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產心法》~ 卷之下 (3)
卷之下 (3)
1. 腹痛論
當歸建中湯,治風冷乘虛入腹,或傷寒冷物腹痛。
當歸(酒洗),白芍(酒炒),桂心,炙草(各二錢)
姜五片,棗三枚,水煎。入飴糖三匙,攪勻熱服。
金匱當歸生薑羊肉湯,治產後腹中㽲痛,及寒月生產,寒氣入於子門,手不可犯,臍下脹滿。並治寒疝,虛勞不足,及脅痛裡急者。
當歸(一兩),生薑(一兩五錢),羊肉(二斤,生)
先煮羊肉,去滓及沫,取清者,煮當歸生薑,溫分三服。亦有加入蔥、椒、鹽以適口者。若寒多者,倍生薑。痛多而嘔者,加橘皮,土炒白朮。後人治產後腹中㽲痛,用大劑人參、阿膠、生薑煎服,效。此即當歸生薑羊肉湯之變法。
金鈴子散,治產後寒氣入於小腹,而為寒疝,非若血滯之作脹而有形影者。
川楝子(去核),小茴香(炒),補骨脂,桂心(各一錢)
姜引,水煎。加木香一錢,水磨汁,和勻,食前熱服。予謂木香磨汁二三分,沖服亦足矣。
五君子煎,治脾胃虛寒,嘔吐泄瀉而兼濕者。
人參(二三錢),白朮(土炒),茯苓(各二錢),乾薑(一二錢,炒黃),炙草(一錢)
水煎服。
胃關煎,治脾腎虛寒作瀉,或甚至久瀉腹痛不止、冷痢等證。
熟地(三五錢),山藥(炒),白扁豆(炒。各二錢),吳茱萸(五七分,制),焦乾姜(一錢),白朮(一、二、三錢,土炒),炙草(一二錢)
水煎服。瀉甚者,加麵煨肉豆蔻一二錢,或破故紙亦可。氣虛勢甚者,加人參隨宜用。陽虛下脫不固者,加製附子一錢。腹痛甚者,加木香七分,或加製厚朴亦可。滯痛不通者,加當歸二三錢。滑脫不禁者,加烏梅二個,或北五味二十粒。若肝邪侮脾者,加肉桂一錢。
四神丸(附二神丸),治腎虛肝氣逆,不能消克,腹脹泄瀉,並治五更腎瀉神效。
補骨脂(四兩,酒浸一宿,炒),肉豆蔻(二兩,面里煨,去面),吳茱萸(一兩,鹽湯泡),五味子(三兩或二兩,炒)
為末,蒸餅丸。或姜煮棗,取棗肉,去姜,搗為丸,梧子大,每服二錢,米湯溫酒任下。一方補骨脂、肉豆蔻等分,吳茱萸、五味子減半。止用補骨脂、肉豆蔻二味,棗肉為丸,名二神丸,治五更早瀉功同。
四神散,治產後血虛,或瘀血腹痛。
當歸(二錢),川芎,白芍(炒透。各一錢),炮姜(五分)
水煎服。予謂白芍治血虛腹痛則可,若治瘀血作痛,未必然也。今炒透而與炮姜合用,故血虛瘀痛兼治之。
生化湯(見本卷生化湯論後。),失笑散(見中卷胞衣不下門。),通瘀煎,決津煎(俱見上卷鬼胎門。),四烏湯,六君子湯,八珍湯,六味丸(俱見上卷諸痛門。),理陰煎(見上卷惡阻門。),四物湯(見上卷安胎門。)
白話文:
腹痛論
當歸建中湯: 用於治療因風寒侵入虛弱的腹部,或是因傷寒吃了寒冷食物而引起的腹痛。
藥材:當歸(用酒洗過)、白芍(用酒炒過)、桂心、炙甘草(各二錢)。 搭配:生薑五片、紅棗三枚,用水煎煮。煮好後加入麥芽糖三匙,攪拌均勻後趁熱服用。
金匱當歸生薑羊肉湯: 用於治療產後腹部絞痛,以及寒冷月份生產,寒氣進入子宮,觸摸腹部會感到疼痛,肚臍下方脹滿的狀況。也用於治療寒疝、虛勞不足,以及胸脅疼痛且內部緊迫的症狀。
藥材:當歸(一兩)、生薑(一兩五錢)、羊肉(二斤,生的)。 做法:先煮羊肉,去除雜質和泡沫,取清湯,再加入當歸和生薑煮,分三次溫服。有些人會加入蔥、花椒、鹽來調味。如果寒氣較重,生薑可以加倍。如果疼痛嚴重並伴有嘔吐,可以加入橘皮和炒過的白朮。後人治療產後腹痛,用大量的人參、阿膠和生薑煎服,效果很好,這就是當歸生薑羊肉湯的變通用法。
金鈴子散: 用於治療產後寒氣侵入小腹,引起的寒疝,和因血瘀導致的腹脹有明顯區別。
藥材:川楝子(去核)、小茴香(炒過)、補骨脂、桂心(各一錢)。 搭配:生薑引藥,用水煎煮。加入木香一錢,磨成汁,攪拌均勻,飯前趁熱服用。我認為木香磨成汁二、三分沖服就足夠了。
五君子煎: 用於治療脾胃虛寒,伴隨嘔吐、腹瀉且有濕氣的狀況。
藥材:人參(二三錢)、白朮(炒過)、茯苓(各二錢)、乾薑(炒黃)(一二錢)、炙甘草(一錢)。 用水煎服。
胃關煎: 用於治療因脾腎虛寒引起的腹瀉,甚至長期腹瀉不止、腹痛、冷痢等症狀。
藥材:熟地(三五錢)、山藥(炒過)、白扁豆(炒過)(各二錢)、吳茱萸(炮製過)(五七分)、焦乾薑(一錢)、白朮(炒過)(一、二、三錢)、炙甘草(一二錢)。 用水煎服。腹瀉嚴重者,可以加入麵粉煨過的肉豆蔻一二錢,或是破故紙。氣虛嚴重者,可以隨情況加入人參。陽虛下脫不固者,加入製附子一錢。腹痛嚴重者,加入木香七分,或加入製厚朴。腹部滯痛不通者,加入當歸二三錢。滑脫不禁者,加入烏梅二個,或是北五味二十粒。如果肝邪侵犯脾,可以加入肉桂一錢。
四神丸(附二神丸): 用於治療腎虛肝氣逆,消化不良,腹脹腹瀉,也特別用於治療五更瀉(黎明時腹瀉)。
藥材:補骨脂(四兩,用酒浸泡一晚後炒過)、肉豆蔻(二兩,用麵粉包裹後煨過,去除麵粉)、吳茱萸(一兩,用鹽水泡過)、五味子(三兩或二兩,炒過)。 做法:將藥材磨成粉,用蒸餅做成藥丸。也可以用生薑煮紅棗,取棗肉,去除生薑,搗成藥丸,像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二錢,用米湯或溫酒送服。另一個配方是補骨脂和肉豆蔻等量,吳茱萸和五味子減半。只用補骨脂和肉豆蔻兩味藥,用棗肉做成藥丸,稱為二神丸,治療五更瀉效果相同。
四神散: 用於治療產後血虛或是有瘀血引起的腹痛。
藥材:當歸(二錢)、川芎、白芍(炒透)(各一錢)、炮薑(五分)。 用水煎服。我認為白芍對於治療血虛引起的腹痛有效果,但治療瘀血引起的腹痛效果不一定。現在將白芍炒透,再和炮薑一起使用,可以同時治療血虛和瘀血引起的腹痛。
生化湯:(詳細內容見本卷生化湯論) 失笑散:(詳細內容見中卷胞衣不下門) 通瘀煎,決津煎:(詳細內容見上卷鬼胎門) 四烏湯,六君子湯,八珍湯,六味丸:(詳細內容見上卷諸痛門) 理陰煎:(詳細內容見上卷惡阻門) 四物湯:(詳細內容見上卷安胎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