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金鑒

《雜病心法要訣》~ 卷四 (6)

回本書目錄

卷四 (6)

1. 積聚總括

五積六聚本難經,七癥八瘕載千金,腸覃石瘕辨月事,痃癖之名別淺深,臟積發時有常處,腑聚忽散無本根,癥類積痃瘕聚癖,腸滿汁溢外寒因。

【注】五積、六聚之名,本乎《難經》。五積者,肥氣、伏梁、痞氣、息賁、奔豚也。六聚者,積之著於孫絡、緩筋、募原、膂筋、腸後、輸脈也。七癥、八瘕之名,載《千金方》。七癥者,蛟、蛇、鱉、肉、發、蝨、米也。八瘕者,青、黃、燥、血、脂、狐、蛇、鱉也。腸覃者,積在腸外,狀如懷子,月事以時而下。

石瘕者,積在胞中,狀如懷子,月事不以時下,故曰辨月事也,痃者,外結募原肌肉之間。癖者,內結隱僻膂脊腸胃之後,故曰別淺深也。然積者屬臟,陰也,故發有常處,不離其部。聚者屬腑,陽也,故發無根本,忽聚忽散。癥不移,而可見,故類積、類痃也。瘕能移,有時隱,故類聚、類癖也。

積聚、癥瘕、腸覃、石瘕、痃癖之疾,皆得之於喜怒不節則傷臟,飲食過飽則傷腑,腸胃填滿,汁液外溢,為外寒所襲,與內氣血、食物凝結相成也。

白話文:

積聚總括

古代醫書《難經》記載了五積六聚,《千金方》則記載了七癥八瘕。這些疾病與腸覃、石瘕、痃癖等,都涉及到腹部腫塊的症狀。它們的區別在於位置、性質和與月經的關係。臟腑積聚發病有規律,而腑的積聚則變化不定。癥的症狀固定,類似於積和痃;瘕的症狀則會移動或隱匿,類似於聚和癖。總而言之,這些疾病的成因都是由於情緒失調傷及臟腑,飲食過度傷及腑臟,導致腸胃飽滿,體液外溢,受寒邪侵襲,與體內氣血、食物殘渣凝結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