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液本草》~ 卷之五 (11)
卷之五 (11)
1. 芫花
氣溫,味辛、苦。有小毒。
《本草》云:主咳逆上氣,喉鳴喘急,咽腫短氣,蠱毒鬼瘧,癰腫疝瘕。殺蟲魚。消胸中痰水,喜(聲去)唾,水腫,五水在五臟、皮膚及腰痛。下寒毒、肉毒。久服令人虛。仲景治太陽中風,脅下痛,嘔逆者,可攻,十棗湯主之。
《液》云:胡洽治痰癖飲,加以大黃、甘草,五物同煎。以相反主之,欲其大吐也。治之大略,水者,肺、腎、胃三經所主,有五臟、六腑、十二經之部分,上而頭,中而四肢,下而腰臍,外而皮毛,中而肌肉,內而筋骨。脈有尺寸之殊,浮沉之異,不可輕瀉,當知病在何經何臟,誤用則害深。然大意泄濕,內云五物者,即甘遂、大戟、芫花、大黃、甘草也。
白話文:
芫花,性味辛、苦,帶有輕微毒性。
《本草》記載:主要治療咳嗽氣逆上衝、喉嚨發出喘鳴急促聲、咽喉腫痛、呼吸短促、蠱毒鬼瘧、癰腫、疝氣腫塊等症狀。還能殺死寄生蟲和魚類。可以消除胸腔中的痰水,改善喜歡吐口水的情況,也能治療水腫,包括五臟、皮膚、腰痛等處的水腫。能去除體內的寒毒和肉毒。長期服用會使人體虛弱。張仲景用來治療太陽中風,出現脅下疼痛、嘔吐的病症,可以採取攻下的方法,可以使用十棗湯來治療。
《醫學入門》記載:胡洽用來治療痰飲積聚的疾病,會加入大黃、甘草,將五種藥材一同煎煮。使用這些相反藥性的藥材,是為了達到大量嘔吐的效果。治療水腫的大致原則是,水腫與肺、腎、胃三經有關,涉及到五臟、六腑、十二經脈的各個部分,上至頭部,中至四肢,下至腰部肚臍,外至皮膚毛髮,中至肌肉,內至筋骨。脈象有寸脈和尺脈的區別,也有浮脈和沉脈的不同,不可以輕易使用瀉下的藥物,應該先了解病症在哪一條經脈和哪一個臟腑,如果誤用瀉下的藥物,就會造成很深的傷害。然而,大方向是要排除濕氣,書中所說的五種藥材,就是甘遂、大戟、芫花、大黃、甘草。
2. 蘇木
氣平,味甘、咸。甘而酸、辛,性平。甘勝於酸辛,陽中之陰。無毒。
《本草》云:主破血,產後血脹悶欲死者。排膿止痛,消癰腫瘀血,婦人月水不調及血暈口噤。
《心》云:性平,甘勝於酸辛。去風,與防風同用。
《珍》云:破死血。
白話文:
性味平和,味道甘甜、帶鹹。雖然也帶有酸味和辛味,但整體來說性質平和。甘甜味比酸味和辛味更明顯,屬於陽中有陰的性質。沒有毒性。
《本草》記載:主要功效是破除瘀血,特別適用於產後因瘀血導致腹脹悶痛,甚至瀕臨死亡的狀況。也能夠排除膿液、止痛,消除癰腫、瘀血,以及治療婦女月經不調和血暈導致的口噤。
《心》的記載:性質平和,甘味比酸味和辛味更突出。可以祛風,與防風一起使用效果更佳。
《珍珠囊》的記載:可以破除死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