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正宗》~ 卷之四 (10)
卷之四 (10)
1. 鵝口瘡第一百十四
鵝口瘡,皆心、脾二經胎熱上攻,致滿口皆生白斑雪片;甚則咽間疊疊腫起,致難乳哺,多生啼叫。以青紗一條裹箸頭上,蘸新汲水揩去白胎,以淨為度,重手出血不妨,隨以冰硼散搽之,內服涼膈之藥。
冰硼散(見咽喉門)
涼膈散(見齒病門)
白話文:
鵝口瘡,都是因為心經和脾經的胎熱向上侵襲,導致整個口腔都長滿像雪片一樣的白色斑點;嚴重的話,咽喉部位會腫脹疊起,導致難以餵奶,常常啼哭。可以用一條青紗布包在筷子頭上,沾上剛打上來的新鮮水,擦拭去除口腔內的白色胎垢,以擦乾淨為標準,稍微用點力使其出血也沒有關係,之後塗上冰硼散,內服涼膈散的藥。
冰硼散(配方內容請參見咽喉疾病章節)
涼膈散(配方內容請參見牙齒疾病章節)
2. 痘癰第一百十五
痘癰乃原痘溜漿不足,流毒於脾、肺二經,致手、腳、胸、背結成漫腫,大如桃李,此多發於收靨之後、身涼不渴者為吉。有此不必內消,宜太乙膏貼上,候膿熟針之。元氣虛弱者,兼服保元湯助脾健胃為要。
保元湯
保元湯力效無窮,救困扶危立大功
甘草參耆兼白朮,棗姜加上起疲癃
治痘癰出膿之後,脾胃虛弱、膿清不斂者服之。
人參,黃耆,白朮(各一錢),甘草(三分)
姜一片,棗二枚,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
白話文:
痘癰這種病,是因為原本痘瘡的漿液不足,毒素流竄到脾經和肺經,導致手、腳、胸、背等部位長出大片腫脹,大小像桃子或李子一樣。這種情況大多發生在痘瘡結痂後,如果身體涼爽而且不口渴,就是好的現象。
出現這種痘癰不必急著用內服藥消除,應該用太乙膏貼在患處,等到膿液成熟後再用針刺破。如果患者的元氣虛弱,還需要同時服用保元湯,幫助脾胃恢復健康,這點很重要。
保元湯
保元湯的功效非常強大,能幫助人們擺脫困境、扶助危弱,功效顯著。
這帖藥方包含甘草、人參、黃耆和白朮,再加上紅棗和生薑,能讓虛弱的人恢復健康。
這帖藥方適合用在痘瘡膿液排出後,脾胃虛弱、膿液清淡且難以收口的情況。
保元湯的組成:
人參、黃耆、白朮各一錢,甘草三分。
加入一片生薑和兩顆紅棗,用水兩碗煎煮至八分,在飯後服用。
3. 痘疔第一百十六
痘疔乃痘毒升發不盡,留痘心、肝二經者發之。初生紫點,次日變黑,毒淺者,浮高而潤;毒甚者,深陷而焦。其發多出於七朝上下將靨之際,又生於臀、腿、手、足,身溫疤潤音清者吉;發在肚腹、腰腎,身熱色枯聲啞者凶。凡見此者,急用針刺疔根,插入蟾酥條,候四邊裂縫、疔搖動者,用刀割去,搽玉紅膏生肌完口;如針無血,插藥乾枯不變膿者,終為不治。但此症屬有餘,首尾俱宜加減鼠黏子湯為要也。
加減鼠黏子湯
加減鼠黏子湯,花粉知母其藏
荊芥山梔甘草,燈心竹葉難忘
鼠黏子,天花粉,知母,荊芥,山梔(各六分),甘草(三分)
水二鍾,淡竹葉、燈心各二十件煎服。身熱加柴胡、黃芩,有痰加麥冬、貝母,咽啞加玄參、桔梗,咬牙加薄荷、石膏,便秘加蜂蜜、玄明粉,昏憒加黃連、硃砂,痂枯加當歸、生地,戀疤加蟬蛻、川芎。
八珍湯(見潰瘍門)
治痘疔落後,氣血虛弱,膿水出多,不能生肌收斂,宜服之。
蟾酥條(貝疔瘡門)
玉紅膏(見腫瘍門)
白話文:
痘疔是因為痘毒沒有完全發散出去,殘留在心經和肝經而引起的。剛開始會出現紫色的點,隔天會變成黑色。毒性淺的,會浮起且表面濕潤;毒性深的,會深陷且焦黑。這種痘疔多發於出痘七天左右,快要消退的時候,也可能長在臀部、腿部、手部、腳部。如果身體溫和、疤痕濕潤、聲音清亮,就屬於吉象;如果長在肚子、腰部、腎部,而且身體發熱、顏色枯槁、聲音沙啞,就屬於凶象。凡是遇到這種情況,要趕快用針刺破痘疔的根部,插入蟾酥條,等痘疔四周裂開、開始搖動時,再用刀割掉,塗上玉紅膏來促進肌肉生長,讓傷口癒合。如果針刺不出血,插入藥物後乾枯不化膿,就表示這個痘疔無法治癒。這個病症屬於實證,從頭到尾都適合用加減鼠黏子湯來治療。
加減鼠黏子湯
加減鼠黏子湯的組成,包含花粉和知母。還要加上荊芥、山梔、甘草,以及燈心草和竹葉。
(鼠黏子、天花粉、知母、荊芥、山梔各六分,甘草三分)
用水兩碗,加入淡竹葉和燈心草各二十件一起煎服。身體發熱就加柴胡和黃芩;有痰就加麥冬和貝母;咽喉沙啞就加玄參和桔梗;磨牙就加薄荷和石膏;便秘就加蜂蜜和玄明粉;神志不清就加黃連和硃砂;結痂乾燥就加當歸和生地;疤痕難以癒合就加蟬蛻和川芎。
八珍湯(做法請參考潰瘍門)
此方用於治療痘疔痊癒後,因氣血虛弱,膿水流失過多,導致無法生長肌肉、難以收斂傷口的情況。
蟾酥條(做法請參考疔瘡門)
玉紅膏(做法請參考腫瘍門)
4. 黃水瘡第一百十七
黃水瘡於頭面、耳項忽生黃色、破流脂水,頃刻沿開,多生痛癢。此因日曬風吹,暴感濕熱,或因內餐濕熱之物、風動火生者有之,治宜蛤粉散搽之必愈。
蛤粉散
蛤粉散治黃水瘡,膿水沿開癢痛當
石膏黃柏並輕粉,水調敷上即時光
蛤粉,石膏(煅,各一兩),輕粉,黃柏(生研,各五錢)
共為細末,涼水調搽,冬月麻油調亦好。
真君妙貼散(見腫瘍門)
治黃水瘡癢痛脂水亦效。
白話文:
黃水瘡長在頭部、臉部、耳朵、脖子等處,會突然冒出黃色的小疹子,破掉後會流出像油脂般的水液,很快就會蔓延開來,大多會感到疼痛和搔癢。這種情況是因為曝曬太陽、吹風,突然感受到濕熱之氣,或是因為吃太多濕熱的食物,導致體內風邪引發火氣所造成的。治療上應該用蛤粉散塗抹,一定會痊癒。
蛤粉散
蛤粉散能治療黃水瘡,當膿水蔓延、發癢疼痛時可以派上用場。
用石膏、黃柏和輕粉這幾味藥,用水調勻敷在患處,很快就能見效。
蛤粉、煅石膏各一兩,輕粉、生研黃柏各五錢。
一起磨成細粉,用涼水調勻塗抹,冬天用麻油調和也很好。
真君妙貼散(在腫瘤門裡有記載)
治療黃水瘡的搔癢、疼痛和流出脂水也有效果。
5. 大人口破第一百十八
口破者,有虛火、實火之分,色淡、色紅之別。虛火者,色淡而白斑細點,甚者陷露龜紋,脈虛不渴;此因思煩太甚,多醒少睡,虛火動而發之,四物湯加黃柏、知母、丹皮、肉桂以為引導,從治法也。外以柳花散搽之。實火者,色紅而滿口爛斑,甚者腮舌俱腫,脈實口乾;此因膏粱厚味,醇酒炙爆,心火妄動發之,宜涼膈散,外搽赴筵散吐涎則愈。如口舌生瘡,舌乾黃硬作渴者,加減八味丸以滋化源。
俱禁水漱。
柳花散
柳花散內君黃柏,青黛肉桂柏兼續
冰片加之為末吹,虛陽口破功奇速
黃柏(淨末,一兩),青黛(三錢),肉桂(一錢),冰片(二分)
各為細末;共再研,瓷罐收貯,每用少許吹之。
赴筵散
赴筵散內柏芩連,梔子乾薑一處攢
細辛加之各等分,吹搽口破即安然
黃連,黃柏,黃芩,梔子,乾薑,細辛(各等分)
為末吹患上。
四物湯(見瘰癧門)
涼膈散(見咽喉門)
加減八味丸(癰疽潰瘍門)
白話文:
口瘡破裂,有虛火和實火的區別,顏色也分為淡色和紅色。虛火引起的口瘡,顏色淡白,有細小的白點,嚴重時會出現像龜裂紋路一樣的凹陷,脈象虛弱,也不會覺得口渴;這是因為思慮過度,經常清醒難以入睡,虛火上炎所導致,可以用四物湯加上黃柏、知母、丹皮、肉桂來引導藥力,這是一種從根本治療的方法。外用藥可以用柳花散塗抹。實火引起的口瘡,顏色紅腫,滿口都是潰爛的斑點,嚴重時臉頰和舌頭都會腫脹,脈象強實,會覺得口乾;這是因為吃了太多肥膩的食物,喝了烈酒,吃了燒烤等燥熱的食物,導致心火妄動而發病,適合服用涼膈散,外用藥可以用赴筵散,並吐出唾液,就會痊癒。如果口舌生瘡,舌頭乾燥發黃變硬,並覺得口渴,可以用加減八味丸來滋養身體的陰液。
以上情況都禁止用水漱口。
柳花散
柳花散的主要成分是黃柏,搭配青黛、肉桂和冰片,把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後吹敷在口瘡上,對於虛火引起的口瘡有奇效。
(藥材配方:黃柏淨粉一兩、青黛三錢、肉桂一錢、冰片二分)
將以上藥材各自研磨成細粉,再混合研磨均勻,放入瓷罐中密封保存,每次使用時取少量吹敷患處。
赴筵散
赴筵散的主要成分是黃柏、黃芩和黃連,搭配梔子和乾薑,最後加入細辛,所有藥材等量混合。吹敷在口瘡上就能痊癒。
(藥材配方:黃連、黃柏、黃芩、梔子、乾薑、細辛各等份)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吹敷在患處。
四物湯(配方見瘰癧門)
涼膈散(配方見咽喉門)
加減八味丸(配方見癰疽潰瘍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