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齋外科發揮》~ 卷六 (5)
卷六 (5)
1. 癍疹(附小兒丹毒)
清涼飲(方見發背門)
消毒犀角飲子,治癍或癮疹瘙癢或作痛,及風熱瘡毒。
牛蒡子(二錢),荊芥,防風(各一錢半),甘草(三分),作一劑,水一鍾,煎五分,徐徐服。
解毒防風湯,治癍或癮疹,癢或作痛。
防風(一錢),地骨皮,黃耆,芍藥,荊芥,枳殼(炒,各二錢),作一劑,水一鍾,煎五分,徐徐服。
金銀花散(方見作嘔門)
神功散(方見發背門)
大連翹飲(方見天泡瘡門)
砭法,治小兒丹毒色赤,遊走不定,用細磁擊碎,取其鋒芒者一塊,以箸一根,劈開,頭尖夾之,用線縛定,兩指輕撮箸,稍令磁芒正對患處,懸寸許,再用箸一根,頻擊箸頭,令毒血遇刺皆出,卻以神功散敷搽。毒入腹者,不救。
白話文:
清涼飲(配方在發背篇)
消毒犀角飲子,可以治療皮膚出現斑疹、或是蕁麻疹搔癢或疼痛,以及風熱引起的瘡毒。
牛蒡子(兩錢)、荊芥、防風(各一錢半)、甘草(三分),將這些藥材配成一劑,用水一碗煎煮到剩下一半的量,慢慢服用。
解毒防風湯,可以治療皮膚出現斑疹、或是蕁麻疹,搔癢或疼痛。
防風(一錢)、地骨皮、黃耆、芍藥、荊芥、枳殼(炒過,各兩錢),將這些藥材配成一劑,用水一碗煎煮到剩下一半的量,慢慢服用。
金銀花散(配方在作嘔篇)
神功散(配方在發背篇)
大連翹飲(配方在天泡瘡篇)
砭法,用來治療小兒丹毒,病灶呈現紅色,並且會遊走不定。取一塊細磁石擊碎,挑選出有尖銳稜角的碎片,用筷子夾住,筷子頭分開,用尖端夾住磁石碎片,用線綁緊固定。用兩指輕輕捏著筷子,讓磁石的尖角對著患處,懸空大約一寸的距離,再用另一根筷子,頻繁敲擊筷子的另一端,使毒血因為被刺而流出來。接著再塗抹神功散。如果毒素進入腹部,就無法救治。
2. 天泡瘡(舊名)
脈浮發熱,或拘急者,發散表邪。脈沉發熱便秘者,解表攻裡。發熱小便赤澀者,分利消毒。
一小兒患此,焮痛發熱,脈浮數,挑去毒水,以黃柏、滑石末敷之;更飲荊防敗毒散,二劑而愈。
一男子焮痛發熱,服祛風清熱藥愈熾,診其脈沉實,乃邪在內也,用防風通聖散一劑,頓愈;又荊防敗毒散,二劑而安。夫此證雖屬風熱,當審在表裡,治無誤。
一小兒焮赤發熱,以黃柏、滑石末敷之,飲大連翹湯二劑,稍愈;更以金銀花散而痊。
附方
荊防敗毒散(方見潰瘍發熱門)
防風通聖散,治一切風熱積毒,瘡腫發熱,便秘,表裡俱實。
芍藥(炒),芒硝,滑石(煅),川芎,當歸(酒拌),桔梗,石膏(煅),荊芥,麻黃(各四分半)薄荷,大黃(煨),山梔(炒),白朮(炒),連翹,甘草(炙),防風,黃芩(炒,各五分),作一劑,水一鍾,煎八分服。
大連翹飲,治癍疹丹毒瘙癢,或作痛,及大人小兒,風邪熱毒焮痛;或作癢,小便澀。
連翹,瞿麥,荊芥,木通,芍藥,當歸(酒拌),蟬蛻,甘草,防風,柴胡,滑石(煅),山梔,黃芩(各一錢),作一劑,水一鍾半,煎七分,如小兒宜為細末,每服一二錢,滾湯調下。
金銀花散(方見作渴門)
白話文:
天泡瘡(舊名)
病人脈象浮弱且發熱,或伴有肌肉拘緊,應先疏散體表邪氣。如果脈象沉而發熱,且便秘,則需同時疏散體表邪氣並攻治裡邪。若發熱且小便灼熱澀痛,則需利尿通便,並消除感染。
曾有一名小兒患此症,患處紅腫疼痛並發熱,脈象浮數,醫生挑破膿疱排出膿液,再用黃柏、滑石粉末敷於患處,並服用荊防敗毒散兩劑,病症痊癒。
另有一名男子,患處紅腫疼痛並發熱,服用祛風清熱藥物後症狀加重,診其脈象沉實,判斷邪氣已入侵內裡,於是服用防風通聖散一劑即見效,之後再服用荊防敗毒散兩劑,病症痊癒。此症雖屬風熱,但需仔細判斷邪氣是侵犯體表還是內裡,才能正確治療。
還有一名小兒患處紅腫發熱,醫生用黃柏、滑石粉末敷患處,並服用大連翹湯兩劑,症狀稍有好轉,之後再服用金銀花散,最終痊癒。
附方:
荊防敗毒散:(方劑詳見潰瘍發熱門)
防風通聖散:治療各種風熱積毒導致的瘡腫發熱、便秘,以及表裡俱實的症狀。藥方組成:炒芍藥、芒硝、煅滑石、川芎、酒拌當歸、桔梗、煅石膏、荊芥、麻黃(以上各四分半)、薄荷、煨大黃、炒山梔、炒白朮、連翹、炙甘草、防風、炒黃芩(以上各五分),水煎服。
大連翹湯:治療麻疹、丹毒、瘙癢或疼痛,以及成人和兒童因風邪熱毒引起的紅腫疼痛或瘙癢,以及小便澀痛。藥方組成:連翹、瞿麥、荊芥、木通、芍藥、酒拌當歸、蟬蛻、甘草、防風、柴胡、煅滑石、山梔、黃芩(以上各一錢),水煎服。小兒服用宜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至二錢,用滾水調服。
金銀花散:(方劑詳見作渴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