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全

《幼科發揮》~ 卷之三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6)

1. 脹病

一兒善食腹大。予用保和丸胃苓丸二方。相間調理而愈。

一兒因傷食腹痛脹。醫用藥下之愈。又傷食腹脹。醫再下之。予聞之曰。非其治也。誤殺此兒。果半年而死。或問。何料之神也。曰。有食飽傷胃而脹。法宜消導之。不可攻下也。有脾虛不能消食。食飽則脹者。此宜補脾。以助其傳化可也。豈可下乎。此兒初脹。食飽傷脾也。

不行消導。乃下之。誤矣。後又腹脹。則脾虛之病也。再三下之。不大誤乎。屢下屢脹。故令腹大無紋。臍突背平而死。雖醫之誤。不聽吾言。父母之過也。

腹中有癖。瘧後多有之。兒有癖者。常作寒熱似瘧。不可作瘧治也。癖去則寒熱自止。家傳消癖丸甚效。

人參,陳皮,三稜,莪朮,木香,黃連,砂仁,鱉甲,枳實,夜明砂,使君子,乾蟾,半夏曲,麥芽,海昆布,上為末。酒糊丸。麻子大。米飲下。

先翁治癖只用香蟾丸。此家傳十三方也。

木香,人參,黃耆,當歸,桔梗,三稜,莪朮,鱉甲,綠礬,枳實,使君子,楝根皮,訶子,乾蟾(七錢五分),黃連(一兩),上為末。丸如綠豆大。每服三四十丸。米飲下。

白話文:

一個小孩很會吃,肚子也因此脹大。我用保和丸和胃苓丸這兩個方子,交替調理,結果就治好了。

另一個小孩因為吃太多東西,導致肚子痛又脹氣。醫生用藥幫他瀉下,病就好了。後來他又因為吃太多東西肚子脹氣,醫生又幫他瀉下。我聽到後說,這樣治療不對,會害死這個小孩。果然半年後他就死了。有人問我,你怎麼這麼料事如神?我說,有的是因為吃太飽傷到胃而脹氣,這種情況應該用消食導滯的方法,不可以攻下;有的是因為脾虛不能消化食物,吃飽就脹氣,這種情況應該補脾,幫助他消化,怎麼可以用瀉下的方法呢?這個小孩第一次脹氣,是因為吃太飽傷到脾胃,卻沒有用消食導滯的方法,反而用瀉下,這就錯了。後來又肚子脹氣,那就是脾虛的毛病了,還一再用瀉下,這不是大錯特錯嗎?連續瀉下,就連續脹氣,所以讓他的肚子大到沒有紋路,肚臍突出,背部平坦,最後就死了。雖然是醫生用錯方法,但不聽我的話,也是父母的過錯啊。

肚子裡有腫塊,瘧疾過後常常會有這種情況。小孩肚子有腫塊,常常會發冷發熱,像瘧疾一樣,但不能當作瘧疾來治療。把腫塊消掉,發冷發熱自然就會停止。家傳的消癖丸很有效。

人參、陳皮、三稜、莪朮、木香、黃連、砂仁、鱉甲、枳實、夜明砂、使君子、乾蟾、半夏曲、麥芽、海昆布,把這些藥材磨成粉末,用酒調成糊狀做成藥丸,像麻子那麼大,用米湯送服。

先父治療腫塊只用香蟾丸,這是家傳的十三個方子之一。

木香、人參、黃耆、當歸、桔梗、三稜、莪朮、鱉甲、綠礬、枳實、使君子、楝根皮、訶子、乾蟾(七錢五分)、黃連(一兩),把這些藥材磨成粉末,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四十丸,用米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