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心法要訣》~ 卷九 (5)
卷九 (5)
1. 陰蝨瘡
陰蝨瘡蟲毛際內,肝腎濁熱不潔生,瘙癢抓紅含紫點,若還梅毒蠟皮形。
【注】此瘡一名八腳蟲,生於前陰毛際內,由肝、腎氣濁生熱,兼淫欲失洗不潔搏滯而成。瘙癢難忍,抓破色紅,中含紫點。內宜服蘆柏地黃丸,外用針挑破去蝨,隨擦銀杏無憂散易愈。若毛際內如豆如餅,發癢結如蠟皮者,楊梅毒也,即按楊梅毒治之。
銀杏無憂散
水銀(鉛製),輕粉,杏仁(去皮、尖,搗膏),蘆薈,雄黃,狼毒(各一錢),麝香(一分)
除水銀、杏仁膏,共研,篩細,再入銀杏同研勻。先以石菖蒲煎湯洗之,用針挑破去蝨,隨用津唾調擦,使藥氣入內,愈不復發。切忌牛、犬、鱉肉。
【方歌】銀杏無憂散止癢,熱滯毛際陰蝨瘡,鉛製水銀輕粉杏,蘆薈雄黃狼麝香。
蘆柏地黃丸(即六味地黃丸加蘆薈五錢,蜜炒黃柏一兩。見面部雀斑)
白話文:
陰蝨瘡長在陰部毛髮之間,是因為肝腎積熱,加上不潔淨所致。患處奇癢無比,抓破後皮膚紅腫,還會有紫色的斑點。如果患處出現像豆子或餅狀,又癢又結痂,像蠟皮一樣,那就是梅毒,需要按照梅毒的治療方法來處理。
治療陰蝨瘡,內服蘆柏地黃丸,外用針挑破患處去除陰蝨,再擦上銀杏無憂散,很快就能痊癒。
銀杏無憂散的組成和使用方法:
將水銀(鉛製)、輕粉、杏仁(去皮尖,搗成膏狀)、蘆薈、雄黃、狼毒等藥材研磨成細粉,再加入杏仁膏和麝香混合均勻。先用石菖蒲煎水清洗患處,然後用針挑破去除陰蝨,再用唾液調和藥粉塗抹,藥力滲透後就能痊癒,而且不易復發。忌食牛肉、狗肉、鱉肉。
蘆柏地黃丸的組成:即六味地黃丸加上蘆薈和蜜炒黃柏。
2. 腎囊癰
腎囊紅腫發為癰,寒熱口乾焮痛疼,肝腎濕熱流注此,失治潰深露睪凶。
【注】此證生於腎囊,紅腫,焮熱疼痛,身發寒熱,口乾飲冷,由肝、腎濕熱下注腎囊而成。初起宜服荊防敗毒散汗之,外用蔥、鹽熬湯燙之;寒熱已退,宜服清肝滲濕湯消解之;不應者,膿勢將成也,急服滋陰內托散;若氣怯食少者,宜服托裡透膿湯,外用二味拔毒散圈敷腫根。
膿脹痛者,用臥針針之,出稠膿者順,出腥水者險,宜服托裡排膿湯,外用琥珀膏貼之;俟腫消、膿少、痛減時,用生肌散、生肌玉紅膏以生肌斂口。此癰本於肝、腎發出,以滋陰培補氣血為要。生肌斂口時,朝服六味地黃湯,暮服人參養榮湯,滋補之甚效。此證若失治,潰深露睪丸者險,然不可棄而不治,宜杉木灰托之,蘇子葉包之,患者仰臥,靜以養之,或可取效。
清肝滲濕湯
黃芩,梔子(生、研),當歸,生地,白芍藥(酒炒),川芎,柴胡,花粉,龍膽草(酒炒,各一錢),甘草(生),澤瀉,木通(各五分)
水二盅,燈心五十寸,煎八分,食前服。
【方歌】清肝滲濕消囊癰,小水淋漓腫痛攻,芩梔四物柴花粉,膽草燈甘瀉木通。
滋陰內托散
當歸,熟地,白芍藥(酒炒),川芎(各一錢五分),穿山甲(炙,研),澤瀉,皂刺(各五分),黃耆(一錢五分)
水二盅,煎八分,食前服。
【方歌】滋陰內托將潰劑,囊癰欲膿托最宜,四物穿山瀉皂刺,食前煎服入黃耆。
荊防敗毒散(見項部腦疽)
托裡透膿湯(見頭部侵腦疽)
二味拔毒散(見腫瘍門)
托裡排膿湯(見項部魚尾毒)
琥珀毒(見頭部發際瘡)
生肌散,生肌玉紅膏,人參養榮湯(俱見潰瘍門)
六味地黃湯(即六味地黃丸改作煎劑。見面部雀斑)
白話文:
腎囊癰是指腎囊(陰囊)紅腫化膿的疾病。初期症狀為腎囊紅腫、發熱疼痛,伴隨寒熱、口乾、想喝冷飲等。這是由於肝腎濕熱下注陰囊所致。
治療初期,可以使用荊防敗毒散發汗,同時用蔥鹽水熱敷患處。寒熱退後,改用清肝滲濕湯來清熱利濕。如果效果不佳,膿腫即將形成,應服用滋陰內托散以托毒內斂。若病人體虛,食慾不振,則需服用托裡透膿湯,並用二味拔毒散外敷患處。
膿腫脹痛時,可用臥針療法排膿。膿液稠厚則預後良好,若為稀薄腥臭的水樣膿液則預後較差,此時應服用托裡排膿湯,並外敷琥珀膏。腫消、膿少、疼痛減輕後,則改用生肌散、生肌玉紅膏來促進傷口癒合。
由於此病根源在於肝腎,因此治療關鍵在於滋陰補氣血。傷口癒合期間,早晚分別服用六味地黃湯和人參養榮湯以滋補身體。如果病情延誤,膿腫潰破至睪丸,則情況危急,但仍不可放棄治療,可用杉木灰托住患處,用蘇子葉包裹,患者仰臥休息,靜養或許有效。 文中提到的其他藥方,例如清肝滲濕湯、滋陰內托散等,其組成和用法已在文中詳細列出。 其他藥方(荊防敗毒散、托裡透膿湯、二味拔毒散、托裡排膿湯、琥珀膏、生肌散、生肌玉紅膏、人參養榮湯、六味地黃湯)的詳細配方和用法,請參考相關書籍或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