明、少陽三經的病症。

藥材:人參、前胡、川芎、獨活各四點五公克,羌活、柴胡各六公克,枳殼、桔梗、茯苓、甘草各三公克。

將以上藥材加三片生薑,加水煎煮後熱服。

方劑十二:神朮散

治療四時感冒、瘟疫,出現頭痛、身體痠痛、怕冷發熱、鼻塞、聲音沙啞的情況。

藥材:蒼朮十五公克、川芎、白芷、藁本、羌活各四點五公克、細辛、甘草各三公克。

將以上藥材加三片薑、三根蔥白一起煎煮後熱服。

方劑十三:茵陳五苓散

治療感冒發黃,服用後黃疸會從小便排出。

藥材:茵陳十五公克、白朮四點五公克、茯苓、豬苓、澤瀉各三公克、桂一點五公克。

將以上藥材加水煎煮服用。也可以將五苓散磨成粉末,用茵陳湯調服。

方劑十四:四逆散

治療少陰經的四肢冰冷,或咳嗽、心悸、小便不順暢、腹痛等情況。

藥材:柴胡、芍藥、枳殼、甘草各三十公克。

可以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六公克,用米湯調服。咳嗽時,加入五味子、乾薑;心悸時,加入桂枝;腹痛時,加入附子;腹瀉嚴重時,用濃的薤白湯調服。

方劑十五:正陽散

治療陰毒,出現臉色發青、四肢冰冷的情況。

藥材:附子三十公克、乾薑、甘草各七點五公克、麝香三公克(另外研磨)、皂莢(去皮、弦子,用酥油炙過)四點五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