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液本草》~ 卷之五 (13)
卷之五 (13)
1. 桃仁
氣溫,味苦、甘、性平,苦重於甘,陰中陽也。無毒。
入手、足厥陰經。
《象》云:治大便血結、血秘、血燥,通潤大便。七宣丸中,專治血結,破血。以湯浸,去皮尖,研如泥用。
《心》云:苦以泄滯血,甘以生新血,故凝血須用。又去血中之熱。
《本草》云:主瘀血血閉,癥瘕邪氣。殺小蟲,止咳逆上氣,消心下堅。除卒暴擊血,通月水,止痛破血。入手足厥陰。
《衍義》云:老人虛秘,與柏子仁、火麻仁、松子仁,等分同研,熔白蠟,和丸如桐子大。以少黃丹湯下。仲景治中焦畜血用之。
白話文:
桃仁,味道苦、甘,性質平和,苦味比甘味重,屬於陰中帶陽的藥性。沒有毒性。
主要歸屬於手厥陰肝經和足厥陰肝經。
《藥物象義》說:可以治療大便出血、血結、便秘、血燥等症狀,能夠潤滑腸道,使大便通暢。七宣丸中,特別用於治療血結,能破除瘀血。使用時,需要先用熱水浸泡,去除外皮和尖端,然後搗爛如泥使用。
《藥性心源》說:苦味可以疏導淤積的血塊,甘味可以生成新的血液,所以對於凝結的血塊必須使用。又可以去除血液中的熱邪。
《本草綱目》說:主要治療瘀血、血閉、癥瘕積塊等病症,能夠驅除邪氣。可以殺滅小蟲,止咳逆、上氣,消除心下堅硬的感覺。可以去除突然發生的瘀血,使月經暢通,止痛、破血。歸屬於手足厥陰經。
《藥物衍義》說:老年人因虛弱引起的便秘,可以和柏子仁、火麻仁、松子仁等分研磨,加入熔化的白蠟,製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用少量的黃丹湯送服。張仲景治療中焦蓄血的病症也使用此藥。
2. 杏仁
氣溫,味甘、苦,冷利。有小毒。
入手太陰經。
《象》云:除肺燥,治風燥在胸膈間。麩炒,去皮尖用。
《心》云:散結潤燥,散肺之風及熱,是以風熱嗽者用之。
《本草》云:咳逆上氣雷鳴,喉痹。下氣,產乳金瘡,寒心賁豚。驚癇,心下煩熱,風氣往來,時行頭痛。解肌,消心下急,殺狗毒。破氣,入手太陰。王朝奉治傷寒,氣上喘,沖逆者,麻黃湯內加杏仁、陳皮;若氣不喘,沖逆者,減杏仁、陳皮。知其能瀉肺也。《東垣》云:杏仁下喘,用治氣也。
桃仁療狂,用治血也。桃、杏仁俱治大便秘,當以氣血分之。晝則難便,行陽氣也;夜則難便,行陰血也。大腸雖屬庚,為白腸,以晝夜言之,氣血不可不分也。年虛人大便燥秘、不可過泄者,脈浮在氣,杏仁、陳皮;脈沉在血,桃仁、陳皮。所以俱用陳皮者,以其手陽明病,與手太陰俱為表裡也。
賁門上主往來,魄門下主收閉,故王氏言肺與大腸為通道也。
白話文:
杏仁的性質是氣味溫和,味道甘甜、苦澀,性屬寒涼而帶有滑利性,並且有輕微毒性。
它主要作用於手太陰肺經。
《藥物象解》說:杏仁能去除肺的乾燥,治療風燥引起的胸膈不適。使用時,需要用麩皮炒過,並去除外皮和尖端。
《藥性賦》說:杏仁能疏散凝結,滋潤乾燥,散除肺中的風邪和熱邪,因此對於風熱引起的咳嗽很有效。
《本草綱目》說:杏仁能治療咳嗽、氣逆上衝、喉嚨腫痛。它有降氣的作用,也能促進產乳,治療金瘡(外傷),以及因寒氣引起的胸腹部不適。還能治療驚癇、心下煩熱、風邪遊走不定、時發性頭痛。杏仁能解除肌肉的緊張,消除心下急迫感,並能解狗毒。它具有破氣的作用,主要作用於手太陰肺經。王朝奉治療傷寒,遇到氣喘、氣往上衝逆的患者,會在麻黃湯中加入杏仁和陳皮;如果氣不喘、只是氣往上衝逆,則會減少杏仁和陳皮的用量。可見杏仁具有瀉肺的作用。《東垣》認為,杏仁能降氣平喘,這是因為它能治療氣機不順。
桃仁能治療狂躁,是因為它能治療血分的問題。桃仁和杏仁都能治療便秘,但要根據氣血的不同情況來區分使用。白天大便難解,是因為陽氣運行不暢;夜晚大便難解,則是因為陰血運行不暢。大腸雖然屬於庚金,是白腸,但從晝夜來看,也要區分氣血的情況。對於年老體虛、大便乾燥難解,又不宜過度瀉下的患者,脈浮表示病在氣分,可以使用杏仁和陳皮;脈沉表示病在血分,可以使用桃仁和陳皮。之所以都使用陳皮,是因為手陽明大腸經的病與手太陰肺經的病互為表裡。
賁門主管食物的來往,魄門主管排泄的關閉,因此王氏說肺與大腸是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