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慎齋遺書》~ 卷七 (2)
卷七 (2)
1. 虛損
虛損久病,皆是傷脾,脾傷則肺先受之,肺病則不能管攝一身,脾病則四肢不能為用,當養胃氣。胃非善食之謂,要有生髮之氣,以養萬物生化之原也。養者,保元氣為主,以溫佐之也。火旺者,乃血虛也,十全大補湯,再隨證加減用之。但前從瘧、痢、吐瀉而來,縱有變證,只從脾胃治法,保元兼溫脾血藥。
雖有雜證,火旺不必治火,有痰不必治痰,宜參苓白朮散,隨證加減。吐加炮姜;腰腹痛加益智、吳茱萸少許,腹中痛脹亦宜;噯氣加神麯。蓋久病心火為主,火為養命之原也。又凡病急者緩治,攻則離散。書曰:大毒治病,十去二三,中毒治病,十去其五,無毒治病,十去八九,余以飲食穀味養之也。
虛損由內傷而起,先因飲食不節,勞役所傷,房欲所損。病初起與外感相似,但外感頭痛、發熱、惡寒,其脈浮緊有力,治宜汗解;從表入里,脈洪大,大便燥,治宜通利之。內傷亦頭痛,痛而不盛,發熱惡寒,其脈緊數無力,宜補中益氣湯加羌活、防風。不表之表,若表之太過,汗至頸而還,一日一次,似瘧又似痢,若作瘧、痢治之,發熱更加,有似傷寒矣。但傷寒脈洪大有力,內傷脈豁大似洪而無力。
若用清涼汗下,大傷脾胃,必致肺臟亦虧,又增咳嗽、吐痰、吐血等證;又作陰虛火動治之,則脾胃更傷。雜證多端,潮熱似瘧,皆因脾虛不統故也。
火盛脾陰不足,血枯之證,滋陰不宜,救陰可也,陰從陽生,陽從陰長。用人參、白朮、蓮心、五味子、白茯苓、甘草,噁心加炮姜,不思飲食加砂仁,胸中氣滯加陳皮。(泄瀉者不宜。)汗多加黃耆,惡寒加肉桂。(吐血者不宜。)若泄瀉而諸藥不效。胃虛難以受藥,用陳臘肉骨灰、鍋心飯焦各三錢,炒松花一錢,米糊丸,人參看輕重虛實,用以煎湯,送下六、七十丸。此法治人多效。
驗,案
一女人吐血發熱,熱甚而喘,用生脈散熱更甚,脈或大,或小,或浮,或數,或弦,或澀,變易不常,知其脾陰虛而脈失信也。脈者,血之府,脾統血,血枯故變易不常耳。用保元湯加五味子、山藥、杞子,白茯苓,人參重用至五錢,二帖而效,二十帖而愈。
白話文:
虛損這種久病,大多是因為脾臟受損。脾臟受損會先影響到肺,肺功能不好就無法掌控全身,脾臟不好則四肢無力。這個時候應該要調養胃氣,這裡說的養胃氣並不是指吃好吃的東西,而是要有能使身體機能正常運作的能量,才能供給身體各個器官所需的養分。所謂的調養,最主要就是保護元氣,用溫補的方式來輔助。如果身體有火氣旺盛的情況,其實是因為血虛,可以用十全大補湯,再根據個人情況加減藥材。但如果之前是從瘧疾、痢疾、嘔吐腹瀉等疾病轉變而來的虛損,即使出現其他症狀,也應該從調理脾胃的原則下手,以保護元氣和溫補脾血為主要方向。
即使出現其他複雜的症狀,例如火氣大也不必刻意去降火,有痰也不必急著化痰,可以服用參苓白朮散,再根據具體情況加減藥材。如果嘔吐可以加炮姜;腰腹疼痛可以加少許益智、吳茱萸,腹部脹痛也適合;打嗝可以加神麯。因為久病大多是心火旺盛,而火是維持生命的重要能量來源。另外,凡是急病要慢慢治療,如果用攻伐的方式會讓元氣渙散。古書說:「用劇烈的藥治病,能去除十分之二三的病邪;用中等的藥治病,能去除十分之五的病邪;用溫和的藥治病,能去除十分之八九的病邪,剩下的就要靠飲食的營養來調養。」
虛損大多是由於內傷引起的,最初可能是因為飲食不節制、過度勞累、或是性生活過度所導致。剛開始的症狀可能和外感相似,但外感通常會頭痛、發燒、怕冷,脈象浮緊有力,治療應該用發汗的方式來解除;如果外邪從表入裡,脈象會變得洪大,大便乾燥,治療則應該用通利的方式。內傷也會頭痛,但痛的程度不會太嚴重,也會發燒怕冷,脈象會變得緊數無力,應該用補中益氣湯加上羌活、防風來治療。如果把這種內傷當作外感來治療,用發汗的藥物太過,可能會出汗到脖子就停了,一天一次,像瘧疾又像痢疾,如果當作瘧疾或痢疾來治療,反而會發燒更嚴重,很像傷寒。但傷寒的脈象是洪大有力,內傷的脈象是豁大但無力。
如果用清涼的藥物來發汗或通便,會嚴重損傷脾胃,必然也會導致肺臟衰弱,增加咳嗽、吐痰、吐血等症狀;如果又用治療陰虛火旺的方式來治療,脾胃會更加受損。各種複雜的症狀會接連出現,像瘧疾一樣的潮熱,都是因為脾虛無法統攝全身氣血所導致。
火氣旺盛、脾陰不足是血枯的表現,這個時候不應該用滋陰的藥物,而是要用救陰的方式,因為陰是從陽而生的,陽也是從陰而長的。可以用人參、白朮、蓮心、五味子、白茯苓、甘草,噁心加炮姜,食慾不佳加砂仁,胸悶氣滯加陳皮。(腹瀉的人不適合用。)多汗加黃耆,怕冷加肉桂。(吐血的人不適合用。)如果腹瀉,用各種藥物都無效,可能是胃虛無法吸收藥物,可以用陳年臘肉骨灰、鍋底的飯焦各三錢,炒過的松花一錢,用米糊做成藥丸,再根據病情的輕重虛實,用人參煎湯送服六、七十丸。這個方法治療很多人都有效。
驗證案例
有個婦人吐血發熱,熱到喘不過氣,用生脈散反而更嚴重,脈象時大時小,時浮時數,時弦時澀,變化不定,這是脾陰虛導致脈象失去常態的表現。脈是血液的居所,脾臟統攝血液,血枯就會導致脈象變化不定。用保元湯加上五味子、山藥、枸杞子、白茯苓,人參用到五錢這麼重的劑量,吃了兩帖就見效,吃了二十帖就痊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