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世榮

《活幼口議》~ 卷之十五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五 (4)

1. 化風丹

法制黃牛膽(二兩) 羌活 獨活(各一兩) 天麻 防風 甘草 荊芥穗 人參 川芎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皂子大,每服一丸,薄荷湯化下服。

議曰:風之為病,其狀多端,皆由腠理疏弱,榮衛虛怯,經絡不順,關竅閉塞,其氣霾痊爵勃(音弗),其脈凝注,

有同天地晦冥,日月暈蝕,颷暴發與精神俱漬者,一身四體皆不我有,是謂風癇之至也。所謂化風,化其所受之風,不待久傳迅變。凡該五臟蘊熱,三焦作壅,速與流利,熱即風生,壅即風長,關竅不通,其風何能自散?若言化之,即順助之,其榮衛經絡順得流行。若也便與截風定搐,為已成癇,其風不散,若更攻擊,即衝任百脈,雖不發作,畢竟隱伏,久而再發,無能去根,此方得名化風,不復加進矣。

比金丹方 人參 白茯苓 遠志(去心) 山藥 辰砂 天麻(各一分) 石菖蒲 川芎 甘草(炙各一分) 天南星(炮二兩,生薑汁製) 麝(一)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皂子大,每服一粒,煎金銀薄荷湯化下。

議曰:風行於四時,和順於內外,長養萬物,能生能敗,法令至周,惟風之德。夫人一身亦同天地,順則和,逆則害。所發之風,由其虛而作,應其熱而生,有其痰與熱而發其驚,關竅不通,氣脈流注,遂有傳變於身為害,當用逐之,何向?童稚幼雛,嫩嬌危脆,百病總歸於可,豈可取次疏怠?凡治風有法度,不可極力施功。若停待即須臾而更倉皇,即拙謬而失深意。

審詳隨其逆順以療之,襲逐在後,預追不及,聽載在前,猶化不盡者,正謂庸工醫之陋也。善治驚癇也,化其痰和其氣,鎮心神安魂魄,通關竅順經絡,使其榮衛常順流行,調其臟腑長和充實,邪自和,生風從何入?雖有些小自然而散。此癇由驚為疾,豈可見留?常令血脈充肌膚壯,頭目清,精神備,飲食即睡臥穩,寒暑知時,臟腑常固,其經絡自和,榮衛自順,比金之名,決定不壞,斯乃順調善攝而已。

白話文:

[化風丹]

**藥材製作方法:**取黃牛膽汁(二兩),羌活、獨活(各一兩),天麻、防風、甘草、荊芥穗、人參、川芎。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煉製成丸,每顆如皂角子大小。每次服用一丸,用薄荷湯化開後服用。

**醫理探討:**風這種病症,表現多種多樣,都是因為人體皮膚腠理疏鬆、營衛之氣虛弱、經絡運行不暢、關竅閉塞所導致的。病氣來勢洶湧、變化迅速,脈象凝滯不通,如同天地昏暗、日月出現暈圈蝕損一樣。有的情況下,風邪發作猛烈,會導致精神恍惚,感覺身體四肢都不屬於自己,這就是所謂的「風癇」發作。所謂的「化風」,就是化解人體所受的風邪,不要讓它久留而迅速產生變化。凡是五臟蘊藏熱邪、三焦氣機壅塞的,要快速疏通、導瀉。因為熱盛就會生風,壅塞就會使風邪增長,關竅不通,風邪就無法自行消散。所謂的「化風」,就是順勢疏導,使營衛之氣和經絡能夠順暢運行。如果一開始就用截斷風邪、鎮定抽搐的藥物,那是針對已經形成癇症的。這樣做無法散去風邪,如果再用猛烈攻伐的藥物,就會衝擊任脈和全身經脈。即使暫時不發病,病邪也會潛伏下來,時間久了就會再次發作,無法根治。這個方子之所以稱為「化風」,就是因為它不會再進一步加重病情。

[比金丹方]

**藥材製作方法:**人參、白茯苓、遠志(去心)、山藥、辰砂、天麻(各一分)、石菖蒲、川芎、甘草(炙,各一分)、天南星(炮製二兩,用生薑汁炮製)、麝香(一分)。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蜂蜜煉製成丸,每顆如皂角子大小。每次服用一粒,用煎好的金銀花薄荷湯化開後服用。

**醫理探討:**風邪運行於一年四季,和順則對內外都有益,能滋養萬物,也能破壞事物,其規律至為周密,這就是風的德性。人的身體也如同天地一樣,順應自然就會和諧,違背自然就會有害。所發生的風病,是因為體質虛弱而產生,感應到熱邪而發生,或者因為痰和熱邪而導致驚厥。關竅不通,氣血運行不暢,就會在身體上產生病變,應當驅逐風邪,但要朝哪個方向驅逐呢?兒童幼小嬌弱,抵抗力差,各種疾病都會侵襲,怎麼可以隨意疏忽?凡是治療風病,要有方法和分寸,不可過度用藥。如果停滯不治,病情會立刻加重,也會因為治療不當而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

要仔細地根據病情的順逆來治療,驅逐病邪應該在病邪產生之後,事先預防則來不及。聽任病邪在先,要盡力化解,如果化解不盡,正是庸醫的不足之處。善於治療驚癇的醫生,應該化解痰液,調和氣機,鎮靜心神,安定魂魄,疏通關竅,暢通經絡,使營衛之氣能夠正常運行,調節臟腑使其和諧充實,這樣邪氣自然就會消散。風邪從何而入?即使偶爾有些微小的風邪也會自然消散。這種癇病是因為受到驚嚇而引起的,怎麼可以放任不管?要經常保持血脈充盈、肌肉強壯、頭腦清醒、精神飽滿、飲食正常、睡眠安穩、能感知寒暑變化、臟腑功能穩固,這樣經絡自然就會和諧,營衛之氣也會順暢運行。「比金丹」的名字,寓意著這種治療效果不會失效,這就是順應自然規律,善於調攝養生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