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八·脾臟部(下) (11)
集之八·脾臟部(下) (11)
1. 食積
肚硬而熱於他處,或瀉或嘔,因飲食過飽,飽後即睡而得。茅先生用牛黃丸取積,後用勻氣散調理。常服萬靈丸即愈。錢氏消積丸、真珠丸。(方見前)
快膈消食丸
砂仁,淨陳皮,三稜,莪朮,神麯,麥糵(各半兩),淨香附子(另炒一兩)
為末,糊丸如麻子大。食後白湯下。看輕重,卻用下積藥,一方,加制枳殼。
白話文:
肚子脹硬且身體其他地方發熱,有時會拉肚子或嘔吐,這是因為飲食過量,吃飽後馬上睡覺所導致的。茅先生使用牛黃丸來消除積食,之後再用勻氣散來調理。經常服用萬靈丸就能痊癒。錢氏的消積丸、真珠丸(藥方見前述)也能治療。
快膈消食丸
砂仁、陳皮(要乾淨的)、三稜、莪朮、神麯、麥芽(各半兩),另外加入炒過的香附子(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用米糊做成如麻子大小的藥丸。飯後用白開水送服。視病情輕重,可搭配消積的藥物,一個配方是加上製過的枳殼。
2. 氣積
其候面色黃白,不進食,腹痛,夭矯啼叫,利如蟹渤,此因榮衛不和,二氣乖忤,日久得之。茅先生用萬靈丸、勻氣散、醒脾散、建脾散相夾調理。
《秘錄》治小兒氣癖,取三稜汁作羹粥,以米麵為之與乳母食,每日取一棗大與兒吃亦得,作粥與羹熱食之。治小兒十歲以下及新生百日,無問癇熱、無辜、痃癖等皆理之,妙不可言。
白話文:
這種情況的症狀是臉色黃白,不想吃東西,肚子痛,身體扭動哭鬧,拉肚子像螃蟹拉出來的稀便,這是因為體內營氣和衛氣不調和,兩種氣互相違逆,時間久了就會這樣。茅先生會用萬靈丸、勻氣散、醒脾散、建脾散這些藥搭配來調理。
《秘錄》記載治療小兒氣積,可以取三稜汁做成羹或粥,用米麵製作給乳母吃,每天取像棗子那麼大給小孩吃也可以,做成粥或羹趁熱吃。這個方法可以治療十歲以下的小孩及剛出生一百天內的新生兒,無論是癲癇發熱、不明原因的疾病、痃癖等都可以治療,效果非常好。
3. 中脾積
面黃如土色,或面帶虛浮,臍上微痛,肚皮熱,飲食減少,才食、便言臍上及腹中痛,所食不化,頭微熱。此因先食硬物或冷物,所傷在脾,治之先下青金丸(見前)取下脾中積,後用勻氣散、醒脾散調理。常服健脾散、萬靈丸即愈。
白話文:
臉色蠟黃像泥土一樣,或者臉色虛腫浮泡,肚臍上方微微疼痛,肚皮發熱,食慾減少,剛吃完東西就說肚臍上方和肚子裡面痛,吃下去的東西消化不了,頭部微微發熱。這是因為之前吃了堅硬或冰冷的食物,傷到脾胃所導致。治療方法是先服用青金丸(做法見前面),把脾胃中的積滯排泄出來,之後再用勻氣散、醒脾散來調理。平時常吃健脾散、萬靈丸就可以痊癒。
4. 驚積
〔曾〕有時時泄清水如生米汁,是受傷而復有積,煩悶啾唧,常以生嗔,名為驚積。先解驚,後理積,解驚五苓散或百解散,理積三稜散或烏犀丸及三解散,炒神麯、生薑、煎湯調服醒脾散、沉香檳榔丸,寧驚化積,壯氣和胃,仍節冷乳,自然平治。
〔莊氏〕,紫金丸,治大人小兒,因驚積聚黏滑毒物在脾胃,累曾用藥取不下,變成虛中積。大人吃食吐逆,心腹脹滿,夜有虛汗,日漸瘦惡,用薑棗湯下七丸。婦人血氣,米飲下五丸至七丸。小兒驚積,體熱困重,目不開,用黃連、甘草、桃仁、薄荷、湯化膩粉一字許下。一歲上三歲下三丸,小兒只可一丸二丸。
蠍梢(三七個),犀角末,銀末,硃砂(各一錢)
上研極細末,用水麵糊為丸綠豆大。依前湯使。
〔莊氏〕,軟金丸,治驚疳,下積聚。
青黛,膩粉,胡黃連,麝香(各二錢半),寒食麵(三錢),使君子(三個),天漿子(三七個)
上七味,研勻,滴水丸梧桐子大。每服一丸,用金銀薄荷湯化下。
〔劉氏〕,桃紅散,治小兒驚積、疳積,常服進食,面如桃花。
馬牙硝,硃砂,茯苓,人參(各等分)
上末之。二歲服二字,一歲一字,三歲亦二字,四五歲三字,新汲水入少蜜調下。蜜水約盞內三分許。
湯氏云:驚癖須用礞石藥方可治之。
白話文:
有些人會時常腹瀉,排出像生米汁一樣的清水,這是因為受傷後又產生了積滯。這種情況會讓人煩躁不安、哭鬧不停,常常容易發怒,稱為「驚積」。治療上要先處理驚嚇的問題,再處理積滯。處理驚嚇可以用五苓散或百解散,處理積滯可以用三稜散、烏犀丸或三解散。另外,可以用炒過的麥芽、生薑煎湯,加入醒脾散或沉香檳榔丸來調服,這樣可以安神定驚、化解積滯、強健脾胃。同時也要注意不要吃過冷的奶水,這樣自然就能痊癒。
莊氏的紫金丸,可以治療大人小孩因驚嚇導致積聚、黏膩毒物停留在脾胃,長期用藥都無法去除,變成虛弱型的積滯。大人會有吃東西就吐、心腹脹滿、晚上盜汗、身體逐漸消瘦等情況,可以用薑棗湯送服七丸。婦女則可以用米湯送服五到七丸。小孩如果有驚積,會發熱、精神不濟、眼睛睜不開,可以用黃連、甘草、桃仁、薄荷煎湯,化開少許膩粉來服用,一歲以上三歲以下吃三丸,年紀小的嬰兒只能吃一兩丸。
用蠍子尾巴(三到七個)、犀牛角粉、銀粉、硃砂(各一錢)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水和麵粉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再用原來的湯藥送服。
莊氏的軟金丸,可以治療驚嚇引起的疳積,並消除積聚。藥材有青黛、膩粉、胡黃連、麝香(各二錢半)、寒食麵(三錢)、使君子(三個)、天漿子(三到七個),將以上七種藥材研磨均勻,加水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用金銀花薄荷湯化開送服。
劉氏的桃紅散,可以治療小孩的驚積、疳積,長期服用可以幫助消化,讓面色像桃花一樣紅潤。藥材有馬牙硝、硃砂、茯苓、人參(各等分),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兩歲的小孩服用兩字(中藥計量單位),一歲的小孩服用一字,三歲的小孩也服用兩字,四五歲的小孩服用三字,用剛打上的井水加入少許蜂蜜調和後服用,蜜水大約佔小碗的三分之一。
湯氏說:驚嚇引起的癖病,必須用礞石這種藥材才能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