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宏源

《外科心法要訣》~ 卷十三 (5)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三 (5)

1. 楊梅瘡

山羊肉一斤,河水煮熟,取清湯二碗,用黃酒一碗,將藥煎至一碗;令患者空心將羊肉淡食令飽,隨後服藥,蓋被出汗,避風。

【方歌】楊梅一劑元氣壯,上部生毒氣化瘡,麻黃羌芷威靈刺,銀花風甲蟬大黃。

升麻解毒湯

升麻,皂刺(各四錢),土茯苓(一斤)

水八碗,煎四碗,作四次,一日服盡。每次燉熱,加香油三茶匙和勻,量病上下,食前後服之。

如瘡生項上,加白芷。咽內,加桔梗。胸腹,加白芍。肩背,加羌活。下部,加牛膝。

【方歌】升麻解毒筋骨疼,梅毒纏綿壯服靈,土苓皂刺香油服,按部須加藥引經。

歸靈內托散

人參,木瓜,白朮(土炒),金銀花,防己,天花粉,白鮮皮,薏苡仁(各一錢),當歸,熟地,白芍(酒炒),川芎(各一錢),土茯苓(二兩),威靈仙(六分),甘草(五分)

水三盅,煎二盅,作二次,隨病上下服之,渣再煎服。

下部,加牛膝五分。元氣虛者,倍加參、歸。毒氣盛者,倍金銀花、加蒲公英。外以麥冬五錢去心、薏苡仁五錢、土茯苓一兩,煎湯常服以代茶。

【方歌】歸苓內托參木瓜,術銀四物己天花,土苓鮮薏威靈草,梅瘡體弱服堪誇。

金蟬脫殼酒

醇酒五斤,大蛤蟆一個,土茯苓五兩浸酒內,瓶口封嚴,重湯煮二炷香時取出。待次日飲之,以醉為度。無論冬夏,蓋暖出汗為效,餘存之酒,次日隨量飲之,酒盡瘡愈。又治結毒筋骨疼痛諸藥不效者,更妙。服酒七日後,禁見風為效,忌口及房欲。

護面散

女人頭髮(煅、存性),明雄黃(各三分)

共研細,香油半酒盅調勻,滾黃酒沖服,一日三服。

【方歌】護面散醫梅瘡現,預服毒不攻頭面,香油調藥黃酒沖,只用雄黃頭髮煅。

翠雲散

輕粉(一兩),石膏(煅,一兩),膽礬,銅綠(各五錢)

共研極細末,濕瘡干撒,干瘡以公豬膽汁調濃點之,每日三次,斑痕自退。

【方歌】翠雲散去瘡後斑,輕粉石膏共膽礬,銅綠共研濕干撒,豬膽汁調能潤干。

鵝黃散

輕粉,石膏(煅),黃柏(炒,各等分)

共為末,干撒患處,即可生痂,再爛再撒,毒盡即愈。

【方歌】鵝黃散治梅瘡爛,膿穢多疼浸成片,輕粉石膏黃柏研,干撒止疼解毒驗。

護從丸

雄黃,川椒(各五錢),杏仁(炒,去皮、尖一百粒)

共研末,燒酒打飛羅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白滾水送下。

【方歌】護從丸避梅瘡患,雄黃川椒各五錢,杏仁百粒酒糊入,從人服之毒不傳。

九龍丹(見下部懸癰)

白話文:

楊梅瘡

用一斤羊肉,加水煮熟,取出清湯兩碗,加入黃酒一碗,將藥材一起煎煮至剩一碗。讓病人空腹吃羊肉,盡量吃飽,接著立刻服藥,蓋上被子讓身體出汗,並注意避風。

升麻解毒湯

升麻、皂角刺(各15克)、土茯苓(600克)

加八碗水煎煮至四碗,分四次,一天內全部喝完。每次喝之前將藥湯加熱,加入三茶匙香油攪拌均勻,依照病情嚴重程度、飯前或飯後服用。

如果瘡長在脖子上,加白芷。在喉嚨內,加桔梗。在胸腹,加白芍。在肩膀背部,加羌活。在下部,加牛膝。

歸靈內托散

人參、木瓜、白朮(炒過)、金銀花、防己、天花粉、白鮮皮、薏苡仁(各3克)、當歸、熟地、白芍(酒炒)、川芎(各3克)、土茯苓(120克)、威靈仙(2克)、甘草(1.5克)

加三盅水煎煮至兩盅,分兩次服用,依據病灶位置選擇適合的服用時間,藥渣可再煎煮服用。

如果病灶在下部,加牛膝1.5克。如果元氣虛弱,人參和當歸加倍。如果毒氣很盛,金銀花加倍,並加入蒲公英。另外,用麥冬15克(去心)、薏苡仁15克、土茯苓30克煎水,當茶飲用。

金蟬脫殼酒

準備五斤純酒,放入一隻大蛤蟆、250克土茯苓,浸泡在酒中,將瓶口密封,隔水加熱煮約兩炷香的時間後取出。隔天飲用,喝到微醉為止。無論冬夏,都要蓋上被子讓身體出汗,效果才會好。剩下的酒隔天再繼續喝,直到喝完,瘡就會痊癒。此酒對於其他治療筋骨疼痛的藥物沒有效果的,效果更好。喝藥酒七天後,注意避免吹風,並忌口及性行為。

護面散

將女性的頭髮燒成灰(保留藥性)、明雄黃(各1克)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半小酒盅香油調勻,加入溫熱的黃酒沖服,一天服用三次。

翠雲散

輕粉(30克)、煅石膏(30克)、膽礬、銅綠(各15克)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極細粉末。濕瘡直接撒上,乾瘡則用公豬膽汁調成濃稠狀塗抹,每天三次,疤痕自然會消退。

鵝黃散

輕粉、煅石膏、黃柏(炒過,各等量)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直接撒在患處,很快就會結痂,如果再次潰爛就再撒,直到毒性消除就會痊癒。

護從丸

雄黃、川椒(各15克)、杏仁(炒過,去皮尖,100粒)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燒酒打成的飛羅麵糊做成藥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十五顆,用溫開水送服。

九龍丹 (內容在治療下部懸癰的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