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七·脾臟部(上) (21)
集之七·脾臟部(上) (21)
1. 赤白痢
若二證俱作,前二丸子並進,或雙金飲、金粟丸亦佳。然瀉痢二字,自是兩證,糞夾水,來多而順者曰瀉,帶血凍白凍,來三五點而痛者曰痢,輕重陰陽,於此而分,斯為治法。有膿血交雜,經久不止,晝輕夜重,或晝夜頻數,食減痛多,並用萬金散、神效散、主之。
有五色痢者,乃因五臟蘊熱,日久不散,故有是證,蓋五臟受熱,榮衛不調,五穀不化,熏腐臟腑,神氣昏沉,此候已危,最苦是腹中刺痛,兒小者無治法,蓋五色者,乃五臟之色皆見於外,兒大者可用《局方》三神丸,或小來復丹以五苓散送下,或者可療,若投藥如故,不可為也。
又有風痢,多是黃褐色,與疳瀉頗同,但不臭為異耳,此風毒停滯於脾,宜去脾經風毒,瀉黃散主之,若見赤白同下,久而不禁,小便少,澀痛熱並作,唇裂眼赤,氣促心煩,坐臥不安,狂渴飲水,穀道傾陷,時復面容如妝,飲食不進者難治。〔薛〕錢仲陽云:瀉痢黃赤黑,皆熱也。
瀉痢青白,米穀不化,皆冷也。東垣云:白者濕熱傷於氣分,赤者濕熱傷於血分,赤白相雜,氣血俱傷也。海藏用四君、芎、歸治虛弱之痢,四君、乾薑治虛寒之痢。愚嘗治手足指熱飲冷者,為實熱,用香連丸。手足指冷飲熱者,為虛寒,用異功散送香連丸。若兼體重肢痛,濕熱傷脾也,用升陽益胃湯。
小便不利,陰陽不分也,用五苓散。若濕熱退而久痢不愈者,脾氣下陷也,用補中益氣湯倍加升麻、柴胡。瀉痢兼嘔,或腹中作痛者,脾胃虛寒也,用異功散加炮薑、木香。或變而為瘧者,肝克脾也,用六君、升麻、柴胡、釣藤鉤。若積滯已去,痢仍不止者,脾氣虛也,用四君子送下香連丸。
若因乳母膏粱厚味,六淫七情,致兒為患者,當各推其因,仍兼治其母,並參冷熱瀉及積滯腹痛等證覽之。
白話文:
如果同時出現赤痢和白痢兩種症狀,可以同時服用之前提到的兩種藥丸,或者使用雙金飲、金粟丸也很好。但「瀉」和「痢」實際上是兩種不同的疾病。「瀉」是指糞便帶水,來勢洶湧且順暢;「痢」則是糞便帶有血絲、像果凍一樣的白色或紅色黏液,每次只來三五滴而且會疼痛。這兩種情況的輕重和陰陽屬性,可以從這些症狀來區分,並以此來決定治療方法。
如果出現膿血交雜,並且持續很久都無法停止,白天症狀較輕,晚上症狀較重,或者白天晚上都頻繁發作,食慾減退而且疼痛劇烈,可以使用萬金散、神效散來治療。
如果出現五色痢,這是因為五臟積熱,長期無法消散所導致。五臟受熱,導致營衛失調、五穀無法消化,腐敗的物質熏蒸臟腑,使得精神昏沉,這種情況已經很危險。最痛苦的是腹中像針刺般的疼痛。如果是小孩得了五色痢,通常很難治好,因為五色痢代表五臟的顏色都顯現在外。如果是較大的孩子,可以使用《局方》中的三神丸,或者用小來復丹搭配五苓散一起服用,或許可以治好。如果用藥後沒有效果,就無法醫治了。
還有一種風痢,通常是黃褐色的,跟疳瀉很像,但是沒有臭味是它們的不同之處。這是因為風毒停留在脾臟,應該去除脾經的風毒,可以用瀉黃散來治療。如果出現紅、白痢同時下,而且持續很久都止不住,小便量少、排尿困難且疼痛,並伴有發熱,嘴唇乾裂、眼睛紅腫、呼吸急促、心煩意亂、坐立不安、極度口渴,腹部下陷,時常面色蒼白像化過妝一樣,而且無法進食,這種情況很難治療。錢仲陽說過:瀉痢呈現黃色、紅色或黑色,都是熱症。
瀉痢呈現青白色,而且米穀無法消化,都是寒症。東垣認為:白色痢是濕熱傷害了氣分,紅色痢是濕熱傷害了血分,紅白痢交雜,則是氣血都受到了損傷。海藏用四君子湯、川芎、當歸來治療虛弱的痢疾,用四君子湯加乾薑來治療虛寒的痢疾。我曾經治療過手腳發熱而且喜歡喝冷飲的患者,這是實熱,用香連丸;治療手腳發冷而且喜歡喝熱飲的患者,這是虛寒,用異功散搭配香連丸。如果同時感到身體沉重、肢體疼痛,這是濕熱傷害了脾臟,可以用升陽益胃湯。
小便不暢,是陰陽不協調,可以用五苓散。如果濕熱已經消退但痢疾久治不癒,是脾氣下陷,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加倍升麻、柴胡。瀉痢同時伴有嘔吐,或腹部疼痛,是脾胃虛寒,可以用異功散加炮薑、木香。如果痢疾轉變成瘧疾,是肝臟剋制脾臟,可以用六君子湯、升麻、柴胡、釣藤鉤來治療。如果積滯已經排除,但痢疾仍然不止,是脾氣虛弱,可以用四君子湯搭配香連丸一起服用。
如果因為母親吃了太多油膩厚味的食物、受到六淫邪氣或七情影響,導致孩子生病,應該各自找出病因,並且同時治療母親。還要參考寒熱瀉和積滯腹痛等症狀來綜合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