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之千

《周慎齋遺書》~ 卷七 (13)

回本書目錄

卷七 (13)

1. 中風

中風得之大病,死多生少。治痰先順氣,氣順痰自利;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

中臟者難治,中腑者易治,脈俱來而緩,口開遺尿,手撒髮直,目弔喉鼾,肉脫頭竄,汗出如珠,皆難治也。卒然不知人事,心雖明而口舌不言,三四月不死,用皂角、生半夏末吹鼻,待其蘇後,或半夏末、薑汁灌之,即吐痰涎,舌可動搖。大便不通,用蜜棗下行,其氣自生。吐後用獨參湯。

中風元氣不足,保元加附子為主,血虛加補血藥,氣虛加補氣藥,痰甚加消痰藥,隨證加減治之,或小續命湯亦可。

中風大抵自吐者不治,遺尿不治,脈弦滑洪大者,皆難治也。

中風後多煩躁,是氣虛不生血,心無血養故耳。

白話文:

中風這種疾病很嚴重,死亡的機率高,存活的機率低。治療痰,要先調理氣的運行,氣順了,痰自然容易排出;治療風,要先調理血液,血液運行順暢,風邪自然就會消滅。

中風侵犯到內臟的比較難治療,侵犯到腑的比較容易治療。如果脈象虛弱而遲緩,出現口開、小便失禁、手腳無力、頭髮散亂、眼睛上吊、喉嚨發出鼾聲、肌肉鬆弛、頭部歪斜、汗水像珠子般冒出,這些都是難以治療的徵兆。突然間失去知覺,雖然內心明白卻無法說話,如果三四個月還沒死,可以用皂角和生半夏磨成粉吹入鼻孔,等病人甦醒後,或者用半夏粉和薑汁灌下去,讓病人吐出痰涎,這樣舌頭就能開始活動。如果大便不通,可以用蜜棗來幫助排便,這樣氣就能順暢產生。吐過痰後,用獨參湯來補氣。

中風是因為元氣不足,治療上要以保元湯加上附子為主,如果是血虛,要加上補血的藥,如果是氣虛,要加上補氣的藥,如果痰很多,要加上化痰的藥,依照不同的症狀來加減藥方,也可以用小續命湯來治療。

中風的病人,如果自己吐出來,或者小便失禁,通常是無法治癒的。如果脈象呈現弦滑洪大的,也都屬於難以治療的情況。

中風之後常常會感到煩躁,是因為氣虛不能產生足夠的血,心臟沒有足夠的血液來滋養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