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幼科》~ 集之三·心臟部一 (38)

回本書目錄

集之三·心臟部一 (38)

1. 熒火丹

《聖惠》小兒丹發如灼,在脅下正赤,初從額起,或從耳起而多痛,名熒火丹。赤小豆(一合),硝石(半兩),寒水石(一分),為末,每以冷水調半錢,日三服,量兒加減。(張氏用冷水調塗)灶中黃土(一合),生油(二合),同研如泥,時用塗之,以瘥為度。若痛上陰,不治即殺人也。景天草杵爛,以醋調塗。

白話文:

《聖惠》書中說,小兒丹發,形如燒灼,在脅下正赤,初時在額頭發生,或從耳朵開始而疼痛嚴重,名叫熒火丹。可以用赤小豆(一合)硝石(半兩)寒水石(一分),研末後,每次用冷水調半錢,一天三次,根據小孩的病情增減用量。(張氏用冷水調和塗患處)竈中黃土(一合)生油(二合),一起研成泥狀,隨時塗抹,以治癒為標準。如果病痛在陰部,不治就會致命。用景天草搗碎,以醋調和塗抹。

2. 朱田火丹

《聖惠》小兒丹先發於背,遍身,一日一夜而成瘡,名朱田火丹。治法取棘根煮汁洗之,若已成瘡,用小豆末敷之,未成瘡,即以雞清調小豆末敷。藍靛塗。雞清塗。

白話文:

《聖惠方》中記載,小兒丹疹先從背部開始發病,然後蔓延全身,一日一夜即可形成膿瘡,名為「朱田火丹」。治療方法是取用棘根煮汁清洗患處。若已經形成膿瘡,可以用小豆粉末敷在瘡口。若尚未形成膿瘡,可用雞蛋清調和豆粉敷在患處。另外,也可以用藍靛或雞蛋清塗抹患處。

3. 天灶火丹

《聖惠》小兒丹發兩膀里尻間,正赤,流至陰頭赤腫血出者是也。治之方

薺葉(三兩),赤小豆(一合),煅爐門上灰(一兩),青羊脂(三兩),蔥白(二莖,切)

白話文:

薺菜(一百二十公克),赤小豆(一百五十公克),爐竈門上燒過的灰(六十公克),羊油(一百二十公克),蔥白(兩根,切段)。

上相和,杵如膏。磨之,燥再磨之。

又方,細辛(一兩),糯米(一合),景天草(三兩),杵如泥,塗丹上瘥。

白話文:

另一個方法:細辛(6公克),糯米(約60公克),景天草(18公克),搗碎成泥狀,塗在丹毒的患處,直到痊癒。

又方,伏龍肝、赤小豆等分為末,雞子白調塗。又桑根煮汁浴之。車前子為末,水調塗。蠶砂一升水煮,去滓洗。鐵落末,餳和如膏,塗。杵生浮萍敷。

白話文:

  • 另一個方子,將伏龍肝、赤小豆等分研磨成粉末,用雞蛋清調和,塗抹患處。

  • 桑根煮汁,用它來洗澡。

  • 車前子研磨成粉末,用清水調和,塗抹患處。

  • 蠶砂一升,加水煮沸,去渣,用來清洗患處。

  • 鐵落研磨成粉末,用米糊調和成膏狀,塗抹患處。

  • 將杵生浮萍搗碎敷在患處。

《千金》云:小兒丹從髀起,小兒未滿百日,犯行路灶君,若熱流下,至陰赤腫血出。

以雞清調伏龍肝敷。又以鯽魚肉同赤白豆杵爛,入少水和敷。

白話文:

用雞蛋清來調和龍肝塗抹患處。又用鯽魚肉和赤小豆、白扁豆搗碎,加入少量水混合敷在患處。

4. 廢灶火丹

《聖惠》小兒丹發從足趺起,正赤者是也,治之方

寒水石,硝石(各半兩),莽草(一兩)

上為末。每以新汲水調下半錢,更量兒大小加減。(張氏用水調塗)

又方

赤小豆(一兩),牛角(二兩,燒灰)

上,為末。雞白、調塗。

又方,五加葉根五兩,燒灰,以鍛鐵槽中水調塗。棗樹根水煮汁,浴三五次。桑根煮汁洗。

白話文:

另一種方法,將五加葉根五兩燒成灰,用鍛鐵槽中的水調和塗抹。用棗樹根煮的水來洗澡,連續洗三到五次。用桑根煮的水來清洗。

5. 尿灶火丹

《聖惠》小兒丹發膝上,從兩股起,及臍間走入陰頭者是也。治之方,桑根白皮一斤,銼,以水七升,煮四升,去滓,看冷熱避風浴之。李樹根半斤,燒灰為末,取田中流水調塗。以屋四角茅草,燒灰為末,雞白調塗。以桑白皮李根、同銼,煎湯洗之。

白話文:

《聖惠》小兒丹發膝蓋以上,從兩腿根部開始,一直到肚臍間,再進入陰莖的,就是丹毒。治療的方法是:將桑樹根的白皮一斤,切碎,加水七升,煮成四升,去掉沉澱物,等水溫適宜後避風洗澡。李樹根半斤,燒成灰後研磨成粉末,用田地裡的水調製後塗抹。將房屋四角的茅草燒成灰後研磨成粉末,用雞蛋白調和後塗抹。將桑樹白皮和李樹根切碎,煎煮成湯後洗滌。