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元方

《諸病源候論》~ 卷之三十五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十五 (6)

1. 六十四、凍爛腫瘡候

嚴冬之夜,觸冒風雪,寒毒之氣,傷於肌膚,血氣壅澀,因即瘃凍,焮赤疼腫,便成凍瘡,乃至皮肉爛潰,重者支節墮落。

白話文:

在嚴寒的冬夜裡,如果接觸到風雪,寒冷的毒氣就會侵入皮膚,導致血液循環受阻、不暢通,因此就會產生凍瘡,呈現紅腫熱痛的症狀,嚴重時甚至會皮膚肌肉潰爛,更嚴重的還可能導致肢體末端壞死脫落。

2. 六十五、夏日沸爛瘡候

盛夏之月,人膚腠開,易傷風熱,風熱毒氣,搏於皮膚,則生沸瘡。其狀如湯之沸。輕者,幣幣如粟粒;重者,熱汗浸漬成瘡,因以為名。世呼為沸子也。

白話文:

盛夏時節,人們皮膚的毛孔張開,容易受到風熱侵襲,風熱的毒氣侵入皮膚,就會產生沸瘡。這種瘡的樣子就像滾燙的水沸騰一樣。輕微的,會像米粒一樣一顆顆地冒出來;嚴重的,會因為汗水浸漬而形成瘡,因此被稱為沸瘡。世俗稱它為「沸子」。

3. 傷瘡病諸候(凡四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