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珠集胎產症治》~ 卷下 (3)
卷下 (3)
1. 攻方十六
斬鬼丹(一)
川芎,秦艽,柴胡,吳茱萸(泡),芫花(醋炙),巴戟,巴霜,殭蠶(炒)
蜜丸酒下,出惡物即愈。
雄黃丸(二)
雄黃,鬼臼,硃砂,巴霜,獺肝,蜥蜴(炙),蜈蚣(炙)
清湯下,服過前方,既下惡物,即以補元為要。
七寶丹(三)
紫蘇,大腹皮,炙甘草,人參,當歸,白芍,川芎,生薑,蔥白
見睍丸(四)
附子(制),乾薑,茴香(炒),吳茱萸(鹽水炒),巴戟,肉桂,莪朮(醋炒),桃仁(炒),延胡索(醋炒)
勝金散(五)
鹽豉(一兩),麝香(一錢)
青布包,燒炭研末,秤錘燒赤,淬酒下。
三蛻散(六)
蛇蛻(炒焦),蟬蛻(焙燥),發灰
益母草湯調下。
失笑散(七)
生蒲黃,五靈脂
牛膝散(八)
懷牛膝,川芎,生蒲黃,肉桂,朴硝(少許)
起憂散(九)
當歸,川芎,赤芍,肉桂,丹皮,生蒲黃,五靈脂,沒藥,延胡索,白芷
黑神散(十)
黑豆,地黃,當歸,赤芍,生蒲黃,炮姜,炙甘草,肉桂(研)
童便下。
神仙回膿散(十一)
大黃(炒),白芷,木香,沉香,沒藥,蛤粉,穿山甲(炙)
每服一丸,重一錢五分,參湯下。
抵聖湯(十二)
茯苓,炙甘草,陳皮,半夏,人參,赤芍,澤蘭,生薑
《千金》神造湯(十三)
蟹爪(一升),阿膠(二兩),炙甘草(一兩)
琥珀地黃丸(十四)
琥珀,蒲黃(炒),延胡索(黏米炒),生地,生薑
生地汁浸生薑渣,生薑汁浸生地渣,蜜丸。
一靈三聖散(十五)
乾荷葉,乾地黃,粉丹皮,生蒲黃(另研末,以前三味煎湯,送下)
荷葉散(十六)
荷葉,地黃汁,延胡索(醋炒)
白話文:
斬鬼丹(一)
川芎、秦艽、柴胡、泡過的吳茱萸、醋炙的芫花、巴戟天、巴豆霜、炒過的殭蠶。
將以上藥材搗成蜜丸,用酒送服,排出不好的東西就會痊癒。
雄黃丸(二)
雄黃、鬼臼、硃砂、巴豆霜、獺肝、炙烤過的蜥蜴、炙烤過的蜈蚣。
用清湯送服,如果服用過之前的「斬鬼丹」並已排出不好的東西後,就要以補養元氣為重點。
七寶丹(三)
紫蘇、大腹皮、炙甘草、人參、當歸、白芍、川芎、生薑、蔥白。
見睍丸(四)
製過的附子、乾薑、炒過的茴香、鹽水炒過的吳茱萸、巴戟天、肉桂、醋炒過的莪朮、炒過的桃仁、醋炒過的延胡索。
勝金散(五)
鹽豉(一兩)、麝香(一錢)。
用青布包好,燒炭研磨成粉末,將秤錘燒紅後放入酒中,再用此酒送服藥粉。
三蛻散(六)
炒焦的蛇蛻、烘乾的蟬蛻、頭髮燒成的灰。
用益母草湯調和送服。
失笑散(七)
生蒲黃、五靈脂。
牛膝散(八)
懷牛膝、川芎、生蒲黃、肉桂、少量朴硝。
起憂散(九)
當歸、川芎、赤芍、肉桂、丹皮、生蒲黃、五靈脂、沒藥、延胡索、白芷。
黑神散(十)
黑豆、地黃、當歸、赤芍、生蒲黃、炮薑、炙甘草、研磨過的肉桂。
用童子尿送服。
神仙回膿散(十一)
炒過的大黃、白芷、木香、沉香、沒藥、蛤粉、炙烤過的穿山甲。
每次服用一丸,約重一錢五分,用參湯送服。
抵聖湯(十二)
茯苓、炙甘草、陳皮、半夏、人參、赤芍、澤蘭、生薑。
《千金》神造湯(十三)
蟹爪(一升)、阿膠(二兩)、炙甘草(一兩)。
琥珀地黃丸(十四)
琥珀、炒過的蒲黃、用黏米炒過的延胡索、生地、生薑。
將生地汁浸泡生薑渣,生薑汁浸泡生地渣,然後將以上藥材搗成蜜丸。
一靈三聖散(十五)
乾荷葉、乾地黃、粉狀的丹皮、生蒲黃(另外研磨成粉末,用前三味藥材煎湯送服)。
荷葉散(十六)
荷葉、地黃汁、醋炒過的延胡索。
2. 澀方三十三
大寧散(一)
黑豆(三十五粒),罌粟殼(半生半熟,二兩),甘草(半生半炙,二兩),生薑
加味固陰煎(二)
人參,熟地,山藥,山萸肉,川斷,北五味,當歸,菟絲子(炒),炙甘草
白話文:
大寧散
黑豆(約35粒),半生不熟的罌粟殼(二兩),半生半炙的甘草(二兩),生薑。
加味固陰煎
人參,熟地黃,山藥,山茱萸,川斷,北五味子,當歸,炒過的菟絲子,炙甘草。
3. 寒
竹茹麥冬湯(一)
竹茹(三兩),麥冬(去心,一兩),前胡(一錢五分),橘皮(一錢),蘆根(三兩)
煎服,如身熱,加地骨皮一兩
滋陰清燥湯(二)
生地,生白芍,麥冬(去心),知母(炒),茯苓,條芩,葛根,橘紅(鹽湯泡),炙甘草,竹茹,燈草
犀角散(三)
犀角,條芩,麥冬(去心),地骨皮,茯苓,竹瀝(沖),甘草
竹葉湯(四)
茯苓,麥冬(去心),黃芩,竹葉,防風,
麥冬湯(五)
麥冬(去心),人參,茯神,生地,黃芩,犀角,炙甘草,蓮子
知母丸(六)
知母(炒)
為末,棗肉丸。虛者,人參湯送下。
知母飲(七)
知母,麥冬(去心),赤茯苓,黃芩,黃耆(炙),甘草(炙),桑皮,竹瀝
調中和氣散(八)
蘇梗,砂仁殼,石膏(不可多),知母(炒),川柏(炒),前胡,百草霜
加味羚羊角散(九)
羚羊,茯神,當歸,杏仁,甘草,麥冬(去心),五加皮,米仁,棗仁,防風,川芎(少許)
有痰,加竹瀝、薑汁。
天冬飲子(十)
天門冬,知母(炒),茯苓,白芍,熟地,荊芥,人參,當歸,防風,北五味,川芎(不宜多),羌活,生薑,茺蔚子(不宜多)
龍膽瀉肝湯(十一)
人參,天冬,龍膽草(酒炒),麥冬(去心),川連(炒),生甘草,山梔,知母(炒),黃芩,柴胡,北五味
天冬湯(十二)
天冬,紫菀,知母(炒),桑皮(蜜炙),桔梗,北五味
如嗽血加黃芩、阿膠。
寧肺飲(十三)
天冬,知母(炒),紫蘇,桔梗,炙甘草
寒加杏仁、桑皮;多痰加薑汁、竹瀝、陳皮;熱加黃芩;心不舒暢加百合、川貝;虛加人參、紫菀。
左金丸(十四)
川連,吳茱萸(泡)
涼胎飲(十五)
生地,當歸,白芍,甘草,茯苓,釵斛,香附(制)
側柏丸(十六)
側柏葉,黃芩
蜜丸,清湯下。赤帶漏下如豬肝汁,此方可治。
滋腎丸(十七)
知母,川柏,肉桂(少許)
清金利水湯(十八)
生地,當歸,麥冬(去心),花粉,扁豆,知母,澤瀉,廣皮
淡竹茹湯(十九)
淡竹茹(三四兩)
煎汁,服一二碗。
三黃解毒湯(二十)
黃芩(炒),黃連(炒),黃柏(炒),梔子
涼膈滋陰丸(二十一)
生地,蔞仁,枳實(炒),大力子
加味竹葉湯(二十二)
生地,白芍,地骨皮,竹葉,茯苓,人參,浮小麥
蘆根清胃飲(二十三)
葛根,蘆根,人參,麥冬(去心),知母,竹茹,梔子,蔥白
黃芩湯(二十四)
黃芩,白芍,甘草(炙),大棗
犀角地黃湯(二十五)
犀角,生地,白芍,丹皮
加味清胃散(二十六)
生地,當歸,川連,連翹,青皮(炒炭),甘草,炒術
清肺飲(二十七)
梔子,黃芩,知母,麥冬(去心),桑皮,烏梅
黃連湯(二十八)
川連,側柏,當歸,香附(炒),阿膠(為末)
米飲下。
衄血湯(二十九)
側柏葉,蒲黃(炒),白芍,黃耆(炙)
為末,米糊丸,清湯下。
益元散(三十)
滑石(煅),生甘草,辰砂
清魂膏(三十一)
藕汁,生地汁,童便
酒沖服。
茅根湯(三十二)
白茅根,瞿麥,車前子,通草,滑石(煅),甘草,鯉魚,石首魚石(研末)
三黃熟艾湯(三十三)
黃芩,黃連,黃柏,艾(醋炒)
白話文:
竹茹麥冬湯(一)
竹茹三兩,麥冬(去掉心)一兩,前胡一錢五分,橘皮一錢,蘆根三兩。 用水煎煮後服用。如果身體發熱,加入地骨皮一兩。
滋陰清燥湯(二)
生地黃、生白芍、麥冬(去掉心)、知母(炒過)、茯苓、黃芩、葛根、橘紅(用鹽水泡過)、炙甘草、竹茹、燈心草。
犀角散(三)
犀角、黃芩、麥冬(去掉心)、地骨皮、茯苓、竹瀝(沖服)、甘草。
竹葉湯(四)
茯苓、麥冬(去掉心)、黃芩、竹葉、防風。
麥冬湯(五)
麥冬(去掉心)、人參、茯神、生地黃、黃芩、犀角、炙甘草、蓮子。
知母丸(六)
知母(炒過)。 將藥材磨成粉末,用棗肉做成藥丸。體虛的人,用人參湯送服。
知母飲(七)
知母、麥冬(去掉心)、赤茯苓、黃芩、黃耆(炙過)、甘草(炙過)、桑白皮、竹瀝。
調中和氣散(八)
蘇梗、砂仁殼、石膏(不可多用)、知母(炒過)、黃柏(炒過)、前胡、百草霜。
加味羚羊角散(九)
羚羊角、茯神、當歸、杏仁、甘草、麥冬(去掉心)、五加皮、薏苡仁、酸棗仁、防風、川芎(少許)。 如果有痰,加入竹瀝、薑汁。
天冬飲子(十)
天門冬、知母(炒過)、茯苓、白芍、熟地黃、荊芥、人參、當歸、防風、北五味子、川芎(不宜多用)、羌活、生薑、益母草(不宜多用)。
龍膽瀉肝湯(十一)
人參、天門冬、龍膽草(用酒炒過)、麥冬(去掉心)、黃連(炒過)、生甘草、山梔子、知母(炒過)、黃芩、柴胡、北五味子。
天冬湯(十二)
天門冬、紫菀、知母(炒過)、桑白皮(用蜂蜜炙過)、桔梗、北五味子。 如果咳嗽帶血,加入黃芩、阿膠。
寧肺飲(十三)
天門冬、知母(炒過)、紫蘇、桔梗、炙甘草。 受寒加杏仁、桑白皮;多痰加薑汁、竹瀝、陳皮;發熱加黃芩;心胸不適加百合、川貝;體虛加人參、紫菀。
左金丸(十四)
黃連、吳茱萸(泡過)。
涼胎飲(十五)
生地黃、當歸、白芍、甘草、茯苓、釵斛、香附(製過)。
側柏丸(十六)
側柏葉、黃芩。 用蜂蜜做成藥丸,用清湯送服。如果出現赤帶漏下,像豬肝汁一樣,這個方子可以治療。
滋腎丸(十七)
知母、黃柏、肉桂(少許)。
清金利水湯(十八)
生地黃、當歸、麥冬(去掉心)、花粉、扁豆、知母、澤瀉、廣陳皮。
淡竹茹湯(十九)
淡竹茹(三四兩)。 用水煎煮後取汁,服用一兩碗。
三黃解毒湯(二十)
黃芩(炒過)、黃連(炒過)、黃柏(炒過)、梔子。
涼膈滋陰丸(二十一)
生地黃、蔞仁、枳實(炒過)、大力子。
加味竹葉湯(二十二)
生地黃、白芍、地骨皮、竹葉、茯苓、人參、浮小麥。
蘆根清胃飲(二十三)
葛根、蘆根、人參、麥冬(去掉心)、知母、竹茹、梔子、蔥白。
黃芩湯(二十四)
黃芩、白芍、甘草(炙過)、大棗。
犀角地黃湯(二十五)
犀角、生地黃、白芍、牡丹皮。
加味清胃散(二十六)
生地黃、當歸、黃連、連翹、青皮(炒炭)、甘草、白朮(炒過)。
清肺飲(二十七)
梔子、黃芩、知母、麥冬(去掉心)、桑白皮、烏梅。
黃連湯(二十八)
黃連、側柏、當歸、香附(炒過)、阿膠(磨成粉)。 用米湯送服。
衄血湯(二十九)
側柏葉、蒲黃(炒過)、白芍、黃耆(炙過)。 將藥材磨成粉末,用米糊做成藥丸,用清湯送服。
益元散(三十)
滑石(煅燒過)、生甘草、辰砂。
清魂膏(三十一)
藕汁、生地黃汁、童便。 用酒沖服。
茅根湯(三十二)
白茅根、瞿麥、車前子、通草、滑石(煅燒過)、甘草、鯉魚、石首魚的耳石(研磨成粉)。
三黃熟艾湯(三十三)
黃芩、黃連、黃柏、艾葉(用醋炒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