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八·脾臟部(下) (66)
集之八·脾臟部(下) (66)
1. 虛羸
上細末,煉蜜丸,如雞頭實大。每服一丸,米飲化,食前,日三服。
《朱氏家傳》,肥兒丸
白蕪荑(去殼秤),黃連(去須),神麯,麥糵(各等分)
上為末,用豶豬膽煮糊,丸如大麻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米飲下。《張氏家傳》《莊氏家傳》方皆同,或治疳積,或治疳瘦。
六味肥兒丸,治疳多因缺乳,食肉太早,或患臟腑胃虛,療諸般疳,化蟲,治黃瘦肚急,消疳退疳熱可常服。
黃連(《局方》加肉豆蔻),陳皮(去白,《局方》去此,用木香),神麯(炒,《局方》有使君子),麥糵(炒。各一兩,《局方》加三稜、蓬朮),川楝肉(一兩炒),白蕪荑(半兩,《局方》去此,用檳榔)
上為末,神麯糊丸,麻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吞下。
〔薛〕按:前方,又治脾疳,飲食少思,肌肉消瘦,肚大頸細,發稀成穗,項間結核,發熱作渴,精神倦怠,大便酸臭,嗜食泥土,或口鼻頭生瘡,肚見青筋,齧齒下利,便白五疳。用此丸加乾蟾一兩、蘆薈五錢,尤妙。
秘方肥兒丸,消疳進食。
黃連(五錢),木香(一錢),神麯,麥糵(各一兩,並炒),使君肉(煨),肉豆蔻(麵裹煨,各五錢),檳榔(一枚),蝦蟆(一個),白朮(一兩)
上為末,麵糊丸,如粟米大。空心米飲下,量兒加減。
《朱氏家傳》治小兒脾疹疳瘦驚積方
上用黃栝蔞一個,去瓤,用黃連末填滿,蒸爛取出,用朴硝末一錢、蓋頭,臨夜方取,然後露一宿,研爛為丸如小綠豆大。每服五丸,熟水下。
潔古云:小兒疳病肌瘦,血氣不足,同大人勞瘵之疾治之。
按:以潔古此論詳之,不拘冷熱虛羸,皆用四君子、地黃丸與前藥相兼服為得也。然有胸膈積瘀,不受參朮地黃之補者,先用清疳取積之藥,然後補劑可施,故備載諸方,以俟採擇,誠以病之變態多端,非執一隅可以御百變,若看方三年,無病不治者,鮮不以為繁雜矣。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細粉,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丸子,像雞頭實那麼大。每次服用一丸,用米湯化開,飯前服用,每天三次。
《朱氏家傳》的肥兒丸:
白蕪荑(去除外殼秤重)、黃連(去除鬚根)、神麴、麥芽(各等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去勢過的豬膽煮成糊狀,做成像大麻子那麼大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丸,飯前用米湯送服。《張氏家傳》和《莊氏家傳》的方子都相同,有的用來治療疳積,有的用來治療疳瘦。
六味肥兒丸,治療疳症多是因為缺乏母乳、太早吃肉,或是因為臟腑脾胃虛弱,可以治療各種疳症,驅除寄生蟲,治療面黃肌瘦、肚子脹痛等症狀,可以消除疳症、退疳熱,適合經常服用。
黃連(《局方》版本加肉豆蔻)、陳皮(去除白色內膜,《局方》版本去除此味,改用木香)、神麴(炒過,《局方》版本有加使君子)、麥芽(炒過。各一兩,《局方》版本加三稜、蓬朮)、川楝肉(一兩炒過)、白蕪荑(半兩,《局方》版本去除此味,改用檳榔)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神麴糊做成丸子,像麻子那麼大。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時用米湯吞服。
〔薛〕按語:這個方子,又可以治療脾疳,症狀是食慾不振、肌肉消瘦、肚子大脖子細、頭髮稀疏像穗狀、脖子上有結核、發熱口渴、精神疲憊、大便酸臭、喜歡吃泥土、或口鼻長瘡、肚子看到青筋、磨牙腹瀉、大便呈白色等五種疳症。用這個丸藥,加上乾蟾一兩、蘆薈五錢,效果更好。
秘方肥兒丸,可以消除疳症、增進食慾。
黃連(五錢)、木香(一錢)、神麴、麥芽(各一兩,都炒過)、使君子肉(煨過)、肉豆蔻(用麵包裹煨過,各五錢)、檳榔(一枚)、蝦蟆(一個)、白朮(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麵糊做成丸子,像小米那麼大。空腹時用米湯送服,根據小孩的狀況調整用量。
《朱氏家傳》治療小兒脾疹疳瘦驚積的方子:
用黃栝蔞一個,去除裡面的瓤,用黃連粉末填滿,蒸爛取出,再用朴硝粉末一錢蓋在上面,等到晚上再拿出來,然後放在露天一晚,搗爛做成丸子,像小綠豆那麼大。每次服用五丸,用溫水送服。
潔古說:小兒疳病導致肌肉消瘦,氣血不足,和大人患勞瘵的病症一樣治療。
按語:根據潔古的理論來看,無論是寒症熱症、虛症還是羸弱,都可以用四君子湯、地黃丸和前面的藥方一起服用。但是如果胸膈有積瘀,不能接受人參、白朮、地黃等補藥,要先用清疳、消積的藥物,然後再用補藥。所以將這些方子都記錄下來,以供選擇。實在是因為病症的變化很多,不能執著於單一的方法來應對各種情況。如果看個三年藥方,就能醫治所有疾病,這樣想的話,就難免會覺得這些方子太繁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