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世榮

《活幼口議》~ 卷之十七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七 (4)

1. 鎖肚脹急

議曰此一症候兒在胞胎中無恙,只由初生七日內有患觸受而成,急如水火,其作延久,漸見加重,以至肚上青筋,撮口不乳,其候甚速,得名脹急。其兒感觸邪氣入腹衝心,不能自化,遂變風候。及至成風,不可更投藥餌。雖然鎖肚撮口不乳,其色未變,精神未亂者,速便下藥,以通為度。

方通便安,功效至聖,無可疑者,兒已獲安,吻乳如法,漸次氣肚肉重,歡悅可愛。宜服真珠天麻丸(方在前急驚證內)。

白話文:

這種鎖肚脹急的病症,是嬰兒在母親肚子裡時沒有問題,只是出生後七天內受到某些因素影響而發生的。發病時非常緊急,就像火燒一樣,如果拖延時間久了,病情會越來越嚴重,甚至肚子上出現青筋、嘴巴緊閉無法吸奶,情況非常危急,所以稱之為脹急。這是因為嬰兒受到邪氣侵入腹部,直衝心臟,無法自行化解,進而轉變成風邪的症狀。一旦形成風邪,就不能再用藥物治療了。但是,如果出現鎖肚、嘴巴緊閉無法吸奶的情況,但嬰兒的臉色還沒變、精神狀況還沒混亂的時候,就應該趕快用藥,以通暢大小便為目標。

使用通便的藥方就能讓嬰兒平安,效果非常好,沒有什麼好懷疑的。嬰兒康復後,就能像正常一樣吸奶,身體也會逐漸恢復,變得健康可愛。建議服用真珠天麻丸(藥方記載在前面的急驚證裡)。

2. 附初生鎖肚撮口施藥法說

夫人才生下男女,忽有一症:男在三五七日,女即二四六日,奇偶之有數,陰陽之顯道者,遂感客忤,邪正相干,令兒肚緊,青筋禁口不乳。此由客情外來,致襲其邪,陰陽不順,胃觸其正。(初生男女,氣脈未定,精神未全,不經邪氣,所以古人禁客一臘,遠其此禍。)邪謂淫欲交適,殺氣侵臨。

(應非禮不正之屬,總皆邪屬。)上古醫家著述,繁雜難窮,至要世俗,雖有加文理,無灸法。(血氣方生,豈固經絡,若以艾炷,即為虛設。)既受此厄,越日移時,母泣父啼,痛心待斃,咸謂傷嗟,誰可與活?僕參執幼科,傳授四世𭷱緣,回祿之難,淬遜三紀,一日扣遇高明,深詰其妙方藥,秘傳屢用獲處。

嗚呼!天地生萬物,惟人尊貴,人能稽仰於天地之間,且天地豈特害於人,自是事在遇不遇之如此,稍有感傷悔怨,執滯於人情者多矣!僕輒行小惠普濟,初生躬對神聰,選材修合,其或高下民戶,生兒有被此難,無問輕重,不拘早晚,施與良餌,決定保全,頓然蘇活,豈小補哉!

上膈脹 中浣脹 食傷膨脹

議曰:膈與浣上下相承,膨與脹輕重自別。脘受疾久則痞悶,膈作病停則鬱結,是和膈隱胸堂,脘臨脾胃。膈者猶隔,也有如隔礙,脘者猶管也,通即流利。二位皆由食傷宿冷,眠臥過時,停滯氣不順於三焦,怯弱脈虛,傳於五臟,所謂脾不磨食不化,胃不開食無益,所以膨脹。

若於膨脹之時,不與消利,遂致虛滿,又於虛滿不為疏補,其氣即攻中脘,又於中浣不化,即冒上膈。既在上膈為疾,必作形症傳,即為重,醫莫容易取愈。食傷膨張宜服三稜煎丸,中脘痞脹宜服王氏塌氣丸,上膈郁脹宜服大茱連丸。

白話文:

剛出生的嬰兒,不論男女,都會遇到一種狀況:男嬰在出生後的第三、五、七天,女嬰則在第二、四、六天,這是因為陰陽奇偶的道理,導致嬰兒受到外來的邪氣干擾,正氣與邪氣互相衝突,使得嬰兒肚子緊繃、青筋浮現、無法張口吸奶。這是由於外來邪氣侵襲,導致陰陽不調、脾胃功能失常。(剛出生的嬰兒,氣血未定,精神不全,容易受邪氣侵擾,所以古人禁止外人探望嬰兒一個月,以避開這種禍害。)所謂的邪氣,指的是不正常的性行為、殺戮之氣等。(所有不正當的行為,都屬於邪氣。)古代醫書內容繁雜,難以窮盡,當今世俗,雖然有增加醫理,卻沒有灸法。(嬰兒血氣剛生,不宜用艾草燒灼經絡,否則只是徒勞。)一旦遇到這種狀況,過了幾天,母親哭泣、父親哀號,痛苦地等待孩子死亡,大家都感到悲傷,有誰能救活他們呢?我研究幼科醫學,傳承了四代,經歷了火災的磨難,隱居了三十年。有一天,我遇到了一位高人,他深入地教導我藥方,我多次使用,都能夠成功治癒。

唉!天地孕育萬物,人類最為尊貴,人能立足於天地之間,難道天地會特意傷害人類嗎?事情往往是機遇的問題,如果稍有感傷、悔恨、執著於人情,那就太多了!我常常行善,普濟眾生,面對剛出生的嬰兒,我虔誠地選擇藥材,調製藥物。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只要嬰兒遇到這種困難,不論輕重,不分早晚,我都會提供良藥,一定能保住他們的性命,讓他們立即恢復生機,這難道不是一點小小的貢獻嗎!

上膈脹、中脘脹、食積膨脹。

論述:膈與脘上下相連,膨與脹輕重有別。脘部患病久了就會感到痞悶,膈部患病停滯就會感到鬱結,膈部隱藏在胸腔,脘部接近脾胃。膈就像是阻隔,有阻礙之感,脘就像是管道,通暢則流利。這兩處都是因為飲食不當、受寒、睡眠不規律,導致氣機停滯、三焦不暢、身體虛弱、脈象虛弱,影響到五臟,所謂的脾臟無法磨碎食物,食物無法消化,胃口不開,吃東西也沒用,所以就會出現膨脹。

如果膨脹時沒有及時消導,就會導致虛滿,虛滿時沒有及時疏通補益,氣就會攻到中脘,中脘無法消化,就會影響到上膈。一旦疾病發展到上膈,必然會出現明顯的症狀,發展成重症,醫生很難治癒。食積膨脹宜服用三稜煎丸,中脘痞脹宜服用王氏塌氣丸,上膈鬱脹宜服用大茱連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