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慎齋遺書》~ 卷九 (15)
卷九 (15)
1. 二便不通
北方黑色入通乎腎,開竅於二陰。二陰,大小便也,故腎司二便。二便不通,則腎水竭,水竭則火燥。老人便燥多由於此。
驗,案
一人厥陰腫痛,小腹作脹,醫用承氣下之,又用五苓利之,遂大小便不通。予診之,病在厥陰,真寒證也。誤用下利,陰盛隔陽,大便空者,小便利。用乾薑、肉桂、枳殼各一錢,升、柴各五分,吳萸三分,煎服,大便行;又用升麻、甘草梢各三分,吳萸二分,乾葛、赤芍、炮薑、肉桂、檳榔、木通各一錢,小便通而愈。
一人大便十日一解,小便短少,面上髮癬。此陽氣下陷,下焦化燥火也。用補中益氣湯倍歸身,加紅花、丹皮、黑梔子,升陽潤燥,清下焦之熱而愈。(張東扶曰:前後分通,亦是一法,世醫雜施妄治,當以此為法。)
白話文:
北方對應的黑色之氣與腎相通,而腎的功能表現在於前後二陰(也就是大小便的排泄)。所謂二陰,就是指大小便,所以腎臟主管大小便的排泄。如果大小便不通暢,就表示腎的精氣衰竭,腎水不足,腎水不足就會導致身體內產生虛火。老年人便秘乾燥的原因多半是因為這個道理。
驗證案例
有一個人陰部腫痛,小腹脹滿,醫生用承氣湯來瀉下,又用五苓散來利尿,結果導致大小便都不通暢。我診斷後,認為病因在厥陰經,屬於真正的寒證。誤用了瀉下的方法,導致陰寒之氣更盛而阻隔陽氣,結果是大便阻塞,反而小便可以排出。我用了乾薑、肉桂、枳殼各一錢,升麻、柴胡各五分,吳茱萸三分,煎服後,大便就通暢了;又用了升麻、甘草梢各三分,吳茱萸二分,葛根、赤芍、炮薑、肉桂、檳榔、木通各一錢,小便也通暢,病就痊癒了。
另外有一個人,大便十天才解一次,小便量少,臉上長癬。這是陽氣下陷,下焦的氣化功能受阻,產生燥熱的虛火所導致的。我用補中益氣湯,並加倍當歸,加入紅花、丹皮、黑梔子,來提升陽氣,潤燥,清除下焦的熱,病就好了。(張東扶說:前後二便分開疏通,也是一種治病的方法,現在的醫生胡亂治療,應該把這種方法當作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