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之千

《周慎齋遺書》~ 卷七 (11)

回本書目錄

卷七 (11)

1. 吐血

吐血因陽勝陰虛,故血不得下行,乘炎上之勢而出。大法補陰抑火,使復其位。山梔只清胃脘之血,桃仁承氣治氣壅火塞而吐紫血者,然非治血之正法也。

先吐血後見痰嗽,皆是陰虛火動,氣不得下降也;先痰嗽後見紅者,是痰積熱壅,火炎吐血也。以炮薑末、童便調服,或天一丸,蓋壯水之主,以制陽光也。

天一丸

黃柏,知母(俱童便炒),生地,丹皮,杞子,五味子,牛膝,茯苓,蜜丸。

血證藥味各有專司。川芎血中氣藥,性味辛散,通肝經而行血滯於氣也;地黃血中血藥,通腎經,性味甘寒,能滋真陰;當歸分三治,性味辛溫,全用活血,血各歸經;白芍陰分藥也,通脾經,性味酸寒,能涼血,治血虛腹痛也;人參補血虛,陽旺則生陰血也。

輔佐之屬,若桃仁、紅花、蘇木、血竭、丹皮,血滯所宜;蒲黃、阿膠、地榆、百草霜、棕灰,血崩所宜;乳香、沒藥、五靈脂,血痛所宜;蓯蓉、瑣陽、牛膝、杞子、益母草、夏枯草、龜板,血虛所宜;乳酪血液之物,血燥所宜;炮薑、肉桂,血寒所宜;生地、苦參,血熱所宜。此正法之大略也。

,案

石埭陳友,年三十五歲,性嗜酒色,忽患吐血,一日三五次,不思飲食,每日只吃粥一碗,滾酒能飲數杯,次日清晨再吃粥,前粥盡行吐出,吐後反腹脹,時時作酸割痛,晝夜不眠,吃滾酒數杯略好,來日亦如此,近七月矣,醫人俱言不可治,並無論及積血者。予診之,六脈虛數,此證吐後宜寬反脹,吃滾酒略可,此積血之證也。

蓋酒是邪陽,色亦邪陽,邪陽勝則正陽衰,又兼怒氣傷肝,肝不納血,思慮傷脾,脾不統血,中氣受傷,血不歸絡,積血中焦無疑。宜吐宜利,但脾胃大虛,不使陽氣升發,陰寒何由而消?先用六君湯,白朮、蒼朮制之,加丁香溫胃,草蔻治中脘痛,三十餘帖,再用良薑一兩,百年陳壁土四兩同煮,待土化切片,陳皮去白,草蔻、人參、白朮、茯苓、甘草、胡椒、丁香各五錢,細辛四錢,共末,空心清鹽酒送下二錢,此藥功在扶陽,積血陰寒凝結,得陽旺而陰自化。服藥後血從下行者吉,如血從上吐,約六、七碗,胸中悶亂,手足逆冷,不醒人事。

急煎人參五錢,炮姜八分,服之遂靜。定後胸中悶亂,臍下火起而昏。用茯苓補心湯一帖而安,又用六味加人參、炮姜而痊。

一人咳嗽吐血,用人參、花粉為末,蜜水調服而愈。

一女白帶、吐血,子午潮熱,口乾脈弦,此肝木大旺,脾之真元被木所奪也。清肺則木平,補脾則中氣固,六味加人參、炮姜而愈。

一人痰中見血,脈大有力,肺部更甚,此證肺失下降之令也。肺不降者,中宮為濁氣鬱結,而陰火橫行耳。補中益氣湯加麥冬、五味子,使中氣清而肺令行,自然木沉火降而安矣。

白話文:

吐血的原因是因為陽氣過盛,陰液虛弱,所以血無法向下運行,反而藉著火氣向上衝出。治療的原則是滋補陰液,抑制火氣,使血回到原本的位置。山梔子只能清除胃部的血,桃仁承氣湯則是治療因為氣滯火塞而吐出紫黑色血的情況,但這都不是治療吐血的根本方法。

先吐血後出現痰嗽,都是因為陰虛火動,導致氣無法下降;先痰嗽後見到血絲,則是痰液積聚熱氣壅塞,火氣向上燃燒而導致吐血。可以用炮薑末和童子尿調服,或服用天一丸,目的是增強腎陰,以抑制過盛的陽氣。

天一丸的配方是:黃柏、知母(都用童子尿炒製)、生地、丹皮、枸杞子、五味子、牛膝、茯苓,再用蜂蜜做成藥丸。

各種治療血症的藥物各有其專門的功效。川芎是血中的氣藥,性味辛散,可以疏通肝經,並使氣滯的血液運行;地黃是血中的血藥,可以疏通腎經,性味甘寒,能夠滋養真陰;當歸有不同的用法,性味辛溫,可以活血,使血液各歸其經;白芍是陰分的藥物,可以疏通脾經,性味酸寒,能夠涼血,治療血虛引起的腹痛;人參可以補益血虛,當陽氣旺盛時,就能產生陰血。

輔助的藥物,例如桃仁、紅花、蘇木、血竭、丹皮,適合用於治療血瘀;蒲黃、阿膠、地榆、百草霜、棕灰,適合用於治療血崩;乳香、沒藥、五靈脂,適合用於治療血痛;蓯蓉、鎖陽、牛膝、枸杞子、益母草、夏枯草、龜板,適合用於治療血虛;乳酪是血液的來源,適合用於治療血燥;炮薑、肉桂,適合用於治療血寒;生地、苦參,適合用於治療血熱。這就是治療血症的主要原則。

驗案:

石埭有個陳友,三十五歲,喜歡喝酒和女色,突然患上吐血,一天吐三到五次,沒有食慾,每天只能喝一碗粥,卻可以喝好幾杯熱酒,隔天早上喝粥又會全部吐出來,吐完反而肚子脹,時常感到酸痛,晝夜都睡不著,喝幾杯熱酒會稍微好一點,這樣的情形持續將近七個月。醫生都說無法治療,也沒有人提到可能是積血。我診斷他的脈象虛弱且快,這個病症是吐完應該覺得舒暢,現在卻反而脹氣,喝熱酒會好一些,這應該是積血的症狀。

因為酒是邪陽,女色也是邪陽,邪陽過盛就會導致正陽衰弱,加上發怒會傷肝,肝無法容納血,思慮過多會傷脾,脾無法統攝血,中焦的氣受損,導致血不歸經,所以是積血在中焦無疑。應該要用吐法或瀉法來治療,但是病人的脾胃非常虛弱,如果不讓陽氣升發,陰寒之氣怎麼會消除呢?所以先用六君子湯,並用白朮和蒼朮來制止腹瀉,再加入丁香來溫暖胃部,用草蔻來治療中脘的疼痛,吃了三十多帖藥後,再用良薑一兩,百年陳壁土四兩一起煮,等到土化開後,切片,加上陳皮(去白)、草蔻、人參、白朮、茯苓、甘草、胡椒、丁香各五錢,細辛四錢,磨成粉,早上空腹用淡鹽酒送服二錢。這個藥的功效在於扶助陽氣,積血是陰寒凝結而成,當陽氣旺盛,陰寒自然就能化解。服藥後如果血從下方排出是好的現象,如果血從上方吐出,吐了大約六七碗,胸悶氣亂,手腳冰冷,不省人事。

馬上煎服人參五錢,炮薑八分,病人就安靜下來了。穩定後,胸中仍然悶亂,肚臍下方開始發熱而昏迷。用茯苓補心湯一帖就安穩了,又用六味地黃丸加入人參和炮薑才痊癒。

有一個人咳嗽吐血,用人參和花粉磨成粉末,用蜂蜜水調服就痊癒了。

有一個婦女有白帶,吐血,下午和晚上發熱,口乾,脈象弦,這是因為肝木過旺,奪取了脾的真元。清肺可以平息肝木,補脾可以鞏固中氣,用六味地黃丸加入人參和炮薑就痊癒了。

有一個人痰中帶血,脈象有力且大,尤其肺部更嚴重,這是因為肺失去了下降的功能。肺無法下降,是因為中焦的濁氣鬱結,導致陰火橫行。用補中益氣湯加入麥冬和五味子,使中氣清明,肺的機能恢復正常,自然肝木沉降,火氣也隨之下降,就平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