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八·脾臟部(下) (8)
集之八·脾臟部(下) (8)
1. 積
《聚寶方》,聖餅子,取一切積及虛中積、下風涎藥,取病甚穩,全不搜攪。
輕粉,粉霜(各四錢),石燕子(大者二枚,先為細末),延胡索(大者二十八個,為末)
上四味同研勻,滴水和丸如大棋子大,仍放厚,陰乾。每服一餅,先用熟水浸軟,冷漿水調下,臨臥更深服,後急漱口。此藥只取積滯,並不損氣,更臨時加減。若下驚積,則每料更入硃砂、生龍腦各一錢重,小兒一餅作四服,或便捏成小餅子。
〔吉氏〕,追魂散,治果子傷積。
白丁香,輕粉,官桂(去粗皮。各三錢)
上為末。冷水調下半錢。睡時服,來日取下所傷物,用異功散煎紫蘇、木瓜湯調,三服,和氣。(異功散方見吐瀉。)
沉香檳榔丸,和脾助胃,進食清神,寬胸快膈,順氣調中,悅顏色,壯筋骨,理面帶痿黃,肌膚瘦弱,過食生果停寒在裡,乳癖腹脹作疼,及吐利瘧腫瘥後,諸疳蟲積。
沉香,檳榔,檀香,南木香,丁皮,三稜(炮,銼),神麯(炒),莪朮(炮),麥芽(洗,炒),厚朴(刮去粗皮,薑汁炙),蒼朮(米泔浸,銼,炒黃),使君肉(銼瓦上焙乾),青皮,陳皮(各去白),縮砂仁,益智仁,淨香附,枳殼(去穰,麩炒燥),良薑(制。各半兩),甘草(炙,一兩半)
上,除前五味不見火,餘十五味銼焙,仍同沉香等為末,水煮麵糊丸麻仁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溫米湯無時送下。兒小不能吞嚥,煉蜜丸如芡實大,每以一丸至二丸溫湯化服。
《集驗》,蓬朮丸,治乳食不化,心腹脹滿,一切所傷。
三稜,莪朮(並煨),淨陳皮,淨香附(炒),蘿蔔子(炒。各半兩),砂仁,淨青皮,淨枳殼(麩炒),胡黃連,蘆薈(各三錢),胡椒(二錢半)
上細末,糊丸黃米大。每三十丸加至四五十丸,溫米飲下,日三二服。忌生冷硬物。
白話文:
聖餅子
這個藥方,能夠處理各種積滯,包括虛弱體質引起的積滯,以及痰涎停滯的問題,而且效果很好,不會過度刺激腸胃。
藥材包括:輕粉、粉霜各四錢,石燕子(大顆的兩顆,先磨成細粉),延胡索(大顆的二十八個,磨成粉)。
將以上四種藥材混合研磨均勻,加水調和成丸,像大棋子一樣大小,稍微厚一點,然後放在陰涼處風乾。每次服用一丸,先用溫開水浸泡軟化,再用冷米漿水調服,在臨睡前服用,服用後要馬上漱口。這個藥方只針對積滯,不會損傷身體的元氣,還可以根據情況臨時調整藥材。如果是要治療驚嚇引起的積滯,每份藥材可以加入硃砂、生龍腦各一錢重。小孩的劑量則是一丸分四次服用,或是捏成小丸子服用。
追魂散
這個藥方是吉氏所創,專門治療吃水果造成的積滯。
藥材包括:白丁香、輕粉、官桂(去掉粗糙外皮)各三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用冷水調服半錢,在睡前服用,第二天就能排出體內積滯的食物。之後再用異功散煎紫蘇、木瓜湯調服三次,以調和氣血。(異功散的藥方在治療嘔吐腹瀉的章節中)。
沉香檳榔丸
這個藥方能調和脾胃,幫助消化,使人精神清爽,胸部舒暢,順暢氣機,調理腸胃,使面色紅潤,強健筋骨,治療面色萎黃、肌肉消瘦、過食生冷水果導致的寒滯體內、乳房腫塊疼痛、腹脹疼痛,以及嘔吐腹瀉、瘧疾痊癒後,各種疳積蟲積等問題。
藥材包括:沉香、檳榔、檀香、南木香、丁香皮、三稜(炮製後切碎)、神曲(炒過)、莪朮(炮製)、麥芽(洗淨後炒過)、厚朴(刮去粗皮,用薑汁炙過)、蒼朮(用米泔水浸泡後切碎,炒黃)、使君子肉(切碎後在瓦片上焙乾)、青皮、陳皮(去掉白色部分)、縮砂仁、益智仁、淨香附、枳殼(去掉瓤,用麩皮炒乾)、良薑(製過)各半兩,甘草(炙過)一兩半。
將前五味藥材不經過火處理,其餘十五味藥材切碎焙乾,然後和沉香等一起磨成粉,用水煮麵糊做成丸,像麻子一樣大。每次服用三十到五十丸,用溫米湯隨時送服。小孩如果不能吞嚥,可以用蜂蜜做成芡實大小的丸子,每次用一到兩丸,用溫開水化開服用。
蓬朮丸
這個藥方是《集驗》中的記載,可以治療飲食停滯、心腹脹滿、各種積食損傷。
藥材包括:三稜、莪朮(一起煨過)、淨陳皮、淨香附(炒過)、蘿蔔子(炒過)各半兩,砂仁、淨青皮、淨枳殼(麩炒過)、胡黃連、蘆薈各三錢,胡椒二錢半。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麵糊做成黃米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到四五十丸,用溫米湯送服,每天服用兩到三次。服用期間要忌食生冷堅硬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