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全
《幼科發揮》~ 卷之三 (11)
卷之三 (11)
1. 吐瀉
一兒周歲。吐瀉並作。時天大寒。醫用理中胃苓丸。服之不效。予曰。此表裡有寒邪。未得發散也。取益黃散與之。其夜得大汗而止。
一女歲半。與前兒同症。吐瀉。此傷食也。前有外感風邪。故用益黃散。溫其表裡之寒。此只是傷食。用胃苓丸一粒丹陳壁土湯下。調其脾胃。消其食積。而吐瀉俱止。
一兒暴吐瀉。上下所出皆乳不化。用理中丸服之效。
一兒暴吐瀉。上下所出皆黃水。中有乳片不化者。用二陳湯。加黃連薑汁炒煎服效。
或問。二病同。而治之異者。何也。曰。所出之乳不化者。胃有寒也。故以理中丸急溫之。所出乳片不化者。胃有熱邪。熱不殺穀。宜半夏黃連以解之。此同病異治法也。
白話文:
一個小孩滿一歲,上吐下瀉同時發生,當時天氣非常寒冷。醫生用理中湯和胃苓丸治療,但沒有效果。我說:「這是因為體表和體內都有寒邪,沒有發散出去。」我拿益黃散給他服用,當晚就出了很多汗而停止了吐瀉。
一個女孩一歲半,症狀和之前的小孩一樣,也是上吐下瀉。這是因為飲食傷了脾胃。之前的小孩是因為有外感風邪,所以用益黃散來溫暖體表和體內的寒氣。這個女孩只是單純的飲食積滯,所以用胃苓丸一顆,搭配陳壁土湯送服,調理她的脾胃,消除積食,吐瀉就都停止了。
一個小孩突然上吐下瀉,吐出來和排出來的都是沒有消化的乳汁。用理中丸治療後有效。
一個小孩突然上吐下瀉,吐出來和排出來的都是黃水,裡面有沒消化的乳片。用二陳湯,加上黃連和薑汁一起炒過後煎煮服用,就有效了。
有人問:「這兩個病症相同,為什麼治療方法卻不同呢?」我說:「吐出來的都是沒消化的乳汁,是因為胃裡有寒氣,所以用理中丸緊急溫暖胃部。而吐出來的是沒消化的乳片,是因為胃裡有熱邪,熱邪沒有消化食物,所以應該用半夏和黃連來解除熱邪。」這就是同病異治的方法。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