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秘方》~ 產後 (4)
產後 (4)
1. 產後
產後通方論(後載方)
凡產後滿月,氣血充足則病不生,若氣血虛弱,百病俱生,婦人多患此。但臨產之時既患惡血,豈能盡消?血暈不省人事,心頭飽悶,小腹脹痛。產後身子輕快,雖有別病,且自安之,三朝以來,陰陽相爭,寒熱並至,以家傳妙方治之。不然,則三日一發,五日一發,七日、十日一發,服藥少可。
如惡露不盡,其寒熱即止。月滿之際,寒熱交作,別病成患,不可言也。
定方:陳皮,香附,當歸,川芎,靈脂,莪朮,三稜,肉桂,乾薑,玄胡索,白芷,熟地,枳殼,桔梗,蒼朮
加減:寒熱加紫蘇,昏迷不省加童便,遍身痛加烏藥,傷風咳嗽加桑皮、桔梗、杏仁,小便不通加木通或通草。
又方:當歸,川芎,熟地,乾薑,白芷,肉桂,山楂,烏藥,陳皮,甘草,桔梗,益母,靈脂,牛膝
寒熱加柴胡,渴加天花粉;飽脹加草果;頭痛加白芷、羌活,腹痛加玄胡索、茱萸,骨節痛加荊芥,瘀血不下加紅花、三稜、莪朮,血暈加童便;噁心加半夏,咳嗽加前胡、麥冬。
產後瘀血作痛:
歸身(二錢),靈脂,川芎,砂仁,香附,蓬朮,山茱萸,赤芍,紅花,乾薑,烏藥,肉桂,丹皮,枳殼(各一錢),甘草(三分)
產後惡露不下,兒枕塊痛,一切血氣,臍腹撮痛:
當歸,芍藥,蒲黃,紅花,玄胡索,血竭,桂心,沒藥,乾漆(炒煙盡)
為末,酒調,每服二錢。
催生神應散,車前子(一兩),冬葵子(三錢),白芷(三錢),枳殼(二錢)
水煎,不拘時服。如不下,加牛膝;十月足,無陣痛,亦可服,連日不下,加牛膝二錢,痛急墜,加大腹皮八分;欲產不產而無陣痛者,血虛,加白芍、歸尾、紅花各一錢。
又方催生用歸尾、川芎、發灰一團、龜甲三片,臨產水煎服。
白話文:
產後調理方劑論(以下列出藥方)
一般來說,婦女產後滿月時,如果氣血充足,就不會生病;但如果氣血虛弱,就會引發各種疾病,這是婦女常見的情況。婦女在生產時會排出惡血,但這些惡血不可能完全排乾淨。如果產後出現血暈昏迷不醒,感覺胸口悶脹、小腹脹痛,這都是產後常見的問題。如果產後身體感到輕鬆,即使有其他小毛病,通常也會自行痊癒。但在產後最初幾天,身體陰陽之氣互相抗衡,可能會出現忽冷忽熱的情況,這時可以用家傳的特效藥方來治療。如果不及時處理,可能會每隔三日、五日、七日或十日就發作一次,需要長期服藥才能緩解。
如果惡露沒有完全排乾淨,這種忽冷忽熱的情況就會持續發生。到了滿月的時候,忽冷忽熱的情況可能會更加頻繁,甚至引發其他疾病,難以言述。
基本藥方:陳皮、香附、當歸、川芎、靈脂、莪朮、三稜、肉桂、乾薑、玄胡索、白芷、熟地、枳殼、桔梗、蒼朮
加減變化:如果出現忽冷忽熱的情況,加入紫蘇;如果昏迷不醒,加入童便;如果全身疼痛,加入烏藥;如果感冒咳嗽,加入桑皮、桔梗、杏仁;如果小便不暢,加入木通或通草。
另外一個藥方:當歸、川芎、熟地、乾薑、白芷、肉桂、山楂、烏藥、陳皮、甘草、桔梗、益母草、靈脂、牛膝
加減變化:如果出現忽冷忽熱的情況,加入柴胡;如果感到口渴,加入天花粉;如果感到腹脹,加入草果;如果頭痛,加入白芷、羌活;如果腹痛,加入玄胡索、茱萸;如果關節疼痛,加入荊芥;如果瘀血無法排出,加入紅花、三稜、莪朮;如果出現血暈,加入童便;如果噁心,加入半夏;如果咳嗽,加入前胡、麥冬。
產後瘀血作痛的藥方:
當歸身(二錢)、靈脂、川芎、砂仁、香附、蓬朮、山茱萸、赤芍、紅花、乾薑、烏藥、肉桂、丹皮、枳殼(各一錢)、甘草(三分)
產後惡露無法排出、胎盤殘留疼痛、各種血氣問題、肚臍腹部疼痛的藥方:
當歸、芍藥、蒲黃、紅花、玄胡索、血竭、桂心、沒藥、乾漆(炒至冒煙)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酒調和服用,每次服用二錢。
催生特效散:車前子(一兩)、冬葵子(三錢)、白芷(三錢)、枳殼(二錢)
用水煎服,不限時間服用。如果還是無法順利生產,可以加入牛膝;如果足月但沒有產兆,也可以服用,如果連日都沒有生產跡象,就加入牛膝二錢;如果感到疼痛加劇,快要生產,可以加入大腹皮八分;如果想生產卻沒有陣痛,這是因為血虛,可以加入白芍、當歸尾、紅花各一錢。
另外一個催生藥方,使用當歸尾、川芎、髮灰一團、龜甲三片,在生產時用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