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體類要》~ 下卷 (10)
下卷 (10)
1. 羌活湯
治破傷風,在半表半裡。急用此湯稍緩,邪入於裡不宜用。
羌活,菊花,麻黃,川芎,石膏,防風,前胡,黃芩,細辛,甘草,白茯苓,枳殼,蔓荊子(各一兩),薄荷,白芷(各五錢)
上每服五錢,水煎。
白話文:
這個羌活湯是用來治療破傷風,病邪在身體的半表半裡之間的時候使用的。如果情況緊急,可以先用這個湯藥稍微緩解一下。但如果病邪已經進入體內深處,就不適合使用這個藥方了。
藥方組成有:羌活、菊花、麻黃、川芎、石膏、防風、前胡、黃芩、細辛、甘草、白茯苓、枳殼、蔓荊子(每樣各一兩),薄荷、白芷(每樣各五錢)。
每次服用五錢,用水煎煮服用。
2. 地榆防風散
治風在半表半裡,頭微汗,身無汗,不可發汗,兼治表裡。
地榆,防風,地丁草,馬齒莧(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米湯調服。
白話文:
這個方子「地榆防風散」,是用來治療風邪侵犯身體,停留在半表半裡之間的狀況。症狀會出現頭部稍微出汗,但身體其他部位卻不出汗。這種情況不適合用發汗的方法治療,這個藥方同時能兼顧調理表裡。
藥方組成是:地榆、防風、地丁草、馬齒莧,這四種藥材等比例份量。
使用方法是:將上述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用米湯調和後服用。
3. 大芎黃湯
治風在裡,宜疏導,急服此湯。
川芎,羌活,黃芩,大黃(各一兩)
上五七錢,水煎溫服,臟腑通利為度。
白話文:
這個藥方叫做「大芎黃湯」,是用來治療風邪侵入體內,導致身體不適的狀況。這種情況需要疏通導引,應該趕快服用這個藥方。
藥方組成有川芎、羌活、黃芩、大黃,每種藥材各取一兩。
每次取藥五到七錢,加水煎煮後溫服,直到身體腸胃通暢舒適為止。
4. 白朮防風湯
治服表藥過多自汗者。
白朮,黃耆(各一兩),防風(二兩)
上每服五七錢,水煎服。臟腑和而自汗者可服。若臟腑秘,小便赤者,宜用大芎黃湯下之。
白話文:
治療因為服用太多發汗的藥物導致的自汗症狀。
使用白朮、黃耆各一兩,防風二兩。
將藥材加水煎煮,每次服用五到七錢。如果是因為臟腑調和而引起的自汗,可以服用此藥。但如果出現臟腑不通暢、小便赤黃的狀況,應該服用大芎黃湯來通利。
5. 白朮湯
治破傷風汗不止,筋攣搐搦。
白朮,葛根,升麻,黃芩,芍藥(各二兩),甘草(二錢五分)
上每服五錢,水煎,無時服。
白話文:
這個方劑叫做白朮湯,是用來治療破傷風導致汗流不止,以及筋脈抽搐、身體痙攣的症狀。
藥材組成包含:白朮、葛根、升麻、黃芩、芍藥,各用二兩;甘草用二錢五分。
每次服用五錢的藥量,用水煎煮,不拘時間服用。
6. 謙甫硃砂丸
治破傷風,目瞪口噤不語,手足搐搦,項筋強直,不能轉側,目不識人。
硃砂(研),半夏(洗),川烏(各一兩),雄黃(五錢),鳳凰臺(三錢),麝香(一字)
上為末,棗肉丸,桐子大,每服一丸或二丸,冷水下,以吐為度;如不吐,加一丸。或吐不住,煎蔥白湯止之,汗出為效。
白話文:
治療破傷風,症狀為眼睛瞪大、牙關緊閉不能說話,手腳抽搐,脖子僵硬不能轉動,眼睛無法辨識人。
藥材包含:硃砂(磨成粉)、半夏(洗淨)、川烏(各一兩),雄黃(五錢),鳳凰臺(三錢),麝香(少許)。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棗肉做成藥丸,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一丸或二丸,用冷水吞服,以服用後能嘔吐為目標;如果沒有嘔吐,就再加服一丸。如果嘔吐不止,就煎蔥白湯喝來止吐,直到出汗就有效。
7. 左龍丸
治直視在裡者。
左盤龍(野鴿糞),白殭蠶,鰾(炒,各五錢),雄黃(一錢)
上為末,燒飯丸,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溫酒下。如里症不已,當用前藥末一半,加巴豆霜半錢,燒飯丸,桐子大。每服加入一丸,如此漸加,以利為度。利後服和解藥。
白話文:
這個藥方是治療眼睛往內斜視的。
藥材包含:左盤龍(也就是野鴿子的糞便)、白殭蠶、炒過的魚鰾,各取五錢,以及雄黃一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燒熟的米飯捏成丸子,大小像桐子(油桐樹的果實)一樣。每次服用十五顆,用溫酒送服。如果內斜視的症狀沒有改善,就將之前磨好的藥粉取一半,再加入半錢的巴豆霜,一樣用燒熟的米飯捏成丸子,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時,從一顆開始,然後逐漸增加,直到腹瀉為止。腹瀉之後,再服用調和脾胃的藥物。
8. 江鰾丸
治破傷風,傳入里症,驚而發搐,臟腑秘澀。
江鰾(銼炒,半兩),野鴿糞(炒,半兩),雄黃(一錢),白殭蠶(半兩),蜈蚣(一對),天麻(一兩)
上為末,作三分二分,燒飯丸,桐子大,硃砂為衣,一分,入巴豆霜一錢,亦用燒飯丸。每服硃砂者二十丸,入巴豆者一丸,漸加至利為度,後止服前丸。
白話文:
這個方子叫做江鰾丸,是用來治療破傷風,當病邪侵入體內深處,導致驚厥抽搐,以及臟腑功能失調、排泄不暢等症狀。
藥材組成包括:
- 炒過的江鰾(半兩)
- 炒過的野鴿糞(半兩)
- 雄黃(一錢)
- 白殭蠶(半兩)
- 蜈蚣(一對)
- 天麻(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分成兩份。一份取其中三分之二,用米飯做成丸子,大小像梧桐子,外面裹上一層硃砂(一分)。另一份取剩下的三分之一,加入巴豆霜(一錢),也用米飯做成丸子。
服用方法是:先服用裹硃砂的丸子,每次二十丸。然後服用一顆加入巴豆霜的丸子,逐漸增加巴豆霜丸子的用量,直到腹瀉,之後就只服用裹硃砂的丸子。
9. 養血當歸地黃湯
當歸,地黃,芍藥,川芎,藁本,防風,白芷(各一兩),細辛(五錢)
上依前煎服。
白話文:
將當歸、地黃、芍藥、川芎、藁本、防風、白芷(各一兩)和細辛(五錢)這些藥材,依照之前說的方法煎煮服用。
10. 廣利方
治破傷風發熱。
栝蔞子(九錢),滑石(三錢半),南星,蒼朮,赤芍藥,陳皮,炒柏,黃連,黃芩,白芷甘草(各五分)
用姜水煎服。
上二方,用竹瀝、栝蔞實輩。治破傷風熱痰脈洪者。前方用南星、半夏、草烏、川烏輩,則治破傷風寒痰脈無力者。
白話文:
廣利方
治療破傷風引起發熱的處方:
栝蔞子(九錢),滑石(三錢半),南星,蒼朮,赤芍藥,陳皮,炒黃柏,黃連,黃芩,白芷,甘草(各五分)。
用水加入生薑煎煮後服用。
以上這兩個處方,可以使用竹瀝和栝蔞實等藥物,來治療破傷風引起的熱痰,且脈象洪大(指脈搏跳動有力且寬大)的情況。如果使用前一個處方(也就是有南星、半夏、草烏、川烏等藥物)則是用來治療破傷風引起的寒痰,且脈象虛弱無力的情況。
11. 白丸子
治一切風痰壅盛,手足頑麻,或牙關緊急,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症。
半夏(七兩,生用),南星(二兩,生用),川烏(去皮臍生用,五錢)
上為末,用生薑汁調糊丸,桐子大。每服一二十丸,薑湯下。
白話文:
這個藥方「白丸子」是用來治療各種因風痰阻滯引起的疾病,例如手腳麻木不靈活、牙關緊閉、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症狀。
藥方組成:
- 生半夏七兩
- 生天南星二兩
- 生川烏去皮臍五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生薑汁調成糊狀,搓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到二十丸,用薑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