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病源候論》~ 卷之三十五 (4)
卷之三十五 (4)
1. 三十三、浸淫瘡候
浸淫瘡,是心家有風熱,發於肌膚。初生甚小,先癢後痛而成瘡,汁出,侵潰肌肉;浸淫漸闊,乃遍體。其瘡若從口出,流散四肢者,則輕;若從四肢生,然後入口者,則重。以其漸漸增長,因名浸淫也。
白話文:
浸淫瘡,是因為心臟的火氣與風邪過盛,在皮膚上發作。剛開始長的時候很小,先是發癢,之後變成疼痛,形成瘡,流出膿汁,侵蝕潰爛肌肉;瘡的範圍逐漸擴大,甚至遍佈全身。如果瘡從嘴巴附近長出,然後擴散到四肢,情況比較輕微;如果瘡從四肢開始長,然後蔓延到嘴巴附近,情況就比較嚴重。因為這種瘡會漸漸地擴大生長,所以叫做浸淫瘡。
2. 三十四、反花瘡候
反花瘡者,由風毒相搏所為。初生如飯粒,其頭破則血出,便生惡肉,漸大有根,膿汁出。肉反散如花狀,因名反花瘡。凡諸惡瘡,久不瘥者,亦惡肉反出,如反花形。
白話文:
反花瘡這種病,是由於風邪和毒邪互相搏擊所造成的。剛開始長出來的時候像米粒一樣小,頭部破掉就會流血,接著就會長出不好的肉芽,而且會越長越大、有根,還會流出膿液。肉芽會像花一樣向外翻散開來,所以才叫做反花瘡。一般來說,各種不好的瘡,如果很久都不好,也會長出不好的肉芽,呈現像反花一樣的形狀。
3. 三十五、瘡建候
人身上患諸瘡,熱氣盛者,腫焮痛,附畔別結聚,狀如瘰癧者,名為瘡建,亦名瘡根也。
白話文:
人身上長各種瘡,如果體內熱氣旺盛,就會出現紅腫、發熱、疼痛,而且瘡的周圍還會另外結出像瘰癧(淋巴結腫大)一樣的東西,這種情況就叫做「瘡建」,也叫做「瘡根」。
4. 三十六、王爛瘡候
王爛瘡者,由腑臟實熱,皮膚虛,而受風濕,與熱相搏,故初起作瘭漿,漸漸王爛,汁流浸潰爛,故名王爛瘡也。亦名王灼瘡,其初作熛漿,如湯火所灼也。又名洪燭瘡,初生如沸湯灑,作瘭漿,赤爛如火燭,故名洪燭也。
白話文:
王爛瘡這種病,是因為體內臟腑有過多的實熱,加上皮膚虛弱,又受到風濕侵襲,與熱邪互相搏擊所導致的。一開始會出現像水皰一樣的小膿包,然後逐漸潰爛擴大,流出膿液浸泡周圍皮膚,造成大面積潰爛,所以稱作王爛瘡。它又被稱為王灼瘡,因為剛開始出現時,看起來像被熱湯或火燙傷一樣。還有人稱它為洪燭瘡,是因為初期發病時,看起來像沸水灑過,產生小膿包,紅腫潰爛的樣子又像火燭燃燒,因此稱為洪燭瘡。
5. 三十七、白頭瘡候
白頭瘡者,由體虛帶風熱,遍身生瘡,瘡似大疥,癢,漸白頭而有膿,四邊赤,疼痛是也。
白話文:
白頭瘡這種病,是因為身體虛弱又帶有風熱,導致全身長瘡,瘡的樣子像很大的疥瘡,會癢,慢慢地瘡頭會變成白色且有膿,瘡的周圍會紅腫,而且會疼痛。
6. 三十八、無名瘡候
此瘡非癰非疽,非癬非疥,狀如惡瘡,或瘥或劇,人不能名,故名無名瘡也。此亦是風熱搏於血氣所生也。
白話文:
這種瘡不是癰也不是疽,不是癬也不是疥,外觀看起來像惡性的瘡,有時好轉有時惡化,讓人無法說出是什麼病,所以叫做無名瘡。這也是因為風熱之邪侵入,和體內的血氣互相搏鬥所產生的。
7. 三十九、豬灰瘡候
豬灰瘡者,坐處生瘡,赤黑有竅,深如大豆許,四邊青,中央坼作臼陷,而不甚痛,狀如豬灰,因以為名。此亦是風熱搏於血氣所生也。
白話文:
豬灰瘡,是指在屁股或坐的地方長瘡,呈現紅黑色且有洞,瘡的大小像黃豆一樣,周圍是青色的,中間裂開像個臼一樣凹陷下去,但不會很痛,形狀像豬的灰燼,因此才這樣稱呼。這也是因為風熱之邪侵入血氣所造成的。
8. 四十、不痛瘡候
諸瘡久不瘥,觸風冷,有惡肉,則搔、針、灸不覺痛,因以不痛為名。
白話文:
各種瘡瘍如果很久都沒好,又吹到風或受寒,長出不好的肉,這時候去搔抓、針刺或艾灸,都不覺得痛,因此就用「不痛」來稱呼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