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發揮》~ 卷之三 (17)
卷之三 (17)
1. 泄瀉
一兒病瀉。大渴不止。醫以五苓散玉露散皆不效。病益困。腮妍唇紅。予見之曰。不可治也。泄瀉大渴者。水去谷少。津液不足故也。法當用白朮散。補其津液可也。乃服五苓散玉露散滲利之劑。重亡津液。脾胃轉虛。訣云。大渴不止。止而又渴者死。泄瀉不止。精神好者死。父母不信。三日後。發搐而死。
壬子經魁萬賓蘭。石泉翁之伯子也。翁得子晚。始生賓蘭。愛如珠玉。周歲得水瀉。一日夜十餘行。翁善醫。自作理中湯加訶子肉豆蔻與之。不效。乃急請予至。敘其用藥不效。予曰。正理論云。理中者。理中氣也。治泄不利小便。非其治也。遂用五苓散去桂加甘草。一服瀉止。
三日後遍身發出赤斑。石泉懼。予曰。無妨。活人書云。傷寒病下之太早。熱氣乘虛入胃發斑。今夏月熱盛之時。瀉久裡虛。熱氣乘虛而入。且多服理中辛甘之劑。熱留胃中。今發赤斑。熱自里而出於表也。宜作化斑湯必易愈。翁曰。石膏性寒。非瀉所宜。曰。有是病則投是藥。
在夏月白虎猶宜用也。一服而斑沒熱退。
本縣大尹朱云閣。公子病泄。十日不止。眾醫或用理中五苓益元白朮散等。皆不效。瀉渴益甚。公亟召余至。視其外侯。啟曰。渴太甚當先止渴。公曰當先止瀉。余曰。病本濕熱。水穀不分。更飲水多。則濕傷脾胃。水積腸胃。所瀉之水。乃所飲之水也。故當先止其渴。渴止瀉亦止矣。
公曰。當用何方。曰。白朮散。尹曰。已服過多。余曰。用之不同也。尹曰。用之更有別法乎。余曰。本方在常與服之。此常字便是法也。蓋白朮散。乃治瀉作渴之神方。此方有二法。人參白朮茯苓甘草藿香木香六味各一錢。葛根倍二錢者。泄瀉久不止。胃中津液下陷也。故葛根倍用之。
以升胃中之津液。此一法也。今人不知倍用之法。與六味等分同。故效少也。兒病渴者。湯水不離。今人不知常服之法。以藥常代湯飲之也。故所用之方雖是。所用之法不同。藥劑少而湯水猶多。藥少湯多。猶以一杯之水。救一車薪之火。水不勝火。如何有效。當作大劑煎湯以代湯水飲之。
渴只飲本方。一切湯水禁之勿與。則胃氣上升。津液自生。渴瀉止矣。尹聞而是之。果一劑治矣。不問泄瀉痢疾。並宜服此。多多益善。不唯泄瀉可止。亦不至脾虛生風也。真神妙方也。謹詳述之。公子脾胃素弱。常傷食。一醫枳朮丸。保和丸。其意常用枳朮丸補脾。至傷食則服保和丸。
不效。公以問予。予曰。此法固好。但專用枳朮丸。則無消導之藥。初不能制其飲食之傷。專服保和丸。則脾胃之虛。不能勝其消導。而反損中和之氣。當立一方。七分補養。三分消導。則脾胃自強。不能再傷矣。公曰。甚善。汝作一方來看。余乃制用人參白朮青皮陳皮甘草木香縮砂仁山藥蓮肉使君子神麯麥芽為末。
白話文:
一個小孩拉肚子,非常口渴,看了醫生,用了五苓散和玉露散都沒效,病情更加嚴重。臉頰紅潤,嘴唇鮮紅。我看了說:「這沒救了。拉肚子又很口渴,表示身體的水分都流失了,腸胃裡的食物也沒消化,導致體內的津液不足。應該用白朮散來補充津液才對。現在卻用了五苓散、玉露散這些利尿的藥,讓津液流失更多,脾胃也更虛弱。」古籍說:「如果口渴一直沒停,停了又渴,就是死症。拉肚子不止,但精神還不錯,也是死症。」孩子的父母不相信,三天後,小孩就抽搐死了。
壬子年考取舉人的萬賓蘭,是石泉翁的大兒子。石泉翁晚年得子,把賓蘭當成寶貝一樣疼愛。賓蘭一歲的時候得了拉肚子,一天拉十幾次。石泉翁很懂醫術,自己用理中湯加訶子、肉豆蔻給他吃,但沒效。於是急忙請我去看診。他跟我說了他用的藥都沒效。我說:「正統醫理說,理中湯是調理中氣的,它治療拉肚子卻不利小便,這樣不對症。」所以我用了五苓散去掉桂枝,加上甘草,吃了一帖,拉肚子就止住了。
三天後,他全身出現紅色斑點,石泉翁很害怕。我說:「沒關係。《活人書》說,傷寒病太早用藥導致腹瀉,熱氣會趁虛進入胃部而發出斑點。現在是夏天,天氣很熱,又拉肚子很久,身體虛弱,熱氣就趁虛進入體內,加上吃了太多理中湯這種辛辣溫熱的藥,熱就積在胃裡。現在發出紅斑,是熱從身體內部發到體表的表現。應該用化斑湯,很快就會好。」石泉翁說:「石膏性寒,拉肚子不適合用。」我說:「有這個病就該用這個藥。」
夏天用白虎湯也是可以的。吃了一帖藥,紅斑就消失了,熱也退了。
本縣的大官朱云閣,他的兒子拉肚子,十天都沒好。許多醫生有的用理中湯、五苓散、益元散、白朮散等,都沒效。拉肚子跟口渴越來越嚴重。朱云閣急忙請我去看診。我看了孩子的狀況,就說:「口渴太嚴重,應該先止渴。」朱云閣說:「應該先止瀉。」我說:「這病是濕熱引起的,水跟食物分不開,喝越多水,濕氣就越傷脾胃,水就積在腸胃裡,拉出來的水,都是喝進去的水。所以應該先止渴,口渴止了,拉肚子也會停。」
朱云閣問:「那該用什麼藥?」我說:「白朮散。」朱云閣說:「已經吃過很多了。」我說:「用法不一樣。」朱云閣說:「用法有什麼特別的?」我說:「這個藥方本來就應該常常服用,這個『常』字就是重點。白朮散是治療拉肚子和口渴的神奇藥方。這藥方有兩種用法,一種是人參、白朮、茯苓、甘草、藿香、木香各一錢,葛根加倍用兩錢。這是治療拉肚子很久不止,導致胃中津液下陷的。所以葛根要加倍用,才能提升胃裡的津液。現在的人不知道加倍用的方法,把所有藥材都等量使用,效果就不好。小孩口渴,水一直喝不停,現在的人不知道常常服用藥的方法,把藥當作開水喝。所以用的藥雖然對,但用法不對。藥用得少,喝的水卻很多。藥少水多,就像用一杯水去救一車燃燒的柴火一樣,水不夠滅火,怎麼會有效?應該用大量的藥材煎湯,當開水喝。」
「口渴就只喝這個藥湯,所有其他的水都不要喝,這樣胃氣就能上升,津液自然產生,口渴跟拉肚子就會止住。」朱云閣聽了我的話,照著做,果然一帖藥就好。不論是拉肚子還是痢疾,都適合服用這個藥,而且多多益善。不僅能止住拉肚子,也不會導致脾虛生風。這真的是神奇的藥方。我詳細地說明原因。朱云閣的兒子脾胃向來虛弱,常常因為吃太飽而消化不良。有個醫生給他開了枳朮丸和保和丸。那個醫生認為,應該常常用枳朮丸來補脾,吃到消化不良就吃保和丸。
但效果不好。朱云閣問我意見。我說:「這個方法雖然不錯,但是單用枳朮丸,沒有消食的藥材,一開始不能控制他吃太多造成的傷害。單用保和丸,脾胃又太虛弱,無法承受藥物的消導作用,反而會損耗中和之氣。應該開一個藥方,七分補養,三分消導,這樣脾胃自然會強壯,就不會再因為飲食而受傷。」朱云閣說:「很好,你開個藥方給我看看。」於是我開了個藥方,用人參、白朮、青皮、陳皮、甘草、木香、縮砂仁、山藥、蓮肉、使君子、神麯、麥芽磨成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