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珠集胎產症治》~ 卷下 (3)
卷下 (3)
1. 攻方十六
斬鬼丹(一)
川芎,秦艽,柴胡,吳茱萸(泡),芫花(醋炙),巴戟,巴霜,殭蠶(炒)
蜜丸酒下,出惡物即愈。
雄黃丸(二)
白話文:
-
川芎:具有活血通經、祛風止痛的作用。
-
秦艽:具有祛風勝濕、舒筋活絡的作用。
-
柴胡:具有疏肝解鬱、清熱退燒的作用。
-
吳茱萸: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瀉的作用。泡製方法為將吳茱萸浸泡在水中,然後撈出晾乾。
-
芫花:具有拔毒消腫、止痛的作用。醋炙方法為將芫花浸泡在醋中,然後烘烤至焦黑。
-
巴戟:具有補腎壯陽、強筋健骨的作用。
-
巴霜: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止痛的作用。
-
殭蠶:具有祛風止痙、熄風定驚的作用。炒製方法為將殭蠶放入鍋中炒至焦黑。
雄黃,鬼臼,硃砂,巴霜,獺肝,蜥蜴(炙),蜈蚣(炙)
清湯下,服過前方,既下惡物,即以補元為要。
七寶丹(三)
白話文:
雄黃:一種礦物,呈黃色或橙紅色,常被用於驅蟲、殺菌。
鬼臼:又寫作「鬼臼」,屬大戟科植物,產於中國南方,葉片像狗尾,果實成熟後呈黑色,種子含油質,可供藥用。
硃砂:一種礦物,呈紅色,主要成分是硫化汞,常被用於製藥、顏料等。
巴霜:又寫作「巴豆霜」,是一種中藥,由大戟科植物巴豆的種子製成,具有瀉下通便的作用。
獺肝:獺是哺乳類動物,其肝臟可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止血消腫的作用。
蜥蜴(炙):將蜥蜴肉烤炙後製成的藥物,具有祛風除濕、活血止痛的作用。
蜈蚣(炙):將蜈蚣烤炙後製成的藥物,具有祛風除濕、活血止痛的作用。
紫蘇,大腹皮,炙甘草,人參,當歸,白芍,川芎,生薑,蔥白
見睍丸(四)
白話文:
紫蘇:具有散寒解表、理氣和中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咳嗽、氣滯血瘀等症。
大腹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腹脹、嘔吐、腹瀉等症。
炙甘草:具有益氣補中、調和諸藥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短乏力、咳嗽等症。
人參:具有大補元氣、益氣生津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氣虛、體弱、食少、失眠等症。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血虛、月經不調、痛經、產後血虛等症。
白芍:具有養血調經、緩中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血虛、月經不調、痛經、腹痛等症。
川芎:具有活血行氣、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頭痛、月經不調、痛經、跌打損傷等症。
生薑: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化痰止咳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咳嗽、嘔吐、腹痛等症。
蔥白:具有辛溫發汗、解表散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風寒咳嗽等症。
附子(制),乾薑,茴香(炒),吳茱萸(鹽水炒),巴戟,肉桂,莪朮(醋炒),桃仁(炒),延胡索(醋炒)
白話文:
附子(經過炮製)、乾薑、茴香(炒過)、吳茱萸(用鹽水炒過)、巴戟、肉桂、莪朮(用醋炒過)、桃仁(炒過)、延胡索(用醋炒過)。
勝金散(五)
鹽豉(一兩),麝香(一錢)
青布包,燒炭研末,秤錘燒赤,淬酒下。
三蛻散(六)
蛇蛻(炒焦),蟬蛻(焙燥),發灰
益母草湯調下。
失笑散(七)
生蒲黃,五靈脂
牛膝散(八)
懷牛膝,川芎,生蒲黃,肉桂,朴硝(少許)
起憂散(九)
白話文:
勝金散(五) 鹽豉(37.5克),麝香(3.75克) 用青布包裹,燒成炭後研磨成粉末,秤錘燒紅後淬入酒中服用。 三蛻散(六) 蛇蛻(炒至焦黃),蟬蛻(焙乾),頭髮灰 用益母草湯調服。 失笑散(七) 生蒲黃,五靈脂 牛膝散(八) 懷牛膝,川芎,生蒲黃,肉桂,朴硝(少許) 起憂散(九)
當歸,川芎,赤芍,肉桂,丹皮,生蒲黃,五靈脂,沒藥,延胡索,白芷
白話文:
當歸:補血活血,緩解疼痛。
川芎: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赤芍:活血化瘀,清熱涼血。
肉桂:溫經散寒,活血補虛。
丹皮: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生蒲黃: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五靈脂:活血化瘀,止痛止血。
沒藥:活血止痛,散瘀消腫。
延胡索:活血止痛,祛風除濕。
白芷:宣肺通竅,止痛消腫。
黑神散(十)
黑豆,地黃,當歸,赤芍,生蒲黃,炮薑,炙甘草,肉桂(研)
童便下。
神仙回膿散(十一)
白話文:
黑神散(十) 黑豆、地黃、當歸、赤芍、生蒲黃、炮姜、炙甘草、肉桂(研磨) 用童子尿送服。 神仙回膿散(十一)
大黃(炒),白芷,木香,沉香,沒藥,蛤粉,穿山甲(炙)
每服一丸,重一錢五分,參湯下。
抵聖湯(十二)
白話文:
-
大黃(炒):大黃是一種中藥,炒過後可以清熱瀉火、活血化瘀。
-
白芷:白芷是一種中藥,可以祛風解表、通竅止痛。
-
木香:木香是一種中藥,可以理氣止痛、溫中緩急。
-
沉香:沉香是一種中藥,可以理氣止痛、溫中暖腎。
-
沒藥:沒藥是一種中藥,可以活血散瘀、止痛消腫。
-
蛤粉:蛤粉是一種中藥,可以清熱化痰、平肝潛陽。
-
穿山甲(炙):穿山甲是一種中藥,炙過後可以補益氣血、強筋壯骨。
茯苓,炙甘草,陳皮,半夏,人參,赤芍,澤蘭,生薑
《千金》神造湯(十三)
白話文:
茯苓: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滲濕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脾虛、水腫、尿少等病症。
炙甘草:具有補中益氣、清熱解毒、潤肺止咳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氣虛、乏力、咳嗽、咽喉腫痛等病症。
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痰多咳嗽等病症。
半夏:具有化痰止咳、平喘、降逆止嘔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咳嗽、胸悶、噁心嘔吐等病症。
人參:具有補氣養陰、益氣生津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氣虛、乏力、體倦、口渴等病症。
赤芍: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散結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月經不調、痛經、瘀血阻滯等病症。
澤蘭:具有清熱解毒、利尿通淋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熱淋、尿道感染等病症。
生薑:具有解表散寒、溫中止嘔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感冒、寒邪入侵、嘔吐等病症。
蟹爪(一升),阿膠(二兩),炙甘草(一兩)
白話文:
蟹爪(一公斤),阿膠(100公克),炙甘草(50公克)
琥珀地黃丸(十四)
琥珀,蒲黃(炒),延胡索(黏米炒),生地,生薑
生地汁浸生薑渣,生薑汁浸生地渣,蜜丸。
一靈三聖散(十五)
白話文:
琥珀地黃丸(十四) 成分包括琥珀、炒蒲黃、用黏米炒過的延胡索、生地黃和生薑。 製作方法是:用生地黃的汁液浸泡生薑渣,再用生薑的汁液浸泡生地黃渣,最後製成蜜丸。 一靈三聖散(十五)
乾荷葉,乾地黃,粉丹皮,生蒲黃(另研末,以前三味煎湯,送下)
白話文:
-
乾荷葉:乾燥的荷葉。
-
乾地黃:乾燥的地黃。
-
粉丹皮:研磨成粉末的丹皮。
-
生蒲黃:新鮮的蒲黃,研磨成末。
使用方法:
-
將乾荷葉、乾地黃和粉丹皮一起煎煮成湯藥。
-
將生蒲黃研磨成末。
-
將煎好的湯藥送服,然後服用蒲黃末。
荷葉散(十六)
荷葉,地黃汁,延胡索(醋炒)
白話文:
荷葉散(十六) 成分包括:荷葉、地黃汁、以及用醋炒過的延胡索。
2. 澀方三十三
大寧散(一)
黑豆(三十五粒),罌粟殼(半生半熟,二兩),甘草(半生半炙,二兩),生薑
加味固陰煎(二)
白話文:
• 黑豆(三十五粒)
• 罌粟殼(半生半熟,二兩)
• 甘草(半生半炙,二兩)
• 生薑
人參,熟地,山藥,山萸肉,川斷,北五味,當歸,菟絲子(炒),炙甘草
白話文:
人參:具有補氣益血、提神養顏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疲勞、氣短、貧血、失眠等症狀。
熟地:具有補血益陰、滋補肝腎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貧血、血虛、腰膝酸軟、失眠等症狀。
山藥:具有補氣健脾、滋陰養腎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腹瀉、遺精、尿頻等症狀。
山萸肉:具有補腎益精、固澀精關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腎虛、腰膝酸軟、遺精、早洩等症狀。
川斷:具有補腎壯陽、活血通絡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腎虛、腰膝酸軟、風濕痹痛等症狀。
北五味:具有補腎益精、止血固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腎虛、遺精、早洩、尿頻等症狀。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貧血、血虛、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
菟絲子(炒):具有補腎益精、固精縮尿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腎虛、遺精、早洩、尿頻等症狀。
炙甘草:具有補氣健脾、益氣益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短、乏力、貧血等症狀。
3. 寒
竹茹麥冬湯(一)
白話文:
竹茹麥冬湯(一)
竹茹(三兩),麥冬(去心,一兩),前胡(一錢五分),橘皮(一錢),蘆根(三兩)
白話文:
-
竹茹(120克)
-
麥冬(去心,60克)
-
前胡(9克)
-
橘皮(6克)
-
蘆根(180克)
煎服,如身熱,加地骨皮一兩
滋陰清燥湯(二)
白話文:
煎煮後服用,如果身體發熱,可以增加一兩的地骨皮。 滋陰清燥湯(二)
生地,生白芍,麥冬(去心),知母(炒),茯苓,條芩,葛根,橘紅(鹽湯泡),炙甘草,竹茹,燈草
白話文:
- 生地: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熱病、血熱、陰虛等症狀。
- 生白芍:生白芍具有養血調經、緩中止痛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血虛、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
- 麥冬(去心):麥冬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肺陰虛、咳嗽、口渴等症狀。
- 知母(炒):炒知母具有滋陰清熱、降火明目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熱病、陰虛、目赤腫痛等症狀。
- 茯苓: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水腫、脾虛、腹瀉等症狀。
- 條芩:條芩具有清熱涼血、燥濕止痢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熱病、痢疾、尿路感染等症狀。
- 葛根:葛根具有解熱生津、透疹退熱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感冒、發熱、麻疹等症狀。
- 橘紅(鹽湯泡):橘紅具有理氣寬中、化痰止咳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咳嗽、胸悶、腹脹等症狀。
- 炙甘草:炙甘草具有補氣益陰、緩中止痛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體虛、疲倦、咳嗽、胃炎等症狀。
- 竹茹:竹茹具有清熱化痰、除煩止渴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發熱、口渴、咳嗽、痰多等症狀。
- 燈草:燈草具有清熱利尿、明目退翳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小便不利、目赤腫痛等症狀。
犀角散(三)
白話文:
- 生白芍:能夠補血調節月經、緩解疼痛,通常用於治療貧血、月經紊亂和痛經等症狀。
- 麥冬(去掉中間的心):能夠滋養體內陰液、潤肺清心,常見用於改善乾咳、口渴等由肺部陰虛引起的症狀。
- 知母(經過炒製):有滋養陰液、清熱降火以及明目的效果,適用於熱性疾病、體內陰虛、眼睛紅腫疼痛等情況。
- 茯苓:有利尿去濕、強健脾胃和增進氣力的作用,對於水腫、脾臟功能弱化及腹瀉等問題有效。
- 條芩:能清熱涼血、去除濕氣並止瀉,適合處理發熱病症、痢疾還有泌尿系統感染等問題。
- 葛根:可以解熱生津、幫助疹子透出並退燒,常用於感冒、發燒以及麻疹的治療。
- 橘紅(以鹽水浸泡過):能夠調理氣機、舒展胸部不適並化痰止咳,適用於咳嗽、胸悶以及腹部脹滿等狀況。
- 炙甘草:有助於補充體力、滋養陰液並緩解疼痛,多用於身體虛弱、疲勞、咳嗽及胃炎等症狀。
- 竹茹:有清熱化痰、消除煩躁和止渴的效果,針對發燒、口渴、咳嗽且痰多的情況特別有用。
- 燈草:能夠清熱利尿、明亮眼睛並消散眼翳,適用於排尿困難、眼睛紅腫疼痛等問題。
犀角,條芩,麥冬(去心),地骨皮,茯苓,竹瀝(沖),甘草
竹葉湯(四)
白話文:
犀角:
犀角是一種中藥材,取自犀牛角。它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明目退翳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高熱、神昏、吐血、衄血、咯血、目赤腫痛等症狀。
條芩:
條芩是一種中藥材,取自條芩植物的根。它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熱病、口渴、咽痛、大便乾燥等症狀。
麥冬(去心):
麥冬是百合科植物麥冬的根莖。它具有養陰潤肺、清心除煩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肺燥咳嗽、心煩失眠、口乾舌燥等症狀。
地骨皮:
地骨皮是一種中藥材,取自玄參植物的根。它具有清熱涼血、養陰潤燥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熱病、吐血、咯血、衄血、大便乾燥等症狀。
茯苓:
茯苓是一種中藥材,取自茯苓菌的子實體。它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祛濕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水腫、尿少、小便不利、脾胃虛弱、腹瀉等症狀。
竹瀝(沖):
竹瀝是一種中藥材,取自竹筒內積聚的汁液。它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熱病、口渴、咽痛、大便乾燥等症狀。
甘草:
甘草是一種中藥材,取自甘草植物的根莖。它具有補中益氣、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短乏力、咳嗽、咽痛、疼痛等症狀。
茯苓,麥冬(去心),黃芩,竹葉,防風,
麥冬湯(五)
白話文:
茯苓:具有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的功效。
麥冬(去心):具有滋陰潤肺、清心除煩的功效。
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竹葉:具有清熱除煩、利尿消腫的功效。
防風:具有解表散寒、祛風止痛的功效。
麥冬(去心),人參,茯神,生地,黃芩,犀角,炙甘草,蓮子
知母丸(六)
知母(炒)
白話文:
-
麥冬(去心):麥冬是一種中草藥,具有清熱、生津、潤肺的功效。通常會將麥冬的心去掉,以減少其寒涼的性質。
-
人參:人參是一種中草藥,具有補氣、益血、生津的功效。
-
茯神:茯神是一種中草藥,具有補氣、養心、安神的功效。
-
生地:生地是一種中草藥,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的功效。
-
黃芩:黃芩是一種中草藥,具有清熱、燥濕、止血的功效。
-
犀角:犀角是一種中草藥,具有清熱、解毒、涼血的功效。
-
炙甘草:炙甘草是一種中草藥,具有補氣、益中、調和諸藥的功效。
-
蓮子:蓮子是一種中草藥,具有益氣、補脾、固腎、止瀉的功效。
為末,棗肉丸。虛者,人參湯送下。
知母飲(七)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粉末,用大棗肉丸服下。虛弱者,用人參湯送服。
知母,麥冬(去心),赤茯苓,黃芩,黃耆(炙),甘草(炙),桑皮,竹瀝
調中和氣散(八)
白話文:
知母:具有滋陰清熱、涼血止血的作用,常與麥冬、天花粉等藥物合用。
麥冬:具有養陰生津、清心除煩的作用,常與知母、竹葉等藥物合用。
赤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腎的作用,常與豬苓、澤瀉等藥物合用。
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作用,常與知母、黃連等藥物合用。
黃耆:具有補氣升陽、益氣固表的作用,常與黨參、白朮等藥物合用。
甘草:具有補氣和中、益氣補虛的作用,常與黃芪、黨蔘等藥物合用。
桑皮:具有清熱涼血、瀉火除煩的作用,常與知母、麥冬等藥物合用。
竹瀝:具有清熱化痰、潤肺止咳的作用,常與麥冬、天花粉等藥物合用。
蘇梗,砂仁殼,石膏(不可多),知母(炒),川柏(炒),前胡,百草霜
加味羚羊角散(九)
白話文:
蘇梗:具有宣肺、止咳、化痰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咳嗽、氣喘、痰多等症狀。
砂仁殼:具有溫胃、理氣、消食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胃寒、腹脹、嘔吐、腹瀉等症狀。
石膏(不可多):具有清熱、瀉火、除煩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發熱、口渴、心煩、失眠等症狀。但要注意,石膏不可過量服用,以免傷及陽氣。
知母(炒):具有清熱、滋陰、潤肺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陰虛火旺、肺熱咳嗽、口乾舌燥等症狀。
川柏(炒):具有清熱、止咳、化痰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咳嗽、氣喘、痰多等症狀。
前胡:具有宣肺、止咳、化痰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咳嗽、氣喘、痰多等症狀。
百草霜:具有清熱、涼血、止咳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咳嗽、氣喘、痰多等症狀。
羚羊,茯神,當歸,杏仁,甘草,麥冬(去心),五加皮,米仁,棗仁,防風,川芎(少許)
有痰,加竹瀝、薑汁。
天冬飲子(十)
白話文:
羚羊:具鎮靜安神、清熱解毒、收斂固澀等功效。
茯神:具寧心安神、健脾益氣、化痰止咳等功效。
當歸:具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等功效。
杏仁:具平喘止咳、潤腸通便、清熱解毒等功效。
甘草:具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等功效。
麥冬 (去心):具清熱生津、潤肺止咳、養陰寧心等功效。
五加皮:具補氣健脾、強筋壯骨、祛風除濕等功效。
米仁:具健脾養胃、益氣補虛、固澀止瀉等功效。
棗仁:具養心安神、補氣養血、健脾益肺等功效。
防風:具解表散寒、祛風止痛、清熱解毒等功效。
川芎 (少許):具活血行氣、祛風止痛、調經止痛等功效。
天門冬,知母(炒),茯苓,白芍,熟地,荊芥,人參,當歸,防風,北五味,川芎(不宜多),羌活,生薑,茺蔚子(不宜多)
龍膽瀉肝湯(十一)
白話文:
-
天門冬:清肺止咳,滋陰潤燥。
-
知母(炒):清熱滋陰,潤肺止咳。
-
茯苓:健脾利濕,寧心安神。
-
白芍:養血斂陰,緩急止痛。
-
熟地:補血益腎,滋陰養精。
-
荊芥:疏風解表,散寒止痛。
-
人參:補氣益血,扶正固本。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
防風:祛風解表,止痛散寒。
-
北五味:溫中散寒,止痛緩急。
-
川芎(不宜多):活血化瘀,祛風止痛。
-
羌活:祛風除濕,止痛散寒。
-
生薑:溫中散寒,解表止嘔。
-
茺蔚子(不宜多):祛風解表,散寒止痛。
人參,天冬,龍膽草(酒炒),麥冬(去心),川連(炒),生甘草,山梔,知母(炒),黃芩,柴胡,北五味
天冬湯(十二)
白話文:
人參:具有補氣健脾、益氣生津的功效。
天冬:具有養陰清肺、潤燥止咳的功效。
龍膽草(酒炒):具有清熱燥濕、明目退翳的功效。
麥冬(去心):具有養陰潤肺、清心除煩的功效。
川連(炒):具有清熱燥濕、涼血解毒的功效。
生甘草:具有補中益氣、緩急止痛的功效。
山梔: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
知母(炒):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
黃芩:具有清熱燥濕、涼血止血的功效。
柴胡:具有疏肝解鬱、清熱退燒的功效。
北五味:具有補腎固精、強筋壯骨的功效。
天冬,紫菀,知母(炒),桑皮(蜜炙),桔梗,北五味
白話文:
天冬:具有養陰潤肺、清熱化痰的功效。
紫菀:具有止咳平喘、化痰散結的功效。
知母:具有清熱滋陰、養陰潤燥的功效。蜜炙過後的知母,其清熱滋陰的功效更強,同時具有補益脾胃的作用。
桑皮:具有清肺止咳、潤肺養陰的功效。蜜炙過後的桑皮,其清肺止咳的功效更強,同時具有補益氣血的作用。
桔梗: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的功效。
北五味:具有宣肺止咳、化痰散結的功效。
如嗽血加黃芩、阿膠。
寧肺飲(十三)
天冬,知母(炒),紫蘇,桔梗,炙甘草
白話文:
如果咳嗽帶血,可以加黃芩和阿膠。 寧肺飲(十三) 天冬,炒知母,紫蘇,桔梗,炙甘草
寒加杏仁、桑皮;多痰加薑汁、竹瀝、陳皮;熱加黃芩;心不舒暢加百合、川貝;虛加人參、紫菀。
白話文:
寒症加入杏仁、桑皮;痰多加入薑汁、竹瀝、陳皮;熱症加入黃芩;心神不寧加入百合、川貝;虛症加入人參、紫菀。
左金丸(十四)
川連,吳茱萸(泡)
涼胎飲(十五)
生地,當歸,白芍,甘草,茯苓,釵斛,香附(制)
側柏丸(十六)
側柏葉,黃芩
蜜丸,清湯下。赤帶漏下如豬肝汁,此方可治。
滋腎丸(十七)
知母,川柏,肉桂(少許)
清金利水湯(十八)
生地,當歸,麥冬(去心),花粉,扁豆,知母,澤瀉,廣皮
淡竹茹湯(十九)
淡竹茹(三四兩)
煎汁,服一二碗。
三黃解毒湯(二十)
白話文:
左金丸(十四) 黃連,吳茱萸(泡過) 涼胎飲(十五) 生地黃,當歸,白芍,甘草,茯苓,石斛,香附(炮製過) 側柏丸(十六) 側柏葉,黃芩 用蜂蜜製成丸劑,用清湯送服。適用於治療帶下色紅如豬肝汁的情況。 滋腎丸(十七) 知母,黃柏,肉桂(少量) 清金利水湯(十八) 生地黃,當歸,麥冬(去掉心),天花粉,扁豆,知母,澤瀉,陳皮 淡竹茹湯(十九) 煎煮後取汁,服用一二碗。 三黃解毒湯(二十)
黃芩(炒),黃連(炒),黃柏(炒),梔子
白話文:
- 黃芩(炒):
- 炒過的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 適用於熱病、痢疾、瘡瘍等疾病。
- 黃連(炒):
-
炒過的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 適用於熱病、痢疾、瘡瘍等疾病。
-
- 黃柏(炒):
-
炒過的黃柏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 適用於熱病、痢疾、瘡瘍等疾病。
-
- 梔子:
-
梔子具有清熱涼血、瀉火解毒的功效。
- 適用於熱病、痢疾、瘡瘍等疾病。
-
涼膈滋陰丸(二十一)
生地,蔞仁,枳實(炒),大力子
加味竹葉湯(二十二)
生地,白芍,地骨皮,竹葉,茯苓,人參,浮小麥
蘆根清胃飲(二十三)
葛根,蘆根,人參,麥冬(去心),知母,竹茹,梔子,蔥白
黃芩湯(二十四)
黃芩,白芍,甘草(炙),大棗
犀角地黃湯(二十五)
犀角,生地,白芍,丹皮
加味清胃散(二十六)
白話文:
- 炒過的黃連能夠清除體內熱毒、去除濕氣,適用於治療發熱性疾病、腹瀉和皮膚潰瘍等症狀。
- 炒過的黃柏同樣具有清熱解毒、去濕的作用,適合用於熱性疾病、痢疾以及皮膚感染等情況。
- 梔子可以清熱降火、涼血解毒,適用於治療發熱性疾病、痢疾和皮膚病變等病症。 滋陰丸(二十一) 成分包括生地黃、瓜蔞仁、炒枳實、牛蒡子。 加味竹葉湯(二十二) 由生地黃、白芍、地骨皮、淡竹葉、茯苓、人參、浮小麥組成。 蘆根清胃飲(二十三) 配方含有葛根、蘆根、人參、麥門冬(去心)、知母、竹茹、梔子、蔥白。 黃芩湯(二十四) 主要成分有黃芩、白芍、炙甘草、大棗。 犀角地黃湯(二十五) 包含犀角、生地黃、白芍、牡丹皮。 加味清胃散(二十六)
生地,當歸,川連,連翹,青皮(炒炭),甘草,炒術
白話文:
-
生地:生地黃,具有滋陰涼血、養陰生津、清熱解毒的功效。
-
當歸: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
-
川連:川連翹,具有清熱解毒、瀉火散結、利咽消腫的功效。
-
連翹:連翹,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消腫止痛的功效。
-
青皮(炒炭):青皮,具有理氣疏肝、燥濕化痰、疏肝降逆的功效。炒炭後,藥性增強,具有止瀉固精、澀精止遺的功效。
-
甘草:甘草,具有補中益氣、和中緩急、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的功效。
-
炒術:炒術,具有燥濕利水、祛風散寒、活血通經的功效。
清肺飲(二十七)
梔子,黃芩,知母,麥冬(去心),桑皮,烏梅
黃連湯(二十八)
川連,側柏,當歸,香附(炒),阿膠(為末)
米飲下。
衄血湯(二十九)
側柏葉,蒲黃(炒),白芍,黃耆(炙)
為末,米糊丸,清湯下。
益元散(三十)
滑石(煅),生甘草,辰砂
清魂膏(三十一)
藕汁,生地汁,童便
酒沖服。
茅根湯(三十二)
白話文:
清肺飲(二十七) 成分包括:梔子、黃芩、知母、去心的麥冬、桑皮和烏梅。 黃連湯(二十八) 由川連、側柏、當歸、炒香附和磨成粉的阿膠組成。 用米湯送服。 衄血湯(二十九) 含有側柏葉、炒蒲黃、白芍和炙黃耆。 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米糊做成丸狀,用清湯送服。 益元散(三十) 成分為煅過的滑石、生甘草和辰砂。 清魂膏(三十一) 由藕汁、生地汁和童便組成。 用酒沖服。 茅根湯(三十二)
白茅根,瞿麥,車前子,通草,滑石(煅),甘草,鯉魚,石首魚石(研末)
三黃熟艾湯(三十三)
黃芩,黃連,黃柏,艾(醋炒)
白話文:
白茅根、瞿麥、車前子、通草、滑石(煅)、甘草、鯉魚、石首魚石(研末),三黃熟艾湯(三十三):黃芩、黃連、黃柏、艾(醋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