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宏源

《外科心法要訣》~ 卷十一 (5)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一 (5)

1. 腳氣瘡

腳氣瘡在足膝生,濕熱相搏風氣乘,壯熱腫痛津黃水,心神煩躁犀角靈。

【注】此證生於足膝,由濕熱內搏,滯於膚腠,外為風乘,不得宣通,故令腳膝生瘡,癢痛作腫,破津黃水,形類黃水瘡,惟身體壯熱,心神煩躁,經久難瘥。宜服犀角散,外以漏蘆湯洗之,兼敷龍骨散甚效。

犀角散

犀角屑,天麻,黃耆,枳殼(麩炒),白鮮皮,黃芩,防風,羌活,白蒺藜(各七錢五分),檳榔(一兩),烏梢蛇(酒浸,二兩),甘草(炙,五錢)

上研粗末,每服八錢,水一盅半,生薑五片,煎一盅,去渣,不拘時溫服。

【方歌】犀角散醫腳氣瘡,天麻耆枳白鮮榔,烏蛇芩草風羌活,蒺藜粗末引加姜。

漏蘆湯

漏蘆,甘草生,槐白皮,五加皮,白蘞(各一兩五錢),白蒺藜(四兩)

共為粗末,每用五兩,水八碗,煎五碗,去渣,淋洗。

【方歌】漏蘆湯甘槐白皮,五加白蘞白蒺藜,腳氣瘡疼癢津水,熬湯洗患散濕急。

龍骨散

白龍骨(研),輕粉(各二錢五分),檳榔(研一錢),豬糞(新瓦上焙乾,再入火中燒之存性,取出研末,五錢)

共研勻,先以口含薺水或溫鹽湯,洗令瘡淨見肉;卻用香油調藥,隨瘡大小敷之。未愈再敷。

【方歌】龍骨散能去濕腐,腳氣瘡敷自然無,輕榔豬糞香油入,久遠惡瘡用亦除。

白話文:

腳氣瘡

腳氣瘡發生在腳踝和膝蓋部位,是因為濕熱交結,再加上風邪侵襲所致。症狀表現為局部紅腫熱痛,流出黃色膿水,患者還會感到煩躁不安。 犀角散具有良好的療效。

此症發生在腳踝和膝蓋,是體內濕熱鬱結,阻滯於皮膚,又受到風邪侵襲,氣血運行不暢所致,因此出現腳踝和膝蓋長瘡,奇癢疼痛,腫脹,潰爛流出黃色膿水,類似黃水瘡,但伴有全身發熱,煩躁不安,病程較長,不易痊癒。 建議服用犀角散,並用漏蘆湯清洗患處,再敷上龍骨散,療效顯著。

犀角散的組成和用法:

犀角屑、天麻、黃耆、枳殼(麩炒)、白鮮皮、黃芩、防風、羌活、白蒺藜(各七錢五分)、檳榔(一兩)、烏梢蛇(酒浸,二兩)、甘草(炙,五錢)。將以上藥材研成粗粉,每次服用八錢,加水一盅半,生薑五片,煎成一盅,去渣,溫服,不拘時間。

漏蘆湯的組成和用法:

漏蘆、生甘草、槐白皮、五加皮、白蘞(各一兩五錢)、白蒺藜(四兩)。將以上藥材研成粗粉,每次取五兩,加水八碗,煎成五碗,去渣,用藥液清洗患處。

龍骨散的組成和用法:

白龍骨(研磨)、輕粉(各二錢五分)、檳榔(研磨一錢)、豬糞(將新鮮豬糞放在瓦片上焙乾,再放入火中燒存性,研成粉末,五錢)。將以上藥材研磨均勻,先用薺菜水或溫鹽水清洗患處,直至瘡口乾淨見到新鮮的肉芽組織;然後用香油調和藥粉,根據瘡口大小敷上,未痊癒可繼續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