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八·脾臟部(下) (34)

回本書目錄

集之八·脾臟部(下) (34)

1. 外疳

錢氏云:疳在外,則鼻下臭爛,自揉鼻頭,上有瘡,不著痂,漸繞耳生瘡,今分走馬疳、口齒疳、鼻疳、眼疳,臚列諸方如下:

白話文:

錢乙說:疳病如果發生在體表,就會出現鼻子下方潰爛發臭的狀況,孩子會自己揉鼻子,鼻頭會長瘡,而且瘡不容易結痂,慢慢地瘡會蔓延到耳朵附近。現在我將疳病分為走馬疳、口齒疳、鼻疳、眼疳這幾種,並將相關的治療方劑列舉在下面:

2. 走馬疳

走馬疳,疳蝕之極也,乃五臟蒸熱上攻,甚即遍沿作崩砂候,牙邊肉腫爛,口內氣臭,身微有潮熱,吃食不得,齒縫出鮮血,常動搖似欲脫,肉爛自漏落。治之先以淡淡鹽湯洗口內,即下紫金散摻之,一日三次,揩殺牙邊肉內蟲。如大假甚,即下秋霜散摻之,然後將硃砂膏、牛黃膏、天竺黃散、夾調理(此茅先生法)。

或以天竺黃散夾地黃膏亦好,(此《惠眼》法)如此調理即安。如調理不退,先落齒一兩三個,即死不治。相次面光發,腮漏見骨而殂。《形證論》先與退脾肺風熱,宜吃檳榔散五七服後,用此藥貼齦上。以大棗一個,砒少許,去棗核,入砒在內,燒灰存性,臨臥時貼齦上,數次效。

〔曾〕凡得此候,多因氣虛受寒,及有宿滯留而不去,積溫成熱,虛熱之氣上蒸。或食甘酸鹹膩之物,而脾雖喜甘,積滯日久,蘊熱上熏於口。致齒焦黑爛,間出清血,血聚成膿,膿臭成蟲,侵蝕口齒,甚致腮頰穿破,乳食不便,面色光浮,氣喘熱作,名走馬疳。治之之法,先去積熱,用當歸散合三稜散,水薑棗煎服,次投蘆薈丸、玉露飲,及以溫鹽水灌漱,或軟雞翎蘸鹽水拂洗,略拭乾,仍以燒鹽散、內金散、密陀僧散敷之。

若經久不愈者,傳於唇之上下,乃成崩砂證,或穴發滿腮,齒落骨露,飲食減少,氣促痰鳴,必致危矣。

紫金散(茅先生名黑鉛散),治小兒走馬疳。

黃丹,蛇床子(炒,令黑),地龍(炒令黑。各半兩),青礬(一分,煅過)

上末。每服一字,揩牙齦上,一日三次揩。

秋霜散,治小兒崩砂。

好砒(半兩),白礬(四分)

上,用水三分一盞,先煎水令蟹眼沸來,便下砒煆,水乾為度。即下白礬末同煆干為末,取出,入好麝香少許,好坯子少許,同拌合為末。每使一字,用鵝毛點拂牙齦上,一日三四回拂,即愈。

《惠眼》,秋霜散,治崩砂齒齦欲落。

粉霜,砒霜,白礬(各一錢)

上為末,用北艾一大團裹定上件藥末,以石灰滲艾上後用碗盛,發火燒盡,細研。以手捻少許,揩齒上,用鹽湯漱口。燒時,以盞子蓋定,恐走了藥氣。

乳香丸,治走馬牙疳如神。

乳香,輕粉,砒(研。各五分),麝香(少許)

上,先將乳香研細,入輕粉麝砒,共再研勻,用薄紙一韭葉闊,去藥內按過,揉紙少許、丸如黃米大。臨臥,將藥填在患處,至明則愈。忌食醬醋鹽等物。

〔錢乙〕,龍骨散,治疳口瘡,走馬疳。

砒霜,蟾酥(各一字),粉霜(半錢),龍骨(一錢),定粉(一錢半),龍腦(半字)

上,先研砒粉極細,次入龍骨再研,次入定粉等同研。每用少許敷之。

上方,皆犯砒,非極不用。

《仙人水鑑》,治小兒走馬疳蟲透損骨者方

白話文:

走馬疳,是疳蝕最嚴重的情況,是由於五臟的熱氣往上衝所導致。嚴重時,會像崩塌的沙土一樣蔓延,牙齦邊的肉腫脹腐爛,口中有惡臭,身體微微發熱,無法進食,牙縫會流出鮮血,牙齒經常搖晃好像要脫落,肉腐爛後會自行脫落。治療方法是先用淡鹽水清洗口腔,然後塗抹紫金散,一天三次,用藥去除牙齦肉裡的蟲。如果病情嚴重,就塗抹秋霜散,然後再用硃砂膏、牛黃膏、天竺黃散等藥物調理(這是茅先生的方法)。

也可以用天竺黃散搭配地黃膏,效果也不錯(這是《惠眼》的方法)。這樣調理就可以痊癒。如果調理後沒有好轉,先掉一兩顆牙齒,就無法治癒了。接著臉色會變得蒼白,腮幫子會穿孔看到骨頭,最終死亡。《形證論》認為應該先消除脾肺的風熱,適合服用檳榔散五到七次,然後將藥貼在牙齦上。取一顆大棗,挖去棗核,放入少量砒霜,燒成灰,睡覺時貼在牙齦上,多用幾次就會有效。

〔曾〕認為,凡是得到這種病,多是因為氣虛感受寒邪,以及體內有舊的積滯沒有去除,積久生溫化熱,虛熱之氣往上蒸。或是吃了太多甘甜、酸鹹油膩的食物,脾雖然喜歡甘味,但積滯久了,就會蘊積熱氣往上熏到口腔,導致牙齒焦黑腐爛,流出清血,血液積聚成膿,膿液惡臭生蟲,侵蝕口腔和牙齒,嚴重時甚至會使腮幫子穿孔,無法進食,臉色蒼白浮腫,呼吸急促發熱,這就叫走馬疳。治療方法是先去除積熱,用當歸散合三稜散,用水、薑、棗煎服,然後服用蘆薈丸、玉露飲,並用溫鹽水漱口,或用軟雞毛蘸鹽水擦洗,稍微擦乾後,塗抹燒鹽散、內金散、密陀僧散。

如果久治不癒,病情會蔓延到嘴唇上下,形成崩砂症,或腮部穿孔,牙齒脫落、露出骨頭,食慾減退,呼吸急促痰多,就會很危險。

紫金散(茅先生又稱黑鉛散),治療小兒走馬疳。

黃丹、蛇床子(炒黑)、地龍(炒黑,各半兩)、青礬(一分,煅過)。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取一字(少量)擦在牙齦上,一天三次。

秋霜散,治療小兒崩砂。

好砒(半兩)、白礬(四分)。

先用水三分之一碗,煮沸後放入砒霜,直到水乾,再放入白礬末一起煅乾成末,取出後,加入少量麝香和好坯子(即爐底灰),混合研磨成粉末。每次取一字(少量),用鵝毛點在牙齦上,一天三四次,就能治癒。

《惠眼》中的秋霜散,治療崩砂,牙齦快要脫落。

粉霜、砒霜、白礬(各一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一大團艾草包裹住藥末,用石灰滲透艾草,然後用碗盛著,點火燒盡,再細磨成粉末。用手取少量塗在牙齒上,然後用鹽水漱口。燒的時候要用杯子蓋住,以免藥氣散失。

乳香丸,治療走馬牙疳非常有效。

乳香、輕粉、砒(研磨,各五分)、麝香(少許)。

先將乳香研磨成細末,加入輕粉、麝香、砒霜,一起研磨均勻,用薄紙(像韭菜葉一樣寬)蘸取藥粉,揉捏紙團,做成像黃米大小的藥丸。睡覺前,將藥丸填在患處,第二天早上就會好。忌食醬油、醋、鹽等食物。

〔錢乙〕的龍骨散,治療疳口瘡、走馬疳。

砒霜、蟾酥(各一字)、粉霜(半錢)、龍骨(一錢)、定粉(一錢半)、龍腦(半字)。

先將砒霜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再加入龍骨繼續研磨,然後加入定粉等藥材一起研磨。每次取少量敷在患處。

以上方劑都含有砒霜,不到萬不得已不要使用。

《仙人水鑑》,治療小兒走馬疳,蟲子侵蝕到骨頭的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