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秘書》~ 腹脹滿悶論

回本書目錄

腹脹滿悶論

1. 腹脹滿悶論

產後有因敗血流入於脾胃,腹脹嘔吐者,已於嘔吐門中論之矣。然婦人因產,脾胃多虛,飲食最易停滯而生脹悶,若產畢,隨服生化湯消其舊瘀而生其新血,瘀塊既消,便大補氣血,使脾胃健運,自無中虛脹滿之證。其產後大率因傷食,而誤用消導,因氣鬱而誤專順氣,或因多食冷物,而停滯惡露,或因血虛大便燥結,誤下而愈脹。

此蓋止知傷食當消,氣鬱當順,惡露當攻,便結當下,不知消耗愈多,胃氣大損,滿悶益增,氣不升降,積鬱之久,兼成臌脹。若再專用攻消,不死不休矣。豈知消導佐於補劑內,則脾強而所傷之食消氣散;逐瘀佐以養血劑中,則惡露自行而大便濡潤亦通。《秘書》立有治脹方,並養生化滯湯二方,治產後脹症,均未敢專於消導,前人之慮產深矣。

《醫通》云:胎前孕婦服安胎藥過多,或正產、半產後,經一兩月惡露未淨,此非敗血之比,宜導氣行血,若用止截誤矣。又云:飽悶惡露不行,多因血逆,宜行瘀為主,如有塊上升,飽悶欲吐者,二陳湯加薑、桂、香附、炮楂、蓬朮;塊不散,積久愈堅,琥珀黑龍丹。予謂:審知飽悶,實因惡露不行所致。

若初產,仍宜服生化湯,瘀去而飽悶自開,可無藉乎二陳、炮楂、蓬朮,恐產虛者難當耳。

治脹方,治產後腹脹。

人參(二錢),白朮(土炒),當歸(各三錢),茯苓(一錢半),川芎(七分),陳皮(四分),甘草(三分)

養生化滯湯,治產後大便不通,誤服大黃等藥,致成膨脹。

人參,茯苓,川芎,白芍(炒,各一錢),當歸(四錢),桃仁(十粒),肉蓯蓉(一錢半,酒洗去泥甲),大腹皮(五分,黑豆水制淨),陳皮(四分),制香附,炙草(各三分)

白話文:

腹脹滿悶論

產後有些婦女因敗血流入脾胃,導致腹脹嘔吐,這在嘔吐門中已有論述。但婦女生產後,脾胃多虛弱,飲食很容易停滯而產生脹悶。如果產後服用生化湯,可以消除舊瘀血,生成新血。瘀血塊消除了,再大補氣血,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自然不會出現因脾胃虛弱而引起的腹脹。產後腹脹大多是因為飲食傷胃,錯誤地使用消導藥物;或是因為氣鬱,錯誤地單純使用理氣藥物;或是因為吃了很多寒涼食物,導致惡露停滯;或是因為血虛導致大便乾燥,錯誤地使用瀉下藥物,反而加重腹脹。

這都是只知道飲食傷胃就應該消導,氣鬱就應該理氣,惡露停滯就應該攻下,大便不通就應該瀉下,卻不知道這樣消耗越多,胃氣損傷越嚴重,脹悶也就越厲害,氣機不能升降,積鬱久了就會變成臌脹。如果再單純使用攻下消導的藥物,就會危及生命。其實消導藥應該配合補益藥物一起使用,這樣脾胃功能強健了,就能夠消化食物、理氣;活血化瘀的藥物應該配合養血藥物一起使用,這樣惡露就能自行排出,大便也能通暢。《秘書》中記載的治脹方和養生化滯湯兩個方劑,用於治療產後脹症,都沒有單純使用消導藥物,前人的考慮真是周全啊。

《醫通》說:孕婦懷孕期間服用安胎藥過多,或者正產、早產後,經一個月或兩個月惡露還未乾淨,這和敗血症不同,應該以疏通氣血為主,如果用止血藥物就錯了。又說:飽脹、惡露不行,大多是因為氣血逆亂,應該以行瘀為主。如果有血塊上逆,飽脹想吐,可以用二陳湯加生薑、桂枝、香附、炒楂、蓬朮;如果血塊不散,積久就更堅硬,可以用琥珀黑龍丹。我的看法是:明白飽脹確實是因為惡露不行引起的。

如果是初產婦,還是應該服用生化湯,瘀血去除了,飽脹自然就消失了,不需要使用二陳湯、炒楂、蓬朮等藥,恐怕產後虛弱的人難以承受。

治脹方,治療產後腹脹。

人參(2錢),白朮(土炒,3錢),當歸(3錢),茯苓(1.5錢),川芎(0.7錢),陳皮(0.4錢),甘草(0.3錢)

養生化滯湯,治療產後大便不通,誤服大黃等藥物,導致腹脹。

人參(1錢),茯苓(1錢),川芎(1錢),白芍(炒,1錢),當歸(4錢),桃仁(10粒),肉蓯蓉(1.5錢,酒洗去泥土),大腹皮(0.5錢,黑豆水制淨),陳皮(0.4錢),制香附(0.3錢),炙甘草(0.3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