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八·脾臟部(下) (18)
集之八·脾臟部(下) (18)
1. 通治五疳方
五疳保童丸,治小兒乳食不擇冷熱,好餐肥膩,恣食甘鹹,臟腑不和,生疳。
青黛,苦楝根皮,夜明砂,五倍子,蘆薈,黃連,龍膽草,白蕪荑,乾蟾(各一分)麝香(少許),蟬蛻(去嘴爪,一分),豬膽(大者、五個,拌諸藥,焙)
上件,粟米煮糊為丸,如麻子大。一歲兒三丸,不拘時,米飲下,日三服。忌豬肉。
大蘆薈丸,治疳殺蟲,和胃止瀉。
胡黃連,黃連,白蕪荑(去扇),蘆薈,木香,青皮,白雷丸(破開赤者、不用),鶴蝨(微炒。各半兩),麝香(二錢,另研)
上為末,粟米飯丸,綠豆大。每服一二十丸,米飲下。
愚按:前方,肝脾疳積,食積發熱,目生雲翳,或疳熱頸項結核,或耳內生瘡,肌體消瘦,發熱作渴,飲食少思,肚腹膨脹,或牙齦蝕落,頰腮腐爛,或陰囊玉莖生瘡,或胸脅小腹作痛,並效。內青皮以龍膽草代之,麝香不用,尤效。
蘆薈丸(曾氏),主五疳、八痢、蛔蟲,臟腑虛弱,身體瘦悴,頭髮焦疏,腹脹青筋,小便白濁,渴水無度,洞泄不時,穀食難化,遍身瘡疥,神色乾燥。此藥大能養胃壯氣,止痢,除蟲,長肌。
南木香,丁香(各二錢半),訶子(去核取肉),肉豆蔻(各半兩),使君子肉,蘆薈(各四錢),棗子肉(一兩,薄切,用瓦盛,慢火,焙乾)
上,除使君子肉薄切,於乳缽內極細杵,仍將前南木香等四味濕麵裹煨,至香熟取出,地上候冷,去面銼焙,同棗肉、蘆薈為細末,再入乳缽同使君子肉杵勻,煉蜜丸作麻仁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五丸,溫米湯送。須是空心服之。兒小,米湯化服。
萬應丸,治諸疳證胃口有熱,飲食不進,頭髮作穗,面色痿黃。
五倍子(去內蟲屑),胡黃連,青皮(去白),陳皮(去白),黃柏,神麯,麥芽(淨洗,焙乾),三稜(炮、銼),莪朮(炮、銼),蕪荑,檳榔,龍膽草,川楝子肉,使君子(各一兩)
上,除檳榔不過火、麥芽二味外,餘十二味銼碎,炒令微焦色,候冷,同前檳榔、麥芽、研為細末,水煮麵糊丸,麻仁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或七十丸,溫米清湯無時送下,或空心。兒小者丸粟谷大,粒數下法同前。
《博濟方》,至聖青金丹,治小兒一十五種風疾,五般疳氣,變蒸寒熱,便痢棗花糞,腳細肚脹,肚上青筋,頭髮稀疏,多吃泥土,撏眉毛,咬指甲,四肢羸瘦,疳蛔咬心,瀉痢頻並,饒驚多嗽,疳蝕口鼻赤白瘡,疳眼雀目,悉皆能治。
青黛(上細好者,二分,研,《良方》三分),雄黃(二分,研細,《良方》二兩),龍腦(少許,研《局方》一字),硃砂(一分,研、《良方》一錢),膩粉(一分,《良方》一錢),胡黃連(二分,《良方》二兩),熊膽(一分,用溫水化入藥,《良方》一錢),白附子(二枚,《良方》一錢,《局方》二錢),蘆薈(一分,研,《良方》一錢),麝香(半分研),蟾酥(一皂子大,《局方》一字),鉛霜(少許,《良方》皆同,《局方》一字),水銀(一皂子大,《局方》一錢,同膩粉研不見星)
白話文:
[通治五疳方]
五疳保童丸:治療小兒因為吃東西不注意冷熱,喜歡吃肥膩食物,過度食用甜鹹食物,導致臟腑功能失調而產生的疳症。
藥材包含:青黛、苦楝根皮、夜明砂、五倍子、蘆薈、黃連、龍膽草、白蕪荑、乾蟾(各一份),再加少量麝香、蟬蛻(去除頭部和腳,一份),以及豬膽(大個的五個,用來拌合其他藥材,然後烘乾)。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用小米熬成的糊做成藥丸,大小像麻子。一歲的兒童每次服用三顆,不限時間,用米湯送服,每天三次。服藥期間忌食豬肉。
大蘆薈丸:治療疳症,殺蟲,調和腸胃,止瀉。
藥材包含:胡黃連、黃連、白蕪荑(去除中間的白心)、蘆薈、木香、青皮、白雷丸(敲開後是紅色的不用,只用白色的),鶴蝨(稍微炒過。各半兩),另外再研磨麝香(二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用小米飯做成藥丸,大小像綠豆。每次服用一、二十顆,用米湯送服。
作者按:前述的「五疳保童丸」這個藥方,對於肝脾疳積、因食物積滯而發熱、眼睛長翳膜,或者因為疳熱導致頸部淋巴結腫大,或耳朵裡長瘡,身體消瘦、發熱口渴、食慾不佳、腹部脹滿,或者牙齦腐爛脫落、臉頰腐爛,或者陰囊和陰莖長瘡,或者胸脅、小腹疼痛等症狀都有療效。如果將藥方中的青皮用龍膽草代替,並且不用麝香,效果會更好。
蘆薈丸(曾氏):主要治療五疳、八痢、蛔蟲病,以及臟腑虛弱、身體消瘦、頭髮乾枯稀疏、腹部脹滿青筋暴露、小便混濁、口渴嚴重、腹瀉不止、消化不良、全身長瘡、神色憔悴等症狀。此藥能強健腸胃、增強體力、止瀉、除蟲、促進肌肉生長。
藥材包含:南木香、丁香(各二錢半),訶子(去核取肉)、肉豆蔻(各半兩),使君子肉、蘆薈(各四錢),紅棗肉(一兩,切成薄片,用瓦片盛裝,小火烘乾)。
將使君子肉切成薄片,在乳缽中搗成極細的粉末,然後將南木香等四味藥材用濕麵包裹煨熟,取出放涼後去除麵皮,磨碎烘乾,和紅棗肉、蘆薈一起磨成細粉,再加入使君子肉一起研磨均勻,用煉製的蜂蜜做成藥丸,大小像麻仁。每次服用三十到五十五顆,用溫米湯送服。必須在空腹時服用,嬰幼兒可以把藥丸用米湯化開服用。
萬應丸:治療各種疳症,症狀為胃裡有熱、食慾不振、頭髮像穗一樣分叉、面色萎黃。
藥材包含:五倍子(去除裡面的蟲屑)、胡黃連、青皮(去除白色部分)、陳皮(去除白色部分)、黃柏、神麯、麥芽(洗淨後烘乾)、三稜(炮製後切碎)、莪朮(炮製後切碎)、蕪荑、檳榔、龍膽草、川楝子肉、使君子(各一兩)。
將除了檳榔和麥芽之外的十二味藥材切碎,炒至微焦,放涼後與檳榔、麥芽一起研磨成細粉,用水煮麵糊做成藥丸,大小像麻仁。每次服用三十到五十顆或七十顆,用溫米湯不限時間送服,也可以空腹服用。幼兒可以將藥丸做成小米大小,服用方法同上。
《博濟方》至聖青金丹:治療小兒的十五種風病、五種疳症、變蒸引起的寒熱、腹瀉如棗花糞便、腿細肚子脹大、肚子上青筋暴露、頭髮稀疏、喜歡吃泥土、拔眉毛、咬指甲、四肢消瘦、疳蟲咬心、頻繁腹瀉、容易驚嚇多咳嗽、疳症導致口鼻長紅色或白色瘡、疳眼(夜盲症),全部都能治療。
藥材包含:上好的細青黛(二分,研磨,《良方》用三分),雄黃(二分,研磨,《良方》用二兩),龍腦(少量,研磨,《局方》用一字),硃砂(一分,研磨,《良方》用一錢),膩粉(一分,《良方》用一錢),胡黃連(二分,《良方》用二兩),熊膽(一分,用溫水化開,《良方》用一錢),白附子(二枚,《良方》用一錢,《局方》用二錢),蘆薈(一分,研磨,《良方》用一錢),麝香(半分,研磨),蟾酥(一皂角子大小,《局方》用一字),鉛霜(少量,《良方》皆同,《局方》用一字),水銀(一皂角子大小,《局方》用一錢,與膩粉一起研磨至看不見星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