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八·脾臟部(下) (55)
集之八·脾臟部(下) (55)
1. 疳瀉
上為末,飯為丸,麻子大。米飲下。
〔錢氏〕,木香丸,治時時下利,唇口青白。
木香,青黛(另研),檳榔,肉豆蔻(去皮,各二錢半),麝香(另研,一錢半),續隨子(一兩半,炒),蝦蟆(三個,先用繩系曬乾,燒存性)
上為末,蜜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五丸至一二十丸,薄荷湯下,食前。
沒石子丸(錢氏),治泄瀉白濁,及疳痢滑,兒腹痛者。
木香,黃連(各二錢半),沒石子(一個),豆蔻仁(二個),訶子肉(三個)
上為細末,飯和丸麻子大。米飲下,食前,量兒加減。
《聚寶方》,黃龍丸,定小兒疳冷瀉。
硃砂(研一錢),龍腦(半字,研),硫黃(一兩),雄黃(二錢半)
上,用甘鍋子一隻,盛雄黃在內,用盞一隻,盛水半盞,坐在鍋子上,炭火燒甘鍋,其藥飛在盞底上,刮下,與硃砂硫黃同研,入腦子,糯米粥丸,如黃米大。每服三丸,食前,椒湯下。
〔吉氏〕,蘆薈丸,治疳瀉不止,不思飲食,腹脹。
丁香,肉豆蔻(去皮),木香(銼。各半兩)
上三味,用麵裹,慢火中煨,熟為度,取出去面,入蘆薈(一兩)、使君子肉(半兩),同為細末,稀糊為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米飲下。
〔湯氏〕治休息痢及疳瀉痢遷延日月,百藥俱試,飲食不妨,便利不止。用雞子一枚打破,熔黃蠟一塊如指大,以雞子和炒,空心吃盡,百醫百效,無不獲安。
《本事方》治小兒疳痢垂死者,取益母草炙食之,取足瘥止,甚佳。
錢氏大蘆薈丸(本門通治),胡連麝香丸,榆仁丸並(見本門出蟲)
良方吳婆散,治小兒疳瀉不止,日夜不計遍數漸漸羸瘦。
桃根白皮,黃柏(蜜炙),蕪荑(去皮),黃連(微炒。以上各二錢半),厚朴(薑汁炙),木香,檳榔,丁香(各一錢),沒石子(一錢半),楝根白根(一錢二分半)
上為末。每服一字,三歲以上半錢,五六歲一錢,用紫蘇、木瓜,米飲調下,乳食前,一日三服。予家小兒,曾有患瀉百餘日,瘦余皮骨,萬方不瘥,有監兵鍾離君見之曰,何不服吳婆散,立可瘥也。乃求方合與兩三服,便效。又孫男亦疳瀉勢甚危困,兩服遂定。若病深者,服一兩日間決瘥,此藥若是疳瀉,無不驗者,藥性小溫,暴熱瀉者,或不相當。
丹溪治一富家子年十四歲,面黃善啖易飢,非肉不飽,泄瀉一月,來求治。脈之兩手皆大,怪不甚瘦倦,以為濕熱當脾困而食少,今反形健而多食,且不渴,予意其疾必疳蟲作痢也,取大便視之,果蛔蟲所為。適往他處,有一小兒醫在側,教其用治蟲藥治之,禁其勿用去積藥,約回途當為一看診而止痢也。偶勿果。
至次年春夏之交,其瀉復作,腹不痛而口乾。予曰,此去年治蟲而不治疳故也,遂以去疳熱之藥,濃煎白朮湯下,三日而瀉止。半月後,偶過其家,見其子甚瘦,予教以白朮為君,芍藥為臣,川芎、陳皮、黃連、胡黃連入少蘆薈為丸,白朮湯服之,半月而止,禁其勿食肉物,三年當自愈。
白話文:
疳瀉
將藥材磨成粉末,用米飯搓成丸子,像麻子一樣大小,用米湯送服。
**[錢氏] 木香丸:**治療時常腹瀉,嘴唇和臉色發青發白的症狀。
藥材包含:木香、青黛(另外研磨)、檳榔、肉豆蔻(去皮,各二錢半),麝香(另外研磨,一錢半),續隨子(一兩半,炒過),蝦蟆(三個,先用繩子綁住曬乾,再燒成灰)。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搓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到二十顆,用薄荷湯送服,在飯前服用。
**沒石子丸(錢氏):**治療腹瀉時排出白色渾濁物,以及疳痢滑瀉、小孩腹痛等症狀。
藥材包含:木香、黃連(各二錢半),沒石子(一個),豆蔻仁(二個),訶子肉(三個)。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米飯搓成麻子大小的丸子,用米湯送服,在飯前服用,可依小孩情況調整用量。
**《聚寶方》 黃龍丸:**治療小孩因疳病引起的寒冷性腹瀉。
藥材包含:硃砂(研磨一錢),龍腦(半字,研磨),硫黃(一兩),雄黃(二錢半)。
先準備一個陶製鍋子,將雄黃放入鍋內,再拿一個盛有半杯水的杯子放在鍋子上,用炭火燒鍋子,雄黃的藥性會飛到杯子底部,刮下來後和硃砂、硫黃一同研磨,再加入龍腦,用糯米粥搓成黃米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顆,在飯前用花椒湯送服。
**[吉氏] 蘆薈丸:**治療因疳病引起的腹瀉不止,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
藥材包含:丁香、肉豆蔻(去皮)、木香(切碎,各半兩)。
將以上三味藥材用麵包裹,用小火煨熟,取出後去掉麵,再加入蘆薈(一兩)、使君子肉(半兩),一同磨成細粉,用稀糊狀的麵漿搓成黍米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十到二十顆,用米湯送服。
**[湯氏]:**治療反覆發作的痢疾和疳瀉,病程拖延很久,嘗試多種藥物無效,飲食正常但排便不止的情況。將一個雞蛋打破,熔化一塊像手指大小的黃蠟,將雞蛋和黃蠟一起炒熟,空腹吃完,效果非常好,幾乎都能治癒。
**《本事方》:**治療小孩疳痢病危者,可以取益母草烤熟後食用,吃到痊癒為止,效果很好。
錢氏大蘆薈丸、胡連麝香丸、榆仁丸(請參考本門治療蟲病的方法)
**良方吳婆散:**治療小孩疳瀉不止,日夜不停,導致身體逐漸消瘦。
藥材包含:桃樹根白皮,黃柏(蜜炙),蕪荑(去皮),黃連(微炒,以上各二錢半),厚朴(薑汁炙),木香,檳榔,丁香(各一錢),沒石子(一錢半),楝樹根白皮(一錢二分半)。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字(古代計量單位,約為現在的1/4克),三歲以上孩童服用半錢,五六歲孩童服用一錢,用紫蘇、木瓜,米湯調和後送服,在餵奶或吃飯前服用,一天服用三次。我家的孩子曾經腹瀉一百多天,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嘗試各種方法都無法治癒,有位監兵鍾離君見到後說:「為何不服用吳婆散,立刻就能痊癒。」便求得藥方,服用兩三次就見效。我的孫子也曾患有嚴重的疳瀉,情況危急,服用兩次就痊癒。如果病況較重,服用一兩天就能痊癒。此藥對於疳瀉幾乎都有效果,藥性屬於溫和,如果是急性發熱引起的腹瀉可能不適合。
丹溪醫治一位十四歲富家子弟,面色蠟黃,很能吃,容易餓,一定要吃肉才能飽,腹瀉一個月,前來求醫。診脈發現兩手脈象都很大,奇怪的是身體並不瘦弱,認為是濕熱導致脾胃功能失調,所以食量減少,但現在卻反而身體強健,食量大增,且不口渴。我認為這個病一定是疳蟲引起的痢疾,檢查大便後,果然發現是蛔蟲造成的。當時我正好要到別的地方,有個小兒科醫生在旁邊,教他用驅蟲藥治療,並囑咐他不要用消積的藥,約好我回來後再幫他診斷並止瀉。但後來我沒有回來。
到了第二年春夏交替時,他的腹瀉又發作了,肚子不痛但口乾。我說,這是因為去年只治療了蟲,而沒有治療疳病。於是就用治療疳熱的藥,濃煎白朮湯給他服用,三天後腹瀉就止住了。半個月後,我偶然經過他家,發現他的兒子很瘦,我便教他用白朮作為主藥,芍藥為輔藥,加入川芎、陳皮、黃連、胡黃連,再加少許蘆薈,做成丸子,用白朮湯送服,半個月後就痊癒了,並囑咐他不要吃肉,三年後應該就能完全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