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六·心臟部四 (3)
集之六·心臟部四 (3)
1. 腹脹
〔丹〕,勉奴痘後渴,肚急,小便少,發熱。
芍藥,白朮,陳皮(各五分),川芎,乾葛(各三分),甘草(炙,一錢半),木通(二分)
上,用水煎服。
寄子五歲,痘後肚急。
白朮(一錢),陳皮,木通(各五分),犀角,川芎,白芷(各七分),甘草(炙,三分)
上,水煎服。
加味透肌散
人參,黃耆,白朮,芍藥,川芎,甘草,茯苓,木通,陳皮,糯米,厚朴,大腹皮
等分,為粗散。薑棗煎服。
紫草厚朴湯,治痘瘡煩悶痞滿,或堅急,或結聚不散。
紫草茸(一錢二分),枳實,黃芩,黃連,厚朴(各一錢一分),露蜂房,白茯苓,山豆根,麥門冬,桃仁,石膏,旋覆花(各二錢),蟬蛻,升麻(各八分),白朮(五分)
上銼散。每服四五錢。水煎,食遠溫服。
紫草枳實湯,治痘瘡腹脹,或熱毒,或因傷冷所致。
紫草茸,鼠黏子(各一錢二分),厚朴,苦參(各一錢一分),白芍藥,貝母,枳實,訶子,肉,豆蔻(各一錢),蟬蛻,桔梗,白朮(各八分),升麻(七分),甘草(六分)
上銼散。每服四五錢,水煎,食遠服。
葶藶木香散(喘)
木通芍藥湯,治痘瘡作渴腹脹,小便不利。
木通,芍藥,白朮(各五分),川芎,陳皮,乾葛(各三分),甘草(二分)
上,水煎服。
姜附湯,治瘡疹半出而半不出,或出盛時卻下利支厥,嘔逆腹脹吃噫,須急與理中丸、四逆、姜附湯之類不須疑,已試之驗也。大便自利腹脹者,是熱毒被冷所搐不能出,冷甚則為下利,其毒小得出,則為腹脹,當此以理中丸、四逆、姜附湯等服之,里復溫,則利止,熱毒得復出,則腹脹自消,瘡疹亦自出矣。又有瘡疹半出半未出,或出盛時卻大便不通,小便赤澀,喘粗腹脹,而唇齒乾,口燥渴引飲,譫語者,當急下之,此證是毒氣壅瘀,欲出而出不辨,故腹脹,下之熱毒散,榮衛伸則里脹消,外瘡出,合溫合下,皆得其宜,不可不述之。若下膿血而腹脹者,又非此證,宜服南金散、乳香豬血膏、理中丸、姜附湯。
白話文:
腹脹
有個病人,在出過天花後覺得口渴,肚子脹痛,小便量少,還發燒。
治療方法是用以下藥材:芍藥、白朮、陳皮各五分,川芎、葛根各三分,炙甘草一錢半,木通二分。用水煎服。
另外,有個五歲小孩,出過天花後肚子脹痛。
治療方法是用以下藥材:白朮一錢,陳皮、木通各五分,犀角、川芎、白芷各七分,炙甘草三分。用水煎服。
加味透肌散
藥方組成:人參、黃耆、白朮、芍藥、川芎、甘草、茯苓、木通、陳皮、糯米、厚朴、大腹皮,全部等分,磨成粗粉。用薑和紅棗煎水送服。
紫草厚朴湯,治療天花病患覺得煩躁鬱悶、胸腹脹滿,或感覺緊繃,或有硬塊積聚不散。
藥方組成:紫草茸一錢二分,枳實、黃芩、黃連、厚朴各一錢一分,露蜂房、白茯苓、山豆根、麥門冬、桃仁、石膏、旋覆花各二錢,蟬蛻、升麻各八分,白朮五分。將藥材切碎。每次服用四五錢,用水煎煮後,在飯後溫熱服用。
紫草枳實湯,治療天花病患腹脹,可能是因為熱毒,也可能是因為受寒引起的。
藥方組成:紫草茸、鼠黏子各一錢二分,厚朴、苦參各一錢一分,白芍藥、貝母、枳實、訶子、肉豆蔻各一錢,蟬蛻、桔梗、白朮各八分,升麻七分,甘草六分。將藥材切碎。每次服用四五錢,用水煎煮後,在飯後服用。
葶藶木香散(用於喘息)
木通芍藥湯,治療天花病患口渴腹脹,小便不順暢。
藥方組成:木通、芍藥、白朮各五分,川芎、陳皮、葛根各三分,甘草二分。用水煎服。
姜附湯,治療天花或麻疹,病症時出時不出,或出疹子的時候突然拉肚子、手腳冰冷,想吐、肚子脹痛、打嗝。這時要趕快用理中丸、四逆湯、姜附湯之類的藥方,這是經過驗證有效的方法。如果拉肚子但肚子還脹,那是因為熱毒被寒氣收縮住無法排出。寒氣太重就會拉肚子,毒素稍微排出就會肚子脹。這時候要用理中丸、四逆湯、姜附湯等藥來溫暖身體內部,拉肚子就會停止,熱毒可以重新排出,肚子脹就會消除,疹子也會順利發出來。還有一種情況是,疹子時出時不出,或出疹子時突然大便不通、小便赤澀、喘氣急促、肚子脹痛,嘴唇牙齒乾燥、口渴想喝水、胡言亂語,這時要趕快用瀉下的藥,這是因為毒氣堵塞,想出來但又無法順利出來,所以肚子脹。瀉下後熱毒散開,身體經絡暢通,肚子脹就會消除,疹子也會出來。要根據情況選擇溫補或瀉下的方法,都要恰當運用。如果拉膿血並且肚子脹痛,就不屬於這種情況,應該服用南金散、乳香豬血膏、理中丸、姜附湯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